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河南省信阳市;465200
摘要: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文章从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措施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栽培技术方面,提出了科学选种、播前准备、旋耕以及有机肥料与整地配合施用等建议。在田间管理措施方面,强调了合理控制施肥、防止倒伏和早衰、清除杂草以及小麦幼苗管理的重要性,旨在为小麦生长创造最佳条件,提高其抗逆性和产量潜力。
关键词:优质小麦;栽培技术;田间管理
引言: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对优质小麦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小麦生产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壤退化、病虫害威胁以及气候变化等。因此,探索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和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聚焦于小麦全生育期的科学管理,从选种到收获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户提供实用的指导,促进小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
1.1科学选种
优质高产小麦栽培的基础在于科学选种。选种过程需综合考虑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及土壤条件等多方面因素。长江中下游地区适宜选择春季品种或半冬季品种,而北方地区则宜选择抗寒性强的冬小麦品种。土壤条件对品种选择亦有重要影响:干旱瘠薄土地应选择抗旱性强、耐瘠薄的品种;深厚肥沃土地则可选择抗倒伏、高产潜力的品种。此外,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制粉品质及蛋白质含量等遗传特性也是选种时的关键考量因素。通过科学选种,可为后续栽培管理奠定良好基础,提高小麦的适应性和产量潜力。选种时还应注意品种的纯度和生命力,确保种子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从而为高质量栽培提供保障[1]。
1.2播前准备
播前准备是优质高产小麦栽培的关键环节。首要任务是选择适宜的种植场地,优选肥力充足、有机质含量适中的土地,以促进小麦种子有效发芽和根系健康生长。种子处理是播前准备的重要步骤,包括风干、化学整种等,旨在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抗病虫害能力。科学的种子处理可显著提升小麦的初期生长势,为高产奠定基础。播前还应合理施用基肥,根据土壤肥力测试结果,科学计算复合肥用量,确保小麦生长所需营养充足。同时,应注意控制基肥用量,防止小麦后期倒伏。播种前的田间抑制工作也不容忽视,可选用专业抑制装置进行播种,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幼苗抗旱性。
1.3旋耕
旋耕作为优质高产小麦栽培的重要环节,对提升土壤质量和促进小麦生长具有显著作用。然而,长期单一使用旋耕法可能导致土层结构破坏,土壤过于疏松。为克服这一问题,应在完成田间耕作后进行科学严谨的田间压实工作。压实可改善种子与土壤的接触状况,有利于种子在细密土层中更好地生根发芽。旋耕深度应根据土壤类型和小麦品种特性进行调整,一般控制在15—20厘米为宜。旋耕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土壤团粒结构,避免过度细碎化,以维持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同时,旋耕还应结合其他耕作方式,如深松、深耕等,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通过科学旋耕,可为小麦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根系发展,提高养分吸收效率。
1.4有机肥料与整地配合施用
有机肥料与整地配合施用是优质高产小麦栽培的重要技术环节。仅依靠秸秆还田难以满足小麦早期生长所需养分,因此应在整地完成后一次性施用有机肥,以确保土壤有机质含量满足小麦初期生长需求。施肥方式应改变传统大田直接施肥模式,采用深层施肥技术,促进土壤更好地吸收养分。有机肥料与化肥的配比应科学合理,通常有机肥占总施肥量的30%—50%为宜。整地过程中,应将有机肥料均匀翻埋入土,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此外,还应注意有机肥料的腐熟程度,使用腐熟充分的有机肥,避免因有机质分解而影响小麦生长。通过有机肥料与整地的科学配合,可显著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小麦高产优质奠定基础。
2.优质小麦田间管理措施分析
2.1合理控制施肥
合理控制施肥是优质小麦田间管理的核心环节。施肥策略应基于土壤养分状况、小麦生长阶段和预期产量制定。氮肥作为小麦生长的关键元素,其施用量和时机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氮肥应采取分次施用法,以基肥、拔节肥和穗肥为主,确保各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磷肥和钾肥主要作为基肥施用,可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和品质。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应根据土壤检测结果,针对性补充缺乏元素。施肥方式上,应推广深施、侧施等精准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应注意不同肥料间的配比,氮磷钾比例通常以1:0.5:0.5为宜,但具体比例需根据土壤状况和小麦品种特性调整。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管理,可有效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实现优质高产目标[2]。
2.2防止倒伏和早衰
防止倒伏和早衰是保障优质小麦高产的关键措施。倒伏不仅直接影响产量,还会导致小麦品质下降。为防止倒伏,应从品种选择、栽培密度和肥水管理等多方面入手。选择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是基础,同时应合理控制种植密度,避免过密导致茎秆徒长。氮肥施用应适度控制,过量会导致植株徒长软弱。在小麦拔节期可喷施矮壮素,增强茎秆强度。早衰是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另一重要因素。预防早衰应注重前期养分积累和后期营养供应的平衡。应合理安排穗肥施用时间和数量,保证灌浆期养分供应。同时,应加强水分管理,防止干旱和渍涝胁迫。叶面喷施钾肥和微量元素可延缓叶片衰老,延长功能叶片寿命。通过综合措施,可有效防止倒伏和早衰,确保小麦稳定高产。
2.3清除杂草
杂草防除是优质小麦田间管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杂草与小麦争夺水分、养分和光照,严重影响小麦生长发育。杂草防除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农业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轮作、深耕、中耕等,可有效降低田间杂草种子库。化学防治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应根据田间主要杂草种类选择适宜的除草剂。除草剂使用应把握好施用时机和剂量,避免对小麦造成药害。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寄生性真菌等天敌生物控制杂草,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此外,应注意麦田周边环境的杂草管理,防止杂草种子传入麦田。在小麦进入穗期和灌浆期后,应及时清除田间残留杂草,防止杂草种子混入收获的小麦中,影响小麦品质。
2.4小麦幼苗管理
小麦幼苗管理是决定小麦后期生长状况的关键环节。越冬前,应控制幼苗生长速度,防止营养过剩导致冻害。可通过适当控制水肥供应,调节生长进程。越冬期间,应做好防寒措施,如覆盖稻草、塑料薄膜等,提高幼苗抗寒能力。早春管理应注重促进分蘖,可通过浅耕、追肥等措施刺激分蘖。对于春季生长过旺的麦苗,应采取控制措施,如化学调控等,以防止后期倒伏。返青期应及时排涝,防止幼苗浸水窒息。此阶段还应注意病虫害防控,特别是小麦纹枯病、红蜘蛛等早期病虫害。幼苗期的水分管理尤为重要,应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状况,适时灌溉,既要防止干旱,又要避免积水。通过科学的幼苗管理,可为小麦后期高产奠定良好基础,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和产量潜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优质高产小麦的栽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品种选择、土壤准备到田间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精细化操作。文章详细阐述了科学选种、合理施肥、病虫草害防控等关键技术,强调了因地制宜、精准管理的重要性。未来,在继续优化现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应加强对小麦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探索更加环保高效的栽培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满满.优质小麦栽培技术实施步骤及田间管理措施深入分析[J].种子世界,2024(1):12-14.
[2]张雯霞.优质小麦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措施分析[J].种子科技,2021,39(2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