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在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10
/ 2

“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在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杨凯,王伟

(滁州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滁州,239000)

摘要植物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新兴、环境友好的技术,也是近年来一门新兴的课程。本文首先探讨了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在风景园林专业的重要性,结合自身教学分析了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最后提出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植物生态修复技术;教学;风景园林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保护推进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位置。风景园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在风景园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传统的生态修复技术(以物理和化学手段为主)虽然具有高效、快速的修复能力,但与之匹配的是价格昂贵、实施困难缺点,且很可能改变土壤性质。相比之下,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尽管存在修复时间长、见效慢的缺点,但其成本低,兼具预防性,良好的综合生态效益。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植物生态修复是一种新兴、环境友好的技术[2]植物生态修复技术,作为修复污染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够有效改善环境质量,还具备美学与艺术价值在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融入该技术,对于培养生态意识、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适应时代需求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风景园林专业设置“植物生态修复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对于风景园林

专业而言,设置植物生态修复技术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实际生态问题的能力,还能够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行业的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这门课程顺应了时代的需求。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系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土壤污染、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植物生态修复技术能够为改善这些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利用植物修复污染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并与风景园林中规划、设计与工程等应用知识相结合,从而构建健康、可持续的城市环境。其次,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风景园林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设计美观的景观的能力,还需要他们了解生态原理和环境保护知识。“植物生态修复技术”课程涵盖了植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能够从更全面的角度理解和处理景观设计中的生态问题,从而提升其综合专业素养。再者,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具备植物生态修复技术能力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在就业市场上更具优势。他们可以在城市规划、园林设计公司、环保机构等单位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到各类生态修复项目中。例如,在传统的修复策略中,常规使用的“挖掘运输法”(即将污染土壤挖出并运到场地外)价格昂贵、效果单一,限制风景园林技能人才对场地设计的潜力,且往往极具侵入性和破坏性,使土壤变得贫瘠,无法适用于农业和园艺。而植物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天然、低能耗、在视觉与审美上令人愉悦、兼具预防性,公众接纳度高。此外,这门课程不断发展和创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前沿的技术和理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为行业带来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有利于推动风景园林行业的创新发展。

“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在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课程设置

在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植物与环境相关课程的课时往往较大压缩,应植物生态修复技术相关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课时生态学、植物学、土壤学等多个学科。此外,还需开展跨学科合作教学。在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应加强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开展跨学科合作教学。通过组织联合课程、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二)教学方法

除传统的理论讲授法外,需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法,如翻转课堂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该课程是理论与技术并重的应用型课程,在这里重点强调的是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项目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植物生态修复技术的具体应用流程和修复效果。例如,某汽车公司场地的石油污染修复项目,通过案列教学向学生展示多种植物类型混合种植(杨树+柳树)+钻孔深根种植+ 清洁土壤回填钻孔等多项技术的结合,可有效降低石油含量的95%

(三)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调研和实践项目,如加油站的植物配置、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等,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并应用所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体验植物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场景

“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在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一)挑战

1. 跨学科知识融合难度大

植物生态修复技术涉及生态学、植物学、土壤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感到知识体系繁杂,难以融会贯通。

2.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需要特定的场地和条件,学校可能难以提供充足的实践教学资源,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3. 教材资源不足

目前,中文版“植物生态修复技术”教材1部,且为国外译著。这导致缺乏针对我国国情、气候、植被等方面特定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究其原因是我国在植物生态修复技术上发展过晚、重视不足。

(二)发展趋势

1. 智能化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植物生态修复技术的教学和实践中,提高教学效果和项目实施的精准度实现对植物生态修复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智能化管理。

2. 跨学科融合深化

未来,植物生态修复技术与风景园林专业的跨学科融合将进一步深化。不仅限于生态学、植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还将与人文社科、艺术设计等领域实现更加紧密的结合,并结合多种生态修复技术,如微生物修复、物理修复等,形成综合性的生态修复方案。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推动风景园林学科的全面发展。

3. 国际化交流加强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国际竞赛、交流访问等活动,拓宽国际视野,提升我国风景园林专业在植物生态修复领域的教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结论

植物生态修复技术在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挑战,我们应抓住机遇,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和方法,培养更多具备植物生态修复技术能力的专业人才,为推动风景园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未来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和探索,以适应社会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1] 凯特·凯能 尼尔·科克伍德. 植物生态修复技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9: 1~333.

[2] 周启星,宋玉芳. 植物修复的技术内涵及展望[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1(3):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