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的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25
/ 2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的实践与探索

张明献

濮阳黄河河务局范县黄河河务局   河南   濮阳  457500

摘要:本文探讨了黄河下游河道整治的必要性,包括调节水沙关系、防治洪水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的实践要点,包括河道疏浚与清淤、堤防建设与加固、水库调度与洪水管理以及实施防洪减灾工程。最后围绕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的实践挑战,包括资金与资源保障问题、技术难点、气候变化,总结了几点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实践;探索

引言: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减灾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在黄河下游地区,由于水沙关系复杂、洪水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河道整治成为维护区域安全的关键任务。本文将深入探讨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实践的必要性、相关要点、主要挑战和应对策略,以期为黄河下游的河道整治提供更多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黄河下游河道整治的必要性

1.1调节水沙关系

黄河素有“悬河”之称,下游河床不断抬升,严重影响了行洪能力。黄河中游含沙量大,泥沙沉积导致下游河道淤积,河床高度逐年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河道的泄洪压力,甚至可能引发决堤。通过整治工程疏浚河道,及时清除淤泥,调节水沙关系,能够有效减缓河床的抬升速度,同时提升河道的行洪能力,减少水沙堆积对河道稳定性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控制黄河下游的洪涝风险。

1.2防治洪水灾害

黄河下游河道地形特殊,一旦爆发洪水灾害,极易导致大面积的农田被淹没,甚至影响沿岸的城镇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1]。通过河道整治工程,如加固堤防、合理调度水库、实施防洪减灾措施,能够有效提高黄河下游的抗洪能力,降低洪水灾害发生的概率,从而为流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1.3改善生态环境

长期以来,由于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河床抬升和洪水肆虐,流域内的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通过河道整治工程,恢复河道的自然流动性和水体交换能力,能够有效改善水质,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有利于恢复和保护生物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同时,适当的生态修复措施,如滩区湿地的恢复与重建,也有助于增强流域内的生态系统功能,提升黄河下游的生态环境质量。

2、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的实践要点

2.1河道疏浚与清淤

河道疏浚与清淤是黄河下游河道整治的基础性工作。实际操作中,疏浚与清淤工程应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如挖泥船和绞吸式挖泥机,对河道中的淤积物进行高效清除。同时,应结合水文数据和泥沙输移规律,科学制定疏浚计划,确保工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清理出的淤泥可用于农业肥料、土地复垦等,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达到生态环保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另外,为了提高疏浚与清淤的长期效果,还应加强对上游泥沙源头的控制。例如,通过植被恢复、梯田建设等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泥沙入河量,从源头上缓解下游淤积问题。

2.2堤防建设与加固

在堤防建设过程中,应采用高强度、耐久性好的材料,并结合新技术,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生态护坡等,增强堤防的稳固性和抗冲刷能力。堤防加固则主要针对老旧或受损的堤防结构,通过加高、加宽、补强等措施,提升其防洪标准和承受能力。同时,应引入监测和预警系统,对堤防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另外,堤防建设与加固还应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在堤防两侧种植防护林和湿地植物,不仅可以增强堤防的稳定性,还能改善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体现了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

2.3水库调度与洪水管理

在汛期,水库应根据上游降雨和来水情况,提前腾库容,以容纳即将到来的洪水,减少下游的洪涝压力。同时,应结合气象预报和水文监测数据,动态调整出库流量,确保下游河道在安全水位范围内运行。非汛期,水库还承担着供水、发电和生态补水等多重功能。因此,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调度方案,平衡各项用水需求,最大化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另外,为了提高水库调度的精准性和效率,现代化的水库调度系统还应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手段。通过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对水库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决策支持,增强了对洪水的预判和应对能力。

2.4实施防洪减灾工程

防洪减灾工程是保障黄河下游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涵盖了多种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综合应用。工程措施方面,除了堤防和水库建设外,还包括分洪区和蓄滞洪区的规划与建设。通过在特定区域内设置分洪设施,在极端洪水情况下,主动分泄部分洪水,降低主河道的压力,保护重点区域的安全。非工程措施则包括防洪预警系统的建立、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公众防灾教育的开展。先进的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指导公众和相关部门采取有效的防御和应急措施[2]。应急预案的完善和定期演练,确保在洪水来临时,各级部门和公众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应对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另外,推进社区参与和公众教育,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也是防洪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渠道的宣传和培训,使公众充分了解洪水风险和应对措施,增强社会整体的抗灾能力。

3、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的实践挑战与应对策略

3.1资金与资源保障问题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所需资金量巨大。资金短缺常常导致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完成,或者在建设过程中不得不削减标准,影响整治效果。另外,资源的分配与调度也是一大难题,尤其是在多个区域同时进行工程时,如何合理分配机械设备、人力资源等,确保各项工作同步推进,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加强政府各级部门之间的协调,确保资金及时到位;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整治工程,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计,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最大化发挥其效益。

3.2技术难点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涉及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技术难度较大。例如,河道疏浚需要精确掌握河床泥沙分布和流动规律,堤防加固要求在保持堤防原有结构稳定的同时进行升级改造,这些都对工程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黄河泥沙问题的复杂性也增加了治理的难度,如何有效控制泥沙淤积、降低治理成本,是一个长期的技术难题[3]。为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加大科技投入,研发新型施工设备和技术手段;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提升整体技术水平;鼓励多学科合作,加强科研机构与施工单位的合作,共同攻克技术瓶颈,提高工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3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黄河下游的水文条件产生了显著影响,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洪水频率增加,使河道整治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为应对这一挑战,必须加强对气象变化和水文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建立灵活的应急响应机制;在整治工程设计和实施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构建更加韧性和可持续的防洪体系;通过优化工程设计,提高设施的适应性和抗灾能力,确保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能够在未来的极端气候条件下依然发挥有效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更好地整治河道,使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体现出更高的实践价值,就必须投入充足资金,持续优化资源配置,加大科技的创新力度,构建更安全的防洪体系,充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华艳红.黄河下游水库河段整治对河道演变的影响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24,(04):148-151.

[2]李利琴,倪菲菲,周晓丽,等.河南黄河河道整治疏浚研究[J].人民黄河,2022,44(12):42-46.

[3]张金良,仝亮,王卿,等.黄河下游治理方略演变及综合治理前沿技术[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22,42(02):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