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第二医院 陕西省渭南市 714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眼底病患者诊疗中展开护理程序与健康宣教相结合的干预方式,对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和配合度的影响价值。方法:本研究信息采集时间段区间在2022.5~2024.5期间,研究样本总计筛选60例,入组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救治者,以计算机随机分组的形式进行相同份数(30例)组别划分,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前者展开常规护理+基础性宣教干预,后者执行护理程序+健康宣教干预;比较2组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和配合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各维度疾病认知水平分值、配合度均比对照组数值要高(P<0.05)。结论:将健康宣教与护理程序相互结合应用到对眼底病患者的治疗中,便于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促进其配合度增加,可借鉴。
关键词:护理程序;健康宣教;眼底病;认知水平;配合度
眼底病是眼底部疾病的一种统称,常见的包含视网膜、玻璃体以及视神经病变等,此疾病的发生原因呈现复杂性,存在有较大的异质性,但总体而言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感染以及其他基础性疾病等因素存在较大的相关性[1]。眼底病也是诱发患者失明的一大关键性因素,在患者发病后,以视物暗影、视物模糊以及视物变形等为主要症状表现,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可以规避致盲风险,提高患者健康生活水平。现阶段多采用药物、手术干预以及激光等方式展开治疗,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可恢复正常,但是临床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普遍存在疾病认知片面的情况,导致治疗配合度不高,因此,寻求一种更具有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关键,鉴于此,本文选60例眼底病患者,重点分析护理程序+健康宣教的干预价值,现将报道呈下。
1.1一般资料
研究遴选节段控制在2022-05月至2024-05月期间,选在我院救治的眼底病患者60例纳入研究,分组依据:以“计算机随机分组”的形式划分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中性别构成比:17例(男)/13例(女),年龄范围集中在20~66岁之间,所得均值(43.23±3.1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大专以上各占比:13例、10例、7例;对照组中性别构成比:18例(男)/12例(女),年龄范围集中在21~66岁之间,所得均值(23.97±2.1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大专以上各占比:12例、11例、7例。2组信息差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基础性宣教干预。在患者入院之后,遵医嘱给予常规对症疾病护理干预,并且进行统一的疾病知识宣教,包含眼底病的发生诱因、治疗方法等,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基础的认识。
研究组:护理程序+健康宣教干预。①病情评估:借助临床相关的检查仪器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并通过询问患者的身体感受、症状表现、疾病手术史等,对其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此外,还应掌握患者的生活背景以及文化程度等情况。②依据对患者的生理、病理、心理等评估结果,护理人员共同探讨在其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护理程序的个性化调整,并和患者一定制定护理程序,制作表格,表格中对护理责任进行细化分类,确保各护理人员均以明确护理细节。③情绪指导:眼部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程度不一的紧张、害怕、恐惧等较为消极的情绪,容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情绪不高或者抵触治疗的情况,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倾诉,让其主动说出自身悲观情绪产生的原因,并依据患者的诉求展开针对性的情绪疏导。同时也可以引导患者注意丰富自身的日常活动,主动参与公共活动,进而降低悲观情绪。④家属沟通:护理人员主动和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且及时告知患者病情、用药以及治疗等情况,让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以获取其支持。⑤健康宣教:在综合评估患者疾病认知程度、新知识接受程度之后,对患者展开个性化疾病宣教,首先对眼底病进行一个概述,让患者增加疾病认知轮廓性,之后结合患者文化差异,以其理解的语言为其讲解疾病发生的诱因、护理重要性、预后效果等,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肢体动作和情绪变化,对患者存疑的地方及时进行重点讲解,以确保其建立一个正确的疾病认知。
1.3观察指标
(1)疾病认知水平:于干预后借助疾病认知量表展开评分,包含健康教育程度、发病因素、饮食、并发症4个维度,单项分值25分,总计分值100分,二者正向计分。(2)配合度:以科室自制的配合度调查量表展开评分,总计分值100分,分值越高,配合度越佳。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21.0;计数资料:[n(%)] ,行 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统计学意义指标:P<0.05。
干预后,研究组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疾病认知功能和配合度评分比较[,分]
组别 | 例数 | 疾病认知功能 | 配合度 |
对照组 | 30 | 76.81±6.23 | 75.21±9.12 |
研究组 | 30 | 87.81±1.22 | 89.70±9.88 |
t | -- | 9.490 | 5.902 |
P | -- | 0.000 | 0.000 |
大部分眼底疾病患者临床症状表现较为严重,病情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恶化的情况,虽然在现代的医学手段下,通常患者预后较好,但在治疗过程中,依旧存在较高的潜在风险,对疾病的恢复极为不利,故要重视护理措施的干预。但常护理措施多对患者进行基础性的健康教育,在护理程序选择上较为单一,因此,寻求一种更具科学性的护理措施已经是大势所趋[2]。
健康宣教的目的在于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降低未知感,从而达到缓解悲观情绪的目的。有相关的数据资料显示,约95%的患者均认为给予健康宣教在临床治疗中具备较高的使用价值,可以使患者清楚疾病治疗过程,提升整体治疗疗效。护理程序是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以促进患者身体健康为目的的一种干预模式。二者联合干预应用到眼底病患者的护理中,在展开具体干预之前,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展开连续性、有计划性以及整体性的护理措施,并且结合患者的个性化特征制定护理表格,可以确保护理人员在展开工作过程中做到有表可依,对针对性的特点加以强化,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功能,对促进其配合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眼底病患者的治疗中贯穿健康宣教+护理程序联合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以及配合度,在临床干预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进一步实施。
参考文献
[1] 李洁月,尹雷,张颖. 护理程序结合健康宣教对眼底病患者疾病认知水平、配合度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4,43(8):1452-1455.
[2] 杨艳,赵冬莉,明小男. 正念行为护理对眼底病患者心理状态、应对方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3):4270-4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