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10
/ 2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探究

赵董斌

321183198911112918   江苏省 南京市  210000

摘要: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传统村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迫切。这些村落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传统村落正面临着消失的威胁。因此,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出发,探讨传统村落的保护策略,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保护探究

一、引言

在中国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散落着无数的传统村落,它们犹如镶嵌在大地上的颗颗明珠,承载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民族智慧的结晶。这些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深厚的历史底蕴、多元的民俗传统和精湛的传统技艺,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风景线。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变迁,这些村落及其所蕴含的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空心化、老龄化以及过度商业化等,使得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逐渐消失的风险。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它涵盖了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庆典以及手工艺等多方面的文化表现形式。这些无形的遗产,往往与传统村落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是村落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如古老的农耕技术、独特的民间信仰、丰富的民间艺术和世代相传的节庆习俗。它们不仅构建了村落独特的生活氛围,也维系着社区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传统村落的存续和发展至关重要。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当今社会的精神滋养,它们所蕴含的传统智慧和生活哲学,对于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于乡村的振兴和文化自信的建立,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不仅仅是保护一种文化形式,更是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记忆,维护文化多样性,从而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村落中的体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村落中犹如繁星点点,它们以独特的方式点亮了村庄的灵魂,丰富了村民的生活,赋予了村落独特的韵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繁多,包括民间艺术、传统技艺、民俗活动、口头传统等,每一种都是村落历史和文化的见证,是村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民间艺术是传统村落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艺术形式通常与村落的信仰、节庆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如剪纸、泥塑、木雕、刺绣等。它们不仅是村民们情感表达的载体,也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的体现。比如,在山西平遥古城,剪纸艺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致的图案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了当地春节和婚礼等重要节庆活动的重要装饰,见证了村民们的生活变迁和精神寄托。

传统技艺是传统村落的核心竞争力,它们是村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村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技艺往往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如景德镇的陶瓷制作、云南的银器打造、河南的钧瓷烧制等。例如,在云南省丽江古城,纳西族的东巴造纸术,这种近乎失传的古老技艺,如今被当地社区重新发掘并传承,既保护了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带动了当地的手工艺品产业,为村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民俗活动是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村民们的生活习俗和信仰体系。各类节日庆典、祭祀仪式、民间歌谣和舞蹈,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形式,如浙江的龙舟赛、贵州的苗年节、陕西的社火等。这些活动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社区凝聚力的体现,如在安徽的宏村,每年的中秋夜,村民们会举行“月夜走桥”的习俗,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社区的和谐,这种习俗传承至今,赋予了村落浓厚的文化氛围。

口头传统则是村落历史的活生生的记录者,它们以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形式,传递着村落的历史、传说和智慧。这些口头传统往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它们随着每一个讲述者的口口相传,不断丰富和完善,如陕北的信天游,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歌词,反映了黄土高原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情感表达。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村落中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它们是村落的基因,是村民们共享的记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是在守护村落的灵魂,就是在守护村落的未来。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无形遗产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实现传统村落的活态保护,让村落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持续焕发生机。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传统村落的保护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传统村落整体保护的关键环节。在当今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意味着保护历史的痕迹,更是挖掘和传承村落智慧,维系社区凝聚力,推动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以下将探讨如何通过政策支持、社区参与和传承教育等策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而助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复兴。

政策支持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石。政府在制定乡村发展战略时,应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村落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整体规划。政府可以通过立法手段,设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为传统村落的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同时,政府应提供财政支持,设立专项基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传承和展示。

社区参与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力量。村落的居民是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他们的参与至关重要。通过建立社区文化保护组织,鼓励村民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中,如参与传统技艺的学习、民俗活动的组织,以及村落历史故事的记录和传播。社区应举办相关的培训和活动,提高村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实现文化的自我传承。

再者,传承教育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通过教育体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基础教育,让年轻一代从小就对本村的文化遗产有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学校可以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教授传统技艺,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和传承。此外,还可以开展夏令营、工作坊等形式的活动,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到学校进行现场演示和教学,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科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如数字档案、虚拟现实和网络平台,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记录和传播,扩大其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例如,通过网络直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承活动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吸引全球观众,这对于提高传统村落的知名度和提升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具有积极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传统村落的保护策略是多维度的,它需要政府、社区和教育体系的共同努力。只有当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传统村落才能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其独特的韵味,成为乡村文化复兴的支柱。

结束语

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不仅仅是对物质环境的保存,更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政策制定者、学者、社区居民以及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如活化利用、教育传承和法规保障等,确保这些村落的遗产价值得以延续。同时,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保护经验,进一步推动全球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

参考文献

[1]文雄斌, 臧留鸿. 场域理论视角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以新疆为例[A] 首届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论坛论文摘要集——专题报告(三)[C].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体育卫生研究会、中国岩画学会体育岩画研究专业委员会、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2023: 2.

[2]王克岭, 谭心, 何洁丽. 空间视角下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联通格局及整合策略-以金沙江流域为例[J]. 世界地理研究, 1-16.

[3]唐悦. 协同治理视角下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 安徽农业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