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三维透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9-25
/ 3

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三维透视

徐丽雯

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摘要:马克思主义学说具有开放发展的理论品质,面对当前马克思主义遭受质疑并宣称其过时”“无用的客观现实,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具体表现在:把资本的世界性作为时代基点,深刻揭示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所批驳的资本主义两面性;把资本的本质批判作为政治基点,通过解决国际争端保持政权实体自身的独立性;把以人为本作为价值基点,通过拜物教理论重识价值物化现象,强调以人为本和人所具有的社会性和超越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价值;当代性;资本

引言

伟大的理论必定伴随着争议和矛盾而诞生,作为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亦是如此。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资本主义仍在接续发展,作为宣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因种种原因遭受诋毁。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社会主义事业遭到重创,马克思主义破产”“无用之音此起彼伏。当前,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化在本质上是资本的全球化,世界越来越趋向于同质性,资本的力量正在消弭着世界的异质性和多样性。一些理论家认为资本征服和扩张的本质、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依然存在,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和批判依然有效,依然具有当代性。马克思主义并非理论层面的原地踏步,相反,马克思主义的应用远远超出了政治学范畴,不仅在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和哲学等我们意料之中的领域应用,还被广泛应用到了心理学、人类学、生态学甚至是地理学等形形色色的学科之中[1]

因此,面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现实,我们必须承认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发展差距,还需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但也要意识到,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人类异化生活、资本主义扩张本质和经济危机等表明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时代基点:资本世界性与全球化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鲜明特征,主要表现在生产、销售、金融和生活方式的趋同化。不过从本质上讲,全球化就是资本化,是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扩张的后果和表现。众所周知,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其本身需要吸附于不断地积累和扩张才能实现,这就决定了资本要想实现价值增殖,就要完成从民族国家到多民族国家、从局部到世界的扩张。这就是资本的世界性。

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同时,从历史维度上看到了资本主义的进步性与文明性,这种进步性首先体现为资本主义以商品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经济改变了以前的生产方式、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不仅如此,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等在思想上确立了理性认识和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中的重要作用。科学认识理论和发明成果的不断涌现既推动了人们认识上的变革,同时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强大发展。资本主义先后经过的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以及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上的工业化大生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力量。现代化工业大生产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进步,马克思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不仅如此,工业化大生产为资本的世界化以及资本主义文明的广泛传播奠定了物质基础。资本的世界性是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结果,这一趋势不可阻挡。为此,我们必须融入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一方面积极学习和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文化和经验技术,另一方面,加快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方略实施步伐,在世界范围内展示民族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二、政治基点:资本本质批判与国际争端

虽然资本主义具有历史进步性,但资本本质决定了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首先,资本主义社会以私有制为基础、以剥削和统治为主要特征。其次,资本主义社会和传统社会一样都是等级社会。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的自由和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和自由。对无产阶级来说,他们的自由实质上是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自由。再次,资本主义虽然带来世界科技和文明的进步,但是资本的本质决定了它的征服、扩张等野蛮性。这种野蛮性在资本主义初期赤裸裸表现为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资本原始积累以及奴隶贸易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刻批判了资本的野蛮本质,他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3]

经济全球化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资本世界性在当代社会的具体表现。世界以和平和发展为时代主题,但局部战争和冲突依然存在,特别是资本主义大国干涉别国内政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这正是资本本质在当今世界的表现。换言之,只要资本主义存在,世界战争、冲突和民族问题就不会停止。

全球化虽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但本质上并不能消除世界贫困、局部战争和发展不平等问题,原因在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资本的世界化,而资本的本质是征服、控制和剥削,决定了它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中心与边缘的划分。

希法亭在《金融资本》中揭示了资本不会消除贫困,反而会制造和扩大新贫困的事实。列宁则进一步指出了资本是导致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原因。不但如此,局部战争和冲突也是资本本质在全球化时代扩张的具体表现。宗教和领土争端、党派之争以及恐怖主义成为世界和平的不稳定因素,而这些也正是资本借以扩张和控制世界的方式。

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使我们认清了全球化的本质,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表明,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依然有着强大的时代价值。为此,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增强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推动民族文化发展。

三、价值基点:拜物教理论与价值物化

拜物教理论是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重要理论内容,是马克思异化理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表现,对于人们审视当今社会中的价值物化现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资本主义社会以商品经济为基础,因而商品在社会中占有支配地位。商品化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即物化,不仅表现在生产的产品商品化,而且人们之间的关系包括人本身也商品化,也就是说,社会关系建立在物化的商品之上,形成了资本主义物象化。物化是社会生产发展和进步的结果,但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物化掩盖了人们之间的真正关系,从而人与人的关系呈现为表面上看来像商品一样的关系。所以说物象化是虚假表象,马克思正是通过商品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经济自由、平等基础上的资产阶级对于无产阶级真正地剥削和压迫。

马克思把商品作为资本主义批判的起点,这是因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之物;同时它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支撑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大厦;最重要的是商品中蕴含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商品拜物教表现为商品的普遍性、神秘性、追求性和支配性。商品的神奇性在于它以自由性、平等性掩盖剥削和不平等。商品拜物教更重要的表现是一切物品都成为商品,特别是人即劳动力也成为商品。一无所有的无产者沦为出卖自己劳动力的商品,这也就意味着人成为,成为像生产资料一样创造价值的物品,这正是资本主义的本质体现。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拜物教逐渐演变为货币拜物教。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成为连结商品生产者和商品消费者的桥梁与纽带。货币虽是商品,但是作为交换媒介物,它不是人们所追求的目的。但在资本主义社会,手段和目的发生了颠倒,这种颠倒表现为手段成为目的即货币成为人们追求的对象,就像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揭示的那样:金子,黄灿灿的金子!它可以使丑的变成美的;可以使老的变成小的;可以使仇人相互亲吻。当货币用于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时就变成了资本。资本不是物,而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在资本主义商品统治下,劳动力也成为商品,马克思根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剩余价值中的作用将其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从而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资本的同质性、统治性、颠倒性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拜物教。资本成为统治社会的力量,人也沦为资本,从而失去了自己存在于社会的、真正的人的价值。

当前商品经济社会中物统治人的状况依然存在,这就是价值物化。对物质的需求和追求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生存本性,恩格斯说:人只有在生存得到满足之后才能够进行艺术的创作。[4]但是人类与动物的生存不同,动物与周围环境是直接同一的,周围环境就是动物的本质存在。动物只能适应环境,只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却无法改变环境。而人的生存与周围环境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统一性是指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是物质的存在,因而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对立性是指人的需求并不与环境始终保持一致,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愿望改造环境。这体现了人对环境的超越性,而超越性正是人独有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人对价值、意义的追求,这也说明人类的存在不仅是一种生存,而且是一种生活的意义性存在。人不仅生活在现实中即对物质需要的追求中,同时人还生活在未来之中即生活在无限的未来。因此,人与外界环境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而对人自身来说则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当前对于物质性的追求体现了人的自然性,但忽视了人的生活性、超越性和价值性。特别是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人不是孤立的存在,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形成了社会关系。人的社会性不可选择,不但体现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也体现在人类的社会文明历史之中,因此人类需要文明、道德、法律等社会约束。自然界的基本生存法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然而,人类社会需要的是公平和正义、自由。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永远是人类的本性。对物质的过度追求、生物般的存在以及否认人的社会性和价值是对人本质的背离。

结语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未来理想社会的探索,是关于人类命运向何处去的思索。

任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经验性的、单纯文字性阅读的都是对马克思最大的误读。因此当有人把苏联解体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失败时,殊不知当前世界的全球化正是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世界化的具体表现。人们曾经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为解决国家落后、民族矛盾的良药,但美国、欧洲等地的经济危机则表明了资本主义剥削、扩张和掠夺的本质。价值物化、唯利是图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则凸显了马克思拜物教理论对于当代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永恒的价值,它必然在时代发展中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 [南非]达里尔·格雷泽,[英]戴维·M·沃克尔.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全球导论[M].王立胜,译. 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12.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71.

[4]孙正聿.马克思与我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08.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