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市妇幼保健院 四川成都 611930
在儿科疾病中,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且易被忽视的听力损失性疾病。相比成人小朋友更容易受到这种疾病的困扰。
1分泌性中耳炎偏爱小朋友的原因
1.1儿童生理结构的特点
小朋友的咽鼓管构造独特,是其易受中耳炎侵扰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管道不仅短而平直,还缺乏成人所拥有的角度和弯曲,为病原体提供了近乎直通的路径。当鼻腔或鼻咽部感染时,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可以轻而易举地沿咽鼓管逆行而上,直达中耳腔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儿童的腺样体作为淋巴组织的一部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因感染或过敏而肿大。一旦腺样体肥大,它们会像一扇关闭的门,紧紧压在咽鼓管开口处,极大地限制了中耳腔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分泌物排出,造成中耳腔内压力失衡,形成负压状态,促使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1.2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
儿童的免疫系统正处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在面对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时更容易受到感染,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鼻窦炎等疾病是中耳炎的前驱症状。频繁的上呼吸道感染不仅增加了中耳炎的发病风险,还通过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的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剧中耳腔的病理改变。部分儿童对特定过敏原的超敏反应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当这些孩子接触到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时,他们的鼻腔和咽部黏膜会迅速出现过敏反应,导致局部水肿、充血,进而影响到咽鼓管的正常功能。这种水肿状态不仅限制了中耳的通气,还妨碍了分泌物的正常排出,为中耳炎的发生提供了温床。
1.3日常生活习惯的影响
婴幼儿的喂养方式对其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中耳炎的预防上。当婴幼儿平躺时哺乳,特别是使用奶瓶喂养时,若喂养姿势不当或奶嘴孔径过大,乳汁很容易在吞咽过程中溢出,潴留于鼻咽腔。这些残留的乳汁为细菌提供了滋生的温床,一旦细菌大量繁殖并沿咽鼓管上行,就引发中耳炎。小朋友在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期间,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原体趁机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导致中耳炎的发生。这一时期儿童的免疫力本就处于较低状态,加之中耳腔与鼻咽部的解剖关系,使得中耳炎成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2预防和治疗小朋友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
2.1预防感冒
预防感冒作为预防中耳炎的首要措施,需要家长从多个方面入手,为儿童构建一道坚实的防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减少病毒和细菌在室内的滞留;合理安排儿童的饮食,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素,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和锌的食物强儿童的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鼓励儿童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但需注意避免在人群密集、空气污浊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对于易感季节或流行病高发期,提前为儿童接种相关疫苗,降低感冒和中耳炎的发病风险。
2.2积极治疗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诱发中耳炎的常见原因之一,一旦发现儿童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家长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带儿童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控制感染,防止病情恶化。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的病情变化,如有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还应鼓励儿童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湿润,有助于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洁剂和香水,以免加重呼吸道症状。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大大降低中耳炎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2.3注意哺乳姿势
在婴幼儿的喂养过程中,哺乳姿势的正确性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特别是对于预防中耳炎而言尤为重要。家长在哺乳时特别是使用奶瓶喂养时,应特别注意避免让婴儿平躺,因为这样的姿势容易导致乳汁潴留于鼻咽腔,进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增加中耳炎的风险。正确的做法是将婴儿的头部高于身体,大约呈45度角倾斜,这样可以确保乳汁直接流入胃中,减少在鼻咽部的滞留。使用带有防胀气功能的奶瓶和适当孔径的奶嘴也能有效减少吞咽过程中气体的吸入和乳汁的溢出。家长在哺乳后应轻轻拍打婴儿的背部,帮助其排出胃内气体,进一步降低中耳炎的风险。
2.4增强免疫力
在饮食方面,家长应确保儿童摄入均衡的营养,特别是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这些营养素对于增强免疫力至关重要。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脂肪和加工食品,以减少对免疫系统的负面影响。在运动方面,适量的户外活动不仅有助于增强体质,还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进一步提升免疫力,家长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充足的睡眠也是增强免疫力的重要因素,儿童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以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