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设工程服务中心 甘肃甘南747000
摘 要:通过多年基层工作中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深入了解,分析了危房改造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更好的做好危房改造和抗震农房改造工作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以期对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员能有所借鉴。
关键词:农村住房安全保障 危房改造 意见建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自2008年开展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以来,已连续不间断实施了17年,对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和人居环境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脱贫摘帽之前主要以危房改造为主,自2021年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制定《关于做好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建村〔2021〕35号),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和抗震农房改造。这反映出了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在保障了最基本的住房安全后转而提出了提升抗震性能的更高要求,这也是国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具体举措。下面就以xx市为例来浅析一下如何更好地做好这项民生实事。
1本地农村住房现状调查
1.1住房结构现状
xx市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区和藏汉接触的前哨,共有6个乡镇,农村人口3.01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55%,农牧户5605户。由于历史原因,这里形成了汉、藏、回等民族杂居的局面。住房结构受地理环境、区域气候、民族、家庭经济、材料获取便利度、建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以藏式木结构(图1)为主,在农区以砖木结构为主的显著特征,具体数据见表1。自2008年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以来,新建房屋在结构形式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安全的结构形式,土木结构的占比持续下降,砖混、框架结构的占比逐年上升,目前已基本消除了土木结构的房屋。
图1 藏式木结构房屋
表1 xx市2023年农村住房建筑结构类型
结构类型 | 农区 | 牧区 | 半农半牧区 |
土木结构户数 | 3 | 10 | 4 |
木结构户数 | 376 | 193 | 2794 |
砖木结构户数 | 558 | 411 | 774 |
砖混结构户数 | 278 | 42 | 72 |
框架结构户数 | 30 | 5 | 15 |
其他结构户数 | 23 | 0 | 17 |
合计 | 1268 | 661 | 3676 |
1.2住房改造原因分析
从住房改造原因分析,年久失修是住房改造的主要原因,这其中又以木结构房屋为主,主要原因是木结构构件随着使用年限延长构件的强度会下降,尤其是受潮或受雨水等浸泡后,易发生腐烂、虫蛀等病害,强度下降很大。改造中危房改造的比重较小,大部分是为了提升抗震性能和改善居住条件而实施的抗震改造;其次是地震,这里有个特殊情况是xx市2019年受5.7级地震波及房屋损坏135户,其中土木结构房屋占比较高,主要原因是生土材料力学性能较差,抗侵蚀能力弱,生土墙体受力后极易裂。这些生土结构房屋修建年代也较早,使用时间长,房屋被侵蚀得更为严重[1];再次是水毁和火灾,主要受损的是木结构房屋(图2、图3)。这和藏式木结构房屋的建筑特点密不可分,这种房屋一般依山而建,整体结构以木制梁柱承重,两侧墙体以夯土墙为围护,后墙一般开挖山体后以山为墙或开挖后砌筑石墙,屋面与后侧山坡基本顺接,这种结构一般会造成排水不畅,墙基潮湿或被山水冲毁对房屋主体结构造成破坏。
图2 后墙受损情况 图3 屋内受损情况
木结构房屋的另外一个缺点是电力线路老化后易发生火灾,且在山区无法及时施救,造成的破坏很大(图4)。
图4 木结构房屋发生火灾
2做好农村住房安全保障的意见建议
2.1进一步扩大政策保障对象
目前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农房改造工作中央和省级资金的保障对象主要是农村低收入群体,主要指农村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农村低保边缘家庭、农村易返贫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简称突发严重困难户)和未享受过农村住房保障政策支持且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住房安全问题的其他脱贫户等六类重点对象。而一般户无法享受中央和省级资金补助,西北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困难,也无法刺激这部分群体对住房抗震改造的积极性。建议将一般户纳入到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范围,以加快农村住房抗震改造的进程。
2.2全面消除土木结构房屋
不论是地震、山洪灾害,还是年限因素,土木结构房屋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的威胁最大,所以要在短期内必须发动一切力量对这一部分房屋进行抗震改造。
2.3常态化开展住房动态监测
要制定切合实际的住房动态监测机制,需要依靠基层但不能过度造成负担,保证制定的机制能可靠运行。依靠乡(镇)政府和村两委的力量,落实住房安全日常巡查,对年限较长、地质隐患区域等重点房屋开展巡查,确保危房能及时发现、上报、鉴定并整改销号。对增量及时解决,实现动态清零。
2.4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和品质
要从房屋选址、布局、功能、风貌、结构、建筑材料等方面入手,因地制宜设计适合地方特色的标准图集,做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结构安全、风貌传统,尤其注意对地方建筑风貌的保护,让传统建筑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积极鼓励引导农牧民群众选用标准图集进行建设,并对易出现的电气线路无保护、后墙垮塌、基地周边排水不畅等质量通病进行现场指导监督,进一步减小发生灾害的可能性。
2.5加强乡村建设工匠技艺传承和知识更新
乡村建设工匠是农村住房建设提质的生力军和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重要力量,这部分群体存在实践经验丰富和现代建筑理论知识欠缺的两面性,所以需要发扬其传统技艺丰富的积极面,同时通过培训弥补他们在政策法规、建筑识图、农房结构、新型建筑材料应用、新工艺、施工安全等方面的短板,使他们能够成为保障农村住房安全、保护发扬传统建筑风貌的强大力量。
3结 语
房屋使用安全管理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与人们息息相关,加强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既是各级政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2],也是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总结了当地农村住房的现状,分析了近年来进行危房改造的主要原因,并结合笔者工作实际,提出了针对性的管理对策和思路。
农村住房安全保障涉及的面广、点散,虽经过了17年的具体实践,但在政策完善、资金保障、质量监管、政策宣传、工匠管理、传统保护等方面还有很多可以进一步优化完善的空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共同保障农村住房安全。
[1]佘渝娟,马钦欣,王钰,等.重庆山地区域农村危旧房安全现状调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3(01):107-110.DOI:10.19406/j.cnki.cqkjxyxbzkb.2021.01.024.
[2]王谦.既有房屋安全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与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