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02
/ 2

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研究

解彩霞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输血治疗患者680例为对象,将2022年340例以常规输血检验流程输血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23年340例以质量控制输血检验流程输血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9%)低于对照组7(2.06%),2=4.554,P=0.033<0.05。观察组输血满意度320例(94.12%)高于对照组260例(76.47%),2=42.207,P=0.000<0.05。结论:输血检验流程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效果显著,防止输血治疗检验流程有异常,避免患者因输血治疗出现不良情况,提高输血满意度,也对患者病情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输血治疗;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

输血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抢救手段,能使危急重症患者的血容量及时补充,通过这种支持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使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效维持,提高临床救治效果。但临床的输血治疗流程相对复杂,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所以在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前,患者标本要历经全流程检验,才能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其间有诸多环节会发生安全隐患,从而导致患者的输血治疗风险增加。因此,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的加强非常重要,可提高患者输血治疗安全性。本次研究中对680例输血治疗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输血治疗患者680例为对象,将2022年340例以常规输血检验流程输血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23年340例以质量控制输血检验流程输血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愿意配合医务人员接受临床输血治疗。(2)患者个人信息与资料完善,且每项资料均可追溯。(3)患者与其家属有良好的依从性和配合度。排除标准:(1)个人资料有缺项。(2)因个人原因中途退出。(3)无法完成随访。两组男性占比55.88%和52.94%,女性占比44.12%和47.06%;年龄18-65岁,平均(42.95±6.13)岁、(42.90±6.07)岁;体质量指数18—26kg/m2,平均(21.86±1.05)kg/m2、(21.90±1.12)kg/m2;基线数据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输血检验流程,在为患者输血治疗前进行血液检查,确保检查结果无误,再给患者开始输血。

观察组:质量控制输血检验流程。(1)检查适应症:加强适应症审查核对,确定患者符合输血治疗适应症,防止输血不当或者无适应症输血治疗,避免引起肝肾功能紊乱或者肾脏衰竭、猝死等,防止患者发生严重的免疫过敏,杜绝输血治疗对患者造成恶性循环,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使患者体内血容量得以有效纠正。(2)ABO血型鉴定:加强血型鉴定环节质量把控,采用仪器识别血型时,要求每项操作按照仪器说明书与实验室检验标准,保证检验操作质量达到标准。重视RhD血型的鉴别,检验人员保持高度责任心,采用质量达标的试剂进行检验,严格标本和试剂比例的控制。加强标本质量和混合质量控制。(3)输血治疗观察:输血时护士按照标准流程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保证每项操作达到标准,输血后持续监测30min,以便第一时间发现患者出现的不良情况。针对术中输血、外伤输血的患者,要根据患者病情与出血情况,准备充足的血液,输血过程中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记录各项监测指标,不建议为患者大量输血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输血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计算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

1.3.2将文献资料与向艳丽等[1]学者研究中相关内容、患者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等作为参考依据,制定量表调查患者输血满意度,评分范围0-100分,评价标准为满意(评分≥95分)和一般满意(评分75-94分)、不满意(评分≤74分),输血满意度为满意率与一般满意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6.0检验资料,对应检验、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

组别

n

发热

过敏

血压下降

发生率

观察组

340

1(0.29)

0(0.0)

0(0.0)

1(0.29)

对照组

340

3(0.88)

2(0.59)

2(0.59)

7(2.06)

2

-

4.554

P

-

0.033

2.2输血满意度

观察组输血满意210例(61.76%),一般满意110例(32.35%),不满意20例(5.88%);对照组输血满意120例(35.29%),一般满意140例(41.18%),不满意80例(23.53%)。观察组输血满意度320例(94.12%)高于对照组260例(76.47%),2=42.207,P=0.000<0.05。

3讨论

本次研究中对输血检验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具体内容有:(1)输血治疗前加强血液质量控制,严格保存供血者血液,杜绝有溶血及细菌污染的血液为患者输注。(2)血型一定要认真鉴定,尤其是ABO与RhD血型的鉴定,保证试剂在有效期内,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检验时要进行质控检测,并对检验仪器等进行定期检查,确保鉴定结果准确可靠[2]。(3)交叉配血试验要严格把控质量,保证各项试验在实验室中进行,配血试验采用的血液标本要保证为输血前3天采集,对不规则抗体进行筛查,密切观察溶血、凝集等情况。必要时进行多种方法交叉配血,确保供受者血液相合相容,交叉配血试验前加强各项信息核对,供受者血液标本放置2℃-6℃冰箱保存1周。(4)按流程流转血液标本,采集血液标本前,仔细核对供血者的信息并把标签粘贴在采血管上,加强运输质量保证,对血液稀释的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3]。标本接收人员要对血液标本的信息进行核对,检查质量是否合格,保证接收工作严谨规范。在开始输血治疗前,由两名医护人员进行各项信息核对,保证输血信息无误,血袋状态正常,才允许给患者进行输血,这样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向艳丽, 周晓玲. 输血检验流程及质量控制对策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 (67): 247+249.

[2]陈卉. 如何做好临床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 35 (03): 33-34.

[3]程路玲, 汪邦山, 卫明珠, 林正明. 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对输血安全改进的探究[J]. 中国卫生产业, 2017, 14 (33):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