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低碳景观营造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13
/ 2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低碳景观营造措施

胡亚卓 胡荣

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510399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低碳景观的营造措施,以减少碳排放并提升生态效益。通过采用低碳环保材料、优化植物配置、合理管理水资源等方法,本文分析低碳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关键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选择透水砖、天然石材等材料,以及合理配置乡土植物和水生植物,可以有效提升园林的碳汇能力,减少能耗和碳排放。因此,低碳园林景观设计在促进生态可持续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以及提供健康宜居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低碳园林;环保材料;碳汇;植物配置;可持续发展

引言

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使得低碳发展成为全球各领域的重要议题,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低碳化改造对于缓解气候变化、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应用低碳环保材料、优化植物配置、合理管理水资源等措施,园林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还能够增加碳汇功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此外,低碳园林景观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因此,研究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低碳措施,不仅对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也为实现全球“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低碳园林景观的概念

低碳园林景观是指在园林设计、建设和维护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达到生态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景观形式。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减少园林全生命周期内的碳足迹,同时提升园林的生态功能。低碳园林不仅强调对能源的高效利用,还注重增加植被的碳汇功能,从而在实现美学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低碳景观的设计原则

低碳景观的设计原则主要体现在节能降耗、使用低碳材料以及提高碳汇功能三个方面。节能降耗是低碳景观设计的重要目标,设计者需要通过优化能耗系统,减少园林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例如,使用节能灯具或引入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能够显著降低电力消耗。使用低碳材料也是关键环节。选择可再生、可循环使用的材料,如透水砖、天然石材等,不仅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还能降低后期维护所需的能源投入。提高碳汇功能是实现低碳园林的核心策略之一。设计者需要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尤其是选择本地适应性强、固碳能力高的植物,并结合自然水体,增加园林的碳汇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态效益。

三、低碳景观设计中的措施与策略

(一)材料选择与应用

低碳景观设计中,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优先使用天然、可再生的材料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透水砖和原生态石材是理想的低碳材料,它们不仅具有较低的生产能耗,还能有效提高园林的透水性,减少雨水径流,从而缓解城市的排水压力。此外,透水材料还能够减少传统硬化地面带来的热岛效应,改善局部微气候。相比之下,高碳排放的传统材料,如水泥和沥青等,会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必须尽量减少使用。

在选择材料时,设计者不仅要考虑材料在使用中的环保性能,还必须全面评估其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管理。这包括从材料的生产、运输、施工使用到最终的处置阶段,所有环节都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碳排放。例如,某些材料在生产过程中耗费大量能源,或者在运输环节需要长距离运输,导致额外的碳排放增加。因此,设计者需要在设计初期阶段就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选择那些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碳足迹较低的材料。使用就地取材或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既能减少长距离运输带来的排放,也能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此外,在材料的后期处置上,设计者应尽量选择那些易于回收或再利用的材料,减少废弃物的生成,降低对环境的长期影响,从而实现景观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植物配置与碳汇功能

在植物配置方面,低碳景观设计应优先选择乡土植物。乡土植物因其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高度适应,不仅生长稳定,维护需求低,还具备较强的固碳能力。选择乡土植物能够有效减少对外来物种的依赖,避免因引入不适应本地环境的植物而产生的高维护成本,同时减少人工灌溉、施肥等资源消耗,从而提升园林整体的生态效益。乡土植物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具有积极影响,能够更好地与其他本地物种形成生态链条,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植物群落的层次化配置是进一步提升固碳能力的重要策略。通过科学合理地搭配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垂直空间,增加绿地的整体植被覆盖率,还能够增强植物之间的互补性,提升其整体固碳释氧的效果。高大乔木的碳汇能力显著,灌木和地被植物则可以有效覆盖地表,减少水土流失,同时提高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这种多层次的植物配置能够在增强固碳功能的同时,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满足人们对景观美感的需求。

植物与水体的协同设计也是低碳景观中的重要策略。在水体周边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如香蒲、荷花等,不仅能够帮助净化水质,还可以增加园林的碳汇功能。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能够有效吸附水中的污染物,起到自然过滤器的作用。水体与植物相结合的设计既能提升水体的生态功能,又能为园林增添动感与美观效果,实现生态效益和视觉效果的双重提升。此外,水体周边的植被还能调节水域小气候,减少蒸发量,进一步提高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能源管理与节能技术的应用

低碳景观设计还应高度重视能源管理和节能技术的应用,以减少园林建设和维护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节能设备的引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太阳能灯具不仅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电力的依赖,还能降低园林夜间照明的电力消耗,特别是在大面积景观公园中,太阳能灯具能够大幅度降低总体用电量。低能耗的喷灌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进行精准灌溉,避免水资源浪费,并减少能源的使用。智能化的节水灌溉技术在大面积绿地中的应用,不仅能提升灌溉效率,还能降低传统灌溉设备对电力和水资源的消耗。

在能源管理方面,减少机械能耗也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措施。通过合理规划施工过程,尽量减少重型机械的使用,尤其是在园林建设的初期阶段,可以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重型机械的燃料消耗通常较大,碳排放量高,因此设计者应优先选择低能耗或电动的施工设备,减少传统柴油机械的使用。同时,合理安排施工周期,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例如,在地形处理和植物栽种等过程中,采用更加手工化或小型化的设备,既可以减少施工中的能源消耗,还能降低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园林的运营和维护阶段也需注重能源的高效管理。采用可再生能源设备,如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装置,可以为园林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合理控制园林内的基础设施使用频率,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例如,通过智能照明系统实现定时控制或光感控制,确保灯光只在必要时段开启,可以进一步降低园林中的电力消耗。

(四)水体管理与碳排放的控制

水体管理在低碳景观中占据重要位置。雨水花园和水体净化系统的引入,是通过海绵城市技术将雨水资源化,减少雨水径流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和酸化。水体与植物的结合也是重要策略之一。设计者可以在水体周围种植耐水湿的植物,这些植物不仅能够净化水质,还能增强园林的美观效果,同时进一步提高景观的碳汇功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景观的设计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之一,更是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材料选择、植物配置和能源管理等措施,低碳园林景观设计能够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增强碳汇功能。未来,园林景观设计需要进一步结合智能化管理技术,提升其低碳效果。推广低碳理念,加强公众对低碳景观的认识与参与,将有助于推动绿色城市建设,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梁诗晗.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低碳景观营造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10):85-87

[2]成志红,宋雁航.基于“碳中和”理念下的低碳园林景观设计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2024(1):124-128

[3]李瑜.低碳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中铺装材料的应用[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3(12):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