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中心医院 635000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在糖尿病检测中糖化血红蛋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测内容。那么糖化血红蛋白到底是什么?又具有哪些临床意义?这篇科普带给您答案。
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进行缓慢、持续、非酶促结合的一种产物,正常人体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应该在4% ~6%之间,当糖化血红蛋白超过8%时就应当加强对血糖的控制。在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中,当下能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亲和层析、免疫荧光、微柱法离子交换层析、高效液相等,
2.1反应血糖的控制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的高低与人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低有关,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越高,糖化血红蛋白也就越高。所以医生能够直接通过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含量来判断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并且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还能够作为早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是不是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指标,也不可以取代糖耐量试验。
2.2不受偶尔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影响
我们人体血糖是不断波动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每次血糖监测只能反映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是逐渐生成的,短暂的血糖降低会升高并不会导致糖化血红蛋白出现变化。此外,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的结合过程是不可逆的,直至红细胞最终死亡,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能够直接反映患者2~3个月的血糖水平,能够更好地反映患者一段时间内的血糖变化。
2.3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当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在<7%时,糖尿病患者出现慢性并发症的概率比较低,当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含量>7%时,患者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会显著升高。如果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到达11.5%时,则表明患者身体持续处于高血糖的状态,患者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糖尿病足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概率会大大提高,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2.4调整患者治疗方案
在临床中,一般会同时测定患者的血糖变化与糖化血红蛋白,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估患者病情,以便医生及时为患者调整治疗方案。比如,当患者空腹血糖超过自身糖化血红蛋白对应的预测值时,则表明患者近期血糖控制效果不佳,需要及时调整治疗和日常护理方案。相反,如果患者空腹血糖低于糖化血红蛋白对应的预测值,甚至能够达到正常水平时,则表明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良好,需要继续保持。
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血糖长期控制结果的指标,所以在最开始治疗时,每隔3个月左右检测1次即可,当患者达到治疗目标后每隔6个月左右检测一次即可,无需频繁检测。此外,建议45岁以上没有糖尿病的人群也需要考虑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尤其是存在超重、饮食不节、运动不足、存在不良生活习惯等人群。
4.1如果患者患有贫血或血红蛋白疾病时,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并不准确,患者可以考虑其他的血糖监测方法。
4.2糖化血红蛋白不受饮食的影响,所以在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时不需要空腹,可以在任意时间抽取血液样本。
4.3维生素C和维生素E会抑制血红蛋白的糖基化,在患者长时间或大剂量服用下,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结果。
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想要降低自身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就一定要重视进行科学的饮食护理。在日常饮食中需要以低盐、低脂、低油、低糖,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和粗粮杂粮,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除了饮食以外,患者还需要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结合血糖监测科学用药,从而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测结果,具有非常高的临床意义,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以便及时了解自身在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控制结果。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也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将自身血糖进行良好的控制,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出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