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夏璐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人事处 )
摘要:中国特色学徒制建立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企业战略发展的时代趋势,更是全面实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中国特色学徒制体系建立中,高职学校教师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探索如何契合学徒制教育特点及需求,研究构建高职学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分析当前高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更是构建高职学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学校;教师队伍;现状研究。
一、中国特色学徒制背景下的高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背景
高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背景研究是构建高职学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基础,深入与精准的现状分析与研究有助于为实践中教师探索提高自身胜任力提供参考角度,提供理论指导,获悉高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学徒制培养模式对教师综合职业素质的高要求使得提升高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迫切而重要,深入、细致、全面的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有助于帮助教师明确知悉在学徒制培养模式下自身需提高的具体方面,从而着力逐项提升自身能力,有利学徒制模式培养的成功,对培养高质量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明确的实践意义。
二、中国特色学徒制背景下的高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在传统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和培养模式下,很多高职学校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时往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惑:
1.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经验
现在很多高职学校专任教师的录用都是按当地人事部门要求进行的,对学历要求较高,这导致很多学历相对较低但有很强实战经验的企业师傅进不来,进来的都是一些高校应届毕业生,直接从学校到学校。这类教师相对来说理论水平较高,但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及动手操作能力,也就是说,实践教师偏少,这就加重了对在职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培训的任务。
2.缺少企业历练的平台
尽管学院一般都会要求专任教师每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一段时间,下企业锻炼,但是在实施现代学徒制项目之前,教师即使下到企业之后,企业综合各种因素与原因,真正让教师从事专业实践的非常少,教师下企业往往“教师一头热,企业应付了事”。很多下企业的教师反映,到企业之后,企业更多的是让教师看看现场,不会把教师当企业真正员工看待,也不会布置什么工作任务和要求,教师基本达不到锻炼与提升实践操作的能力。
校企合作深度、广度不够。现行校企合作仅仅限于企业把人才需求信息传递给学校,帮助学校规划专业设置、改革课程及教材选定;派遣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向学生宣传企业文化,进行就业指导,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学校派教师以“访问工程师”身份到企业进行实践;以及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教师参观、学习、挂挂牌子等,合作面较窄,校企深度合作不够。
3.企业顶岗实践难以落地
国家和学校都一直要求专任教师必须到企业顶岗实习,但是效果一直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国家相关的法规政策不具有强制约束力,缺乏操作性,无法真正落地,再加之如果学校不认真执行的话,相关政策会形同虚设。第二,教师本身缺乏培养规划,对企业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参训教师多出于学校强制要求、职称晋升等目的,非主动自愿。第三,教师企业实践措施不配套。一是职业学校经费短缺、教师数量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参加企业实践;二是校企合作不到位,学院要求教师企业实践经历,但无法满足教师对应的实践岗位需求。
4.制度政策保障不力
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培训义务和有关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小型的民营企业。我国在《关于人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中只提到“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并没有相关的对企业激励及优惠的政策。企业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政府、国家的事情,与企业无关。现在高职学校人才培养,制定了配套的教师到企业锻炼的现代学徒制机制,但这些政策、制度是为了配合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学校的考核、评估指标。没有建立常态化的可发展的激励教师到企业锻炼,能够保障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效果、目标得以实现的接地气的机制。
5.人才培养模式不确定
很多高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岗位需求一栏,常常是一个专业主岗,几个辅岗和若干个岗位群,即培养的是具有“普遍性”岗位需求人员,缺乏“针对性”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却是为了追求利益需要招收的人才能够立竿见影的发挥作用,其岗位的侧重职能不言而喻,即“针对性”、“专业性”。不同企业的技术不同,所用的平台不同,培养的期限不同,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什么成为教师和企业师父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师到企业锻炼,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操作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教于学生。
三、中国特色学徒制背景下的高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中国特色学徒制能否有效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职学校教师这个重要群体。因此,各高职学校要积极思考,出台真正激励教师积极到企业锻炼提升职业实践能力的政策。另外,构建科学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正确引导教师的职业能力的发展方向,也更能有效提升高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民科.基于胜任力的职务分析及其应用[J].人类功效学,2015,3(1):35.
[2]邓耀彩.高职院校师资的国际比较[J].高教探索,2018(2):87.
[3]董桂玲,周明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生存病态与诊断[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
版),2018(4):23.
[4]方桐清.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历程简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4):12.
[5]吴建设.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亟待解决的五大难题[J].高等教育研究,2018,35(7):41-45.
[6]成军.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判断、困境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8(2):89-92.
作者: 陈夏璐1987年7月;讲师;重庆万州;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学历:硕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学校级课题“中国特色学徒制背景下的高职学校
教师胜任力研究”的实践研究(编号:ZJFA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