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技术在引江济淮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11
/ 2

水土保持技术在引江济淮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夏锐

安徽省引江济淮生态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水土保持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施工引发的土壤侵蚀、水流对土壤的侵蚀,易导致水库淤积和水质恶化,对生态系统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对此,本文首先对水土保持理念与引江济淮工程水土保持设计的概述,其次探讨水土保持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可为水利工程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水土保持技术;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创新发展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土保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引江济淮工程建设过程中势必会对周围土地和水资源造成负面影响,如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因此,创新和应用水土保持技术成为了引江济淮工程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工程概况

引江济淮工程沟通长江、淮河二大水系,具有供水、航运、生态三大功能,是继三峡、南水北调后我国当今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是继京杭运河后当代打造的我国第二条南北水运黄金航道,也是构建巢湖及淮河健康水循环系统的生态修复工程。引江济淮工程安徽境内输水干线总长587.4km,按其所在位置、主要功能,自南向北可划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大段落。根据《安徽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最新遥感解译成果,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沿线涉及的各地市,其中总面积95.85%为微度流失区域,总面积2.84%为轻度流失区域,总面积1.31%为中度及以上流失区域,其中引江济巢段项目区涉及的各地市,其总面积的90.08%为微度流失区域,总面积6.75%为轻度流失区域,总面积3.17%为中度以上流失区域。江淮沟通段项目区涉及的各地市,其中总面积98.93%为微度流失区域,总面积0.84%为轻度流失区域,总面积0.23%为中度及以上流失区域。江水北送段项目区涉及的安徽段各地市,其中总面积99.97%为微度流失区域,总面积0.004%为轻度流失区域,总面积0.026%为中度及以上流失区域。

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涉及长江和淮河中游部分重要防洪河段,工程沿线还涉及部分水源保护区、水库周边、生态功能保护区、景观保护区、经济开发区等。根据已批复水土保持变更方案,工程建设预测可能新增水土流失量583.06万t,有可能直接对上述区域产生重大水土流失影响,同时,考虑到该工程主要任务是以城乡生活、工业供水、发展江淮航运和农业灌溉补水为主,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等,根据已批复水土保持变更方案,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建设类一级标准。且根据项目区地形条件、侵蚀强度、降雨条件等对防治目标进行修正,方案设计水平年末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为: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9%,林草覆盖率27%。

2水土保持技术在引江济淮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2.1做好远期规划与综合设计

在水土保持理念下开展引江济淮工程设计工作时,必须注重远期规划,因为远期规划是确保引江济淮工程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关键。在远期规划方面,要考虑到该工程的长期效益、适应未来变化的能力以及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综合考虑过去、现在、未来的因素,可以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目标和措施,确保引江济淮工程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有效地实施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措施。与此同时,要结合前期勘察分析及工程项目建设目标等方面,对工程开展综合性设计。综合性设计即在工程设计中全面考虑土地利用、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各种因素,以及与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和运维管理相关的要求。通过综合性设计,将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纳入整体设计框架,确保工程的目标和要求得到满足,这包括合理选择工程方案、设计和选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制定科学的管理和维护计划等。值得重点提到的是,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不仅仅是单一的目标,还需要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和运维管理的相关要求,这包括经济效益的实现、社会影响的平衡、工程安全的保障等。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兼顾各方的利益,确保设计方案既能实现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目标,又能满足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和运维管理的需要。

2.2生态修复与绿化

(1)针对引江济淮工程需要水土保持的已破坏土地进行土壤改良,包括增加有机质和补充营养素,以促进植被生长。土壤改良后,采用多样化的植被配置策略,优先选择本地原生植物、耐旱树种、灌木及草本植物,能在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下良好生长,同时具有较强的抗侵蚀能力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对于裸露和侵蚀严重的斜坡地带,该项目将实施植生固土工程,如使用预制块生态护坡、生态保护毯等生物工程技术,不仅能加速植被恢复,还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结构稳定。(3)为持续监控生态修复效果,该项目设立水保检测机制,监测植被覆盖度、土壤质量及生物多样性指标。这些数据将帮助承包人评估绿化措施的长效性,调整管理策略,确保实现生态修复目标。

2.3河岸稳定性

当水流冲击引江济淮工程的河岸时,容易导致河岸的破坏和土壤的侵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工程采用了植被和生物工程措施来加固河岸。一方面,适当选择并种植具有牢固根系和强大抗冲刷能力的植物,如细叶狗牙根等,来加固河岸。这些植物的根系可以增加土壤的粘结力和抗冲刷能力,有效地防止水流对河岸的侵蚀。此外,植物的茂密枝叶可以减缓水流速度,进一步降低水流对河岸的冲击力。另一方面,应用生物工程技术来加固河岸。例如,利用生态护坡砖进行护岸,仅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性,还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4重视现代科技的应用

在基于水土保持理念的工程设计中,应当重视对现代科技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土保持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数字引江济淮等。这些科技手段可以提供更准确、全面的数据,帮助进行水土保持问题的分析和评估。同时,还可以有效地监测和管理水土资源的变化,提出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因此,在引江济淮工程设计中充分利用这些科技手段,使其成为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工具。同时,引江济淮工程通过使用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等结合采用现代施工技术,既能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又能更好的兼顾过程的生态保护与经济性。

2.5狗牙根草皮的抚育管理需要

清除杂草:播种形成的草坪,难免有杂草的侵入,及时清除杂草,有助于草坪的正常生长发育。适时浇水:新种植的草坪,根系尚未形成,抗旱能力较弱,适时进行浇水,有助于草坪的生长与定居。追肥:鉴于草坪种植地的土壤贫瘠、紧实,水肥条件差,不利于草坪的生长,适时追肥对草坪的定居与敷衍有重要作用。防止践踏:在草坪种植的初期,严防人为活动和牛、羊等的践踏,确保草坪的正常生长。病虫害防治:注意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防治。修补雨淋沟:暴雨后及时修补雨淋沟,并补植草皮。

2.6树草种选择

树草种尽量采用水土保持方案推荐的树草种,并应符合以下原则:1)根系发达,根孽萌发能力强,固土能力强;2)生长旺盛,郁闭迅速,树冠浓密,落叶丰富且易分解,可较快形成松软的枯枝落叶层,能改良土壤性能、提高土壤的保水土保持肥能力;3)耐贫瘠干旱、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4)草种、树种地方化,根据不同的地貌和土壤类型,选择本地适生的草种、树种,以较好地适应项目区的自然环境。5)乔木选择健康、无虫害无病死枯枝,达到2级以上标准2年生壮苗苗木;灌木树型要求自然冠型、无徒长枝,2年生壮苗;草籽要选择颗粒饱满、上一年的种子,种子的纯净度达90%以上,发芽率达70%以上;草皮要求不含杂草,平整度高,株距紧密,草龄适中,无病虫害,规格为5×15cm大小的长条状草块。

结语

引江济淮工程作为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其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扰动和破坏,特别是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尤为显著。水土流失不仅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农业生产力减弱,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滑坡等。因此,在引江济淮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本研究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引江济淮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水土保持措施,旨在为未来的水利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参考文献

[1]程冬兵,赵元凌,孙宝洋,等.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优先度的评价与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23(22):104-111.

[2]邹贵友.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1):149.

[3]朱毕生,王志明.线型引调水工程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以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为例[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21(5):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