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淳中医院急诊 江苏南京 2113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然后采用随机法将这5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25例与常规组25例,研究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之后分析两组患者急救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较常规组更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呼救至院前急救时间、转运至入院时间、出诊反应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予以干预,能够有效地缩短抢救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效果显著。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急诊患者;抢救效率;影响;研究
急诊患者是指需要立即医疗干预或治疗的患者,他们可能面临生命危险或严重健康问题。急诊患者可能有各种症状和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心脏病、中风、外伤、呼吸系统问题、中毒、糖尿病并发症、急性感染等。在急诊情况下,医护人员需要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和治疗措施[1-2]。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明确院前急救护理缩短急诊患者抢救时间的作用,本次研究选取了50例我院收治的急诊患者,并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样本,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起止时间分别为2023年1月、2024年3月,本次研究的50例样本均来自我院收治的急诊患者,通过随机法分为两组,一个小组为研究组,另一个小组为常规组,每组有相同数量的患者均为25例。研究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10例、15例;年龄最大、最小、均值分别为78岁、42岁、(60.13±1.48)岁;常规组患者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11例、14例;年龄最大、最小、均值分别为79岁、40岁、(60.28±1.3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具体措施包括:首先,确保现场安全,评估患者意识和呼吸情况;其次,拨打急救电话请求医疗救援;然后,进行初步体格检查,包括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和出血等情况;接着,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提供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保持通畅呼吸道等;同时,保持患者的体温、舒适度和隐私;最后,及时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研究组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1)现场评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需要进行现场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急救方案。(2)确保安全:急救人员需要确保现场的安全,包括将患者移至安全地点,避免进一步危险发生。同时,急救人员也需要确保自身的安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3)呼吸道通畅:对于呼吸困难或窒息的患者,急救人员需要迅速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可以采取头后仰法、下颌提拉法等方法,清除口腔内异物。(4)心肺复苏: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急救人员需要立即展开心肺复苏(CPR),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及时而有效的心肺复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5)止血:对于大量出血的患者,急救人员需要迅速止血,可以通过直接压迫、包扎、提升患肢等方法控制出血,防止患者失血过多。(6)应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及时使用AED进行除颤是至关重要的,急救人员需要熟练操作AED,按照指示进行除颤。(7)药物急救:在需要的情况下,急救人员可以给予患者必要的药物急救,如肾上腺素、抗过敏药物等。但需要注意用药途径和剂量,避免药物误用或过量使用。(8)监测和记录:在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过程中,急救人员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同时,要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急救措施的实施情况,为后续医疗提供参考。(9)安抚和沟通:在进行急救护理的过程中,急救人员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提供必要的安抚和支持,及时告知患者和家属患者的病情和急救措施,减少焦虑和恐慌。(10)转运准备:在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的同时,急救人员需要做好患者的转运准备工作,包括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与医疗机构联系协调等,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得到持续的护理和监测。
1.3评价标准
1.3.1各组急救效率分析
指标依次为呼救至院前急救时间、转运至入院时间、出诊反应时间。
1.3.2各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采取院内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主要有4个项目,分别为急救处理、护患沟通、医疗环境及服务态度等。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使用SPSS 20.0软件评估,在检验计数资料时选择卡方,结果为百分比,在检验计量资料时选择t,结果为(±s)标准,对数据意义评估,主要依据P值,其数据的临界值为0.05,当P<0.05时,代表数据有意义。
2、结果
2.1各组急救时间对比分析,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急救时间分析(±s)
组别 | 例数 | 呼救至院前急救时间(min) | 转运至入院时间(min) | 出诊反应时间(s) |
研究组 | 25 | 21.26±3.86 | 36.45±4.68 | 32.48±8.35 |
常规组 | 25 | 32.87±5.34 | 68.42±6.25 | 41.26±9.36 |
t值 | - | 8.741 | 20.472 | 3.499 |
P值 | - | 0.000 | 0.000 | 0.000 |
2.2护理满意度分析,详情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护理满意度分析(±s)
组别 | 例数 | 护患沟通 | 急救处理 | 服务态度 | 医疗环境 |
研究组 | 25 | 92.75±3.53 | 97.24±1.16 | 92.35±3.66 | 95.65±1.75 |
常规组 | 25 | 78.35±2.65 | 79.35±2.68 | 76.49±4.58 | 76.54±0.65 |
t值 | - | 16.311 | 30.630 | 13.526 | 30.087 |
P值 | -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3、讨论
院前急救护理是指在患者到达医疗机构之前,在急救人员的护理下对患者进行的紧急处理和护理。这一阶段的护理至关重要,可以对患者的生存和康复产生重大影响[3]。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在疾病或伤害发生后立即展开,有效缩短患者等待救治的时间,提供紧急救助,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情恶化和死亡率;急救人员受过专业培训,能够快速判断患者病情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固定骨折等,有效避免进一步损伤,保障患者生命安全[4]。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以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确保患者能够及时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和救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通过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在急救科的停留时间,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优化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急救人员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常常会向周围群众宣传急救知识和技能,增强公众的急救意识和应急能力,为更多患者争取生存机会。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提供紧急救助的同时,也能够在心理上给予患者和家属安全感和支持,减轻他们的恐惧和焦虑,提升患者的整体护理体验[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急救效率及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
综上所述,对急诊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增强公众急救意识,改善患者体验,是一项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医疗服务措施。
参考文献
[1] 赵小如,秦凤燕. 急诊护理路径对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J]. 中外医疗,2022,41(8):185-189.
[2] 李丽梅,胡远扬. 优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3,33(1):152-154.
[3] 叶衍,杨连仁. 无缝隙护理加移情干预对急诊心绞痛患者院前急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的改善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34):83-85,89.
[4] 褚国艳. 同程双线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患者救护效果与预后的影响[J]. 母婴世界,2023(15):145-147.
[5] 王美英,于波. 脑出血患者护理中采取院前急救护理作用分析[J]. 健康女性,2023(45):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