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骤停:如何应对创伤性休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14
/ 2

心跳骤停:如何应对创伤性休克

覃巍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0

心跳骤停是生命危机中的一种极端情况,其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心脏病、溺水、电击等。而创伤性休克则是由严重创伤引起的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往往会导致心跳骤停的发生。这两者的发生对患者来说都是致命的,但在有效的应对措施下,抢救成功的可能性是很高的。本文将深入探讨心跳骤停与创伤性休克的关系,如何识别、应对和施救,从而提高生存率。

一、什么是心跳骤停

心跳骤停也称为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有效搏动,导致血液循环停止,进而引发脑组织缺血和缺氧。如果不及时救治,心跳骤停可在几分钟内导致死亡。心跳骤停的常见原因可以分为心脏性和非心脏性两大类。心脏性原因包括心脏病、心肌梗死、心衰等,而非心脏性原因则如窒息、创伤、药物过量等。

二、何为创伤性休克

创伤性休克是指由于严重外伤导致的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组织灌注不足、氧供不足等。创伤性休克的发生通常伴随着出血、疼痛和应激反应等。根据损失血量的不同,创伤性休克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重度休克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状态。了解创伤性休克的发生机制和表现特征,对于及时救治心跳骤停的患者至关重要。

三、创伤性休克的表现

在创伤性休克的情况下,患者常常会表现出一系列明显的症状。其中之一是意识的变化,患者可能会因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神志模糊、失去意识或嗜睡等情况。这些表现提示我们,创伤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已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了影响。 

心率增快也是创伤性休克的典型特征。为了弥补失去的血容量,心脏会通过加快心率来维持血压,患者可能会感到心悸,甚至出现心率失常。这些早期表现需要引起重视,以便及时进行干预。

随着创伤性休克的加重,患者的血压会逐渐下降。这种低血压是由于血容量的减少,提示机体循环系统的严重损害。同时,患者的皮肤表现也会受到影响,外周血管收缩可能导致皮肤出现苍白、冷汗等现象,部分患者的面色可能会出现潮红。由于氧气供应不足,组织缺氧的情况使得患者常常会出现呼吸急促的现象。这些综合表现均反映了创伤性休克的严重性,及时识别和处理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四、创伤性休克的紧急处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处理关键在于迅速抢救和生命体征的维持。及时的干预措施对于提高生存率和预后至关重要。以下是应对创伤性休克的步骤:

(一)初步评估

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时,应全面检查患者的意识、呼吸和循环状态,以便迅速判断患者的紧急程度。使用ABC(气道、呼吸和循环)原则进行处理是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皮肤颜色、心率、血压及呼吸频率等重要指标,以便快速识别休克的严重程度,为接下来的治疗提供依据。同时,初步评估的迅速性和准确性也会直接影响后续救治措施的有效性,因此在第一时间判断病人的状况至关重要。

(二)确保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是生命支持的重要环节。可以使用开放气道的手法,例如后仰头部和抬起下巴的技巧,以减少舌根后坠对气道的压迫。有意识患者一般能够自行保持气道通畅,但对于意识丧失患者,则需要采取更积极的措施进行气道引流,如使用气道插管等方法。同时,及时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以及呼吸频率,必要时可考虑提前进行气管插管或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以确保充分的氧气供应,防止因缺氧导致进一步的器官损伤。

(三)在心跳骤停情况下立刻进行CPR

如果遇到患者出现心跳骤停的情况,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按照最新的CPR规范,可以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在对成人患者进行CPR时,建议每分钟按压120次,确保按压的强度和频率达到有效的循环血流。同时,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确保气体的有效交换。在实施CPR的过程中,避免间断时间过长。此外,应考虑在施救的同时,呼叫专业急救人员,以确保患者能够接受进一步的医疗援助。

(四)迅速清创止血

如果创伤部位有出血,立即进行清创与止血是防止创伤恶化的重要措施。可使用加压绷带、夹板或止血带等方法进行外部止血。对于大出血的创面,应通过直接施压或将创面抬高以尽量减少出血量。如果情况允许,还应迅速清理创伤周围的污垢,以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出现。同时,清创止血过程中注意观察创面的情况,如有必要可适时进行外科处理。保持出血控制,及时送往医院进行专业诊治,也是极其重要的。

(五)氧气支持

在创伤性休克的处理过程中,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吸入是改善氧合状态的有效手段。通过高流量的氧气吸入,可以迅速提高患者的氧气浓度,帮助缓解因缺氧引发的综合症状。此时,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并根据需要调整吸氧浓度。同时,如有条件可以考虑进行非侵入性通气支持,例如使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以进一步改善呼吸功能和氧合状态。确保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是保护重要器官功能和减轻休克带来的后果的关键。

(六)静脉输液

应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液体复苏。这一过程对恢复血容量、维持血压至关重要。通常使用生理盐水或乳酸林格液进行补液,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评估和调整输液量,确保液体的充足供应。在输液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特别是液体负荷的状况,以避免液体过载或其他不良反应。同时,亦可结合患者的尿量、血压和心率等情况,适时调整补液速度和种类,使得输液治疗更具针对性,达到最佳效果。

(七)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强心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以改善心脏功能的同时,避免休克导致的器官损伤。此外,应根据凝血功能状况及时给予止血药物,帮助控制出血。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掌握合适的剂量和使用时机,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并减轻潜在副作用。此时,也要配合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早识别药物对患者状况的影响,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通过综合的药物干预,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减轻创伤性休克对身体的损害。

五、科学急救知识的普及

为有效应对心跳骤停和创伤性休克,不仅医院的医务人员需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公众也需要具备一些基础的急救知识。这些知识包括急救意识的培养、能够对心搏骤停和创伤性休克进行初步判断、实施心肺复苏(CPR)的基本步骤以及呼叫急救服务的正确办法。此外,了解紧急情况下如何保持冷静,以及周围环境对执行急救措施的影响也非常重要。只有全民都参与这方面的学习与宣传,才能提高整个社会的应急处理能力。

六、创伤性休克的预防

虽然不是所有的创伤都能预防,但采取相关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创伤发生的风险:

(一)安全意识

增强个人安全意识,特别是在高风险活动、交通出行中要小心谨慎,遵循交通规则和安全指南。

(二)佩戴安全装备

在进行运动、骑车、驾驶等活动时,佩戴安全带、头盔等保护装备,为自己和他人提供保护。

(三)提高急救知识

公众应参与急救知识培训,普及CPR等急救技能,确保身边有熟练的急救人员在危机时刻能够及时施救。

总而言之,心跳骤停和创伤性休克的急救需要迅速而有效的反应。通过科学的应急处理方法,可以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希望大家能够重视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普及,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用这些知识挽救生命。同时,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身体素质,也是预防疾病和创伤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