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服务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07
/ 2

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服务效果观察

刘立颖   刘莉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四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服务效果。方法:选取于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人。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分数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分数低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运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缓解负面情绪,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性脑梗死;服务效果

脑梗死疾病是老年人群重点疾病,老年性脑梗死主要表现为晕厥、眼花、无力等症状,易致偏瘫、语言障碍等后遗症,并且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具有较大的危害性。[[1]]传统护理手段侧重身体症状缓解与生命体征监测,虽具有一定效果,但缺少对患者心理的关注,并且传统护理手段中患者的康复训练缺乏针对性。相关研究[[2]]发现,为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以使其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加快其身体康复的速度,还能缓解其因疾病产生的负面情绪。本研究重点观察了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服务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人。观察组男25例、女26例,平均年龄(76.36±8.48)岁;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平均年龄(74.97±7.88)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包括监测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环境干预及用药指导、加强健康指导以及适当运动等干预措施。

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1)环境护理。定期清扫并通风换气,利用紫外线灯进行定期消毒,保持病房的整洁与卫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调节室内温湿度,摆放舒适的生活用品,营造温馨宜人的住院氛围。住院期间保持病房的安静,减少夜间护理操作,保障患者睡眠时间。(2)健康教育。组织针对性的科普讲座与教育活动,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脑梗死的基本知识,包括其发病原因、典型症状及可能的影响,临床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提升其整体认知水平,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参与度和配合度,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3)心理疏导。定时与患者交流和沟通,耐心聆听患者的心声,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疏导患者情绪。通过分享成功的治疗案例,增强他们对抗疾病的内在动力,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4)饮食管理。提供低热量、低脂、低盐的膳食搭配供患者选择,强调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预防便秘。对于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实施鼻饲喂养策略,确保食物颗粒大小适中,预防胃管堵塞。并在餐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现任何异常迹象,立即采取迅速而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5)日常生活护理。注重细节,确保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灵活选择盆浴或淋浴,严格控制洗浴时间以防体力不支。培养患者的良好排便习惯,传授排便技巧与注意事项,鼓励患者自主排便。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应该及时更换床品以保持环境干净整洁。在穿衣方面,推荐患者穿着宽松便捷的衣物并教授正确的穿衣顺序。(6)康复护理。针对脑梗死患者的长期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在患者卧床阶段鼓励其进行四肢关节的轻微活动以维持关节灵活性,随着病情的好转逐步加强指关节与腕关节的运动并逐步增强全身活动能力。在患者病情稳定后,鼓励其在家人的陪同下适度进行行走练习,增强肢体力量,提升自理能力。制定适宜的运动强度与时间,避免过度训练带来不良影响。[[3]]针对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特别设计脸部肌肉锻炼方案,如吞咽动作练习,并指导其选择合适的食物进行吞咽训练。

1.3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包括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使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分数更高为佳。(2)日常生活能力(ADL):分数更高为佳。(3)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数更低为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生活质量

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指标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

精神健康

社会功能

生理功能

总体健康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51)

71.87±7.15

92.32
±4.45

74.32
±3.42

93.45
±4.89

74.12
±5.45

90.38
±7.02

76.04±3.37

92.03

±4.98

对照组(n=51)

72.01±6.05

80.34±4.58

73.89
±5.87

81.78±6.59

73.66
±6.34

79.95
±8.78

76.48±2.34

84.52±
5.02

t

0.798

9.357

0.412

11.012

0.143

8.987

0.354

6.873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

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指标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

组别

ADL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51)

58.79±4.23

93.44±5.11

对照组(n=51)

58.56±5.72

81.98±7.26

t

0.875

10.968

p

>0.05

<0.05

2.3比较两组心理状态

观察组SAS和SDS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

组别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n=51)

45.87±3.95

12.01±2.56

44.22±4.42

13.45±7.47

对照组(n=51)

45.29±4.46

37.46±5.68

43.98±4.77

38.78±8.02

t

0.189

10.754

0.489

11.143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老年性脑梗死作为一种因脑组织缺血或供血不足而引发的重大疾病,其特点在于急性起病、神经及运动功能受损显著,且伴随着较高的致残风险,此类患者需要长期且细致的医疗照护。因而为提升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服务效果,应引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促进患者康复进程,提升治疗效果。

本研究探究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服务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比对照组在提高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心理状态方面更具优势(P<0.05),与王娇娇[[4]]等研究结果相似。究其原因: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够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有效缓解其因疾病而生的负面情绪。而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实施个性化康复训练,能够加速其康复进程。康复训练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促进脑组织的血液流动,激发受损神经细胞的活性,进而提升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应性与修复潜能。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神经元的再生与侧支循环的建立,还促进了脑部功能的重塑,增强了肌肉的收缩能力,对改善偏瘫肢体的功能状态、提升运动功能具有显著效果,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预防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硬等不良后果,有效规避并发症的发生[[5]],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为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具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倪佳伟,周浩然,张秀娟.优质康复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临床干预评价[C]//榆林市医学会.第四届全国医药研究论坛论文集(下).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2024:6.

[[2]]何永霞.优质护理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4,39(02):93-95.

[[3]]王建国.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3,27(03):141-143.

[[4]]王娇娇.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C]//榆林市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医药研究论坛论文集(一).莘县柿子园镇卫生院;,2023:6.

[[5]]张春霞.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满意度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3,34(02):23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