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第三人民医院中药房 湖南常德 415500
摘要 目的:探索十五种中草药对胃肠功能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它们在临床上的应用潜力。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药物对胃肠动力功能的作用效果和安全性,从而为十五味中药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们选择了在湖南澧县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所有胃肠动力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严格的筛选准则,我们选取了80名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并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我们使用了十五种中草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选择了传统的西药疗法。疗程结束后进行随访调查。我们对比了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胃肠动力参数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的情况。同时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用药前后血清胃动素水平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临床治疗效果上有明显的优势,胃肠动力指标的改善也更为显著,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p<0.05。结论:这十五种中草药对于胃肠动力有着正面的作用,并且在临床上有着广大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十五味中药;胃肠动力;临床应用前景
引言
胃肠动力障碍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导致消化不良、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主要采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胃肠动力障碍,但这些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而中药在调节胃肠动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十五味中药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及临床应用前景,为胃肠动力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在本项研究中,特选定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湖南省澧县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名胃肠动力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集。
(二)方法
1.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如多潘立酮片,口服,每次 10mg,每日 3 次。
2. 观察组:在本项临床观察中,观察组的研究团队运用含有十五种中药材的复合方剂进行治疗,其详细操作过程包括:首先选择了质量最精良、源头可追溯的人参、白芍、茯苓、甘草等十五种药材,以保证其无霉变、无虫蛀,并达到中国药材国家标准。治病期间,一般每天一剂,首先将药物事先用清水浸渍大约三十分钟以充分吸收,然后再加入少许水,将水面高于药物表面二至三公分处,用猛火煮沸后改为文火慢煎三十至四十分钟,在煎熬过程中需不断搅动以避免药物粘锅或烧焦。在煎熬结束后,过滤掉药渣,所得药液分两次在早晚餐后半小时内温服。治疗过程中,医师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和年龄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剂量调整。例如,对脾胃虚弱的患者增加党参、白术的用量;对气滞症状明显的患者,提高木香、砂仁的剂量;对便秘严重的患者,适当调整大黄的用量,同时注意防止因过量使用导致腹泻。治疗期间,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胃肠动力参数及不良反应,以便适时调整药方组成和剂量。此外,建议患者遵循健康饮食及生活习惯,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及生冷食物,多摄入易于消化的食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同时,鼓励患者适当参与如散步、太极拳等体育活动,以增强胃肠蠕动和体质。通过此套详尽的十五味中药治疗方案,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中药在调节胃肠动力方面的优势,为胃肠动力障碍患者提供一套全面而有效的治疗策略。
(三)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在对疗效进行临床评价时,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是判定疗效的关键指标。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且胃肠道蠕动恢复至正常水平,则判定为显著有效;若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且胃肠道蠕动有所增强,则判定为部分有效;若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变或进一步加剧,且胃肠道蠕动未出现改善,则判定为无效。
3.不良反应出现现象:首先观察二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眩晕等
(四)统计学方法
用SPSS25..0软件进行对比两组数据处理(x±s)为计量方式,t 检验:对临床疗效进行 t 检验,以比较不同剂量组之间的差异。卡方检验:对胃肠动力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卡方检验,以比较不同剂量组之间的差异。统计显著性水平设定为 p<0.05,以确定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临床疗效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87.50%,显著超越了对照组的72.5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小于0.05)。详细数据已在表1中展示。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40 | 23 | 12 | 5 | 87.5% |
对照组 | 40 | 17 | 10 | 13 | 67.5% |
X2 | - | - | - | 4.587 | |
P | - | - | - | 0.032 |
(二)胃肠动力指标
在治疗前,两组病例的胃肠道动力相关指数对比,(P值大于0.05)并无显著差异。而在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胃肠道电生理节奏及振幅等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此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相关数据详见表2所示。
表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动力指标比较(x±s)
组别 | 例数 | 干预阶段 | 胃肠电节律(次/分) | 振幅(μV) |
观察组 | 40 | 治疗前 | 2.08±0.46 | 103.12±10.35 |
治疗后 | 3.42±0.38 | 125.89±11.56 | ||
对照组 | 40 | 治疗前 | 2.10±0.42 | 100.34±10.12 |
治疗后 | 3.12±0.35 | 116.78±10.67 | ||
T | - | 3.8759 | ||
P | - | 0.0002 |
(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在对所观察的患者群体进行分析时,研究发现,观察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为2.5%,而这一比例在对照组中高达15.0%。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详细的比较数据已在表3中呈现。
表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组别 | 例数 | 恶心 | 呕吐 | 腹泻 | 头晕 | 总发生率 |
观察组 | 40 | 1 | 0 | 0 | 0 | 2.5% |
对照组 | 40 | 2 | 1 | 2 | 1 | 15% |
X2 | - | - | - | - | 3.913 | |
- | - | - | - | 0.047 |
三、结论
本研究有力地证实了十五味中药在胃肠动力障碍治疗中的卓越价值。其在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胃肠动力指标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十五味中药各具功效,党参、白术等健脾益气,强脾胃促消化;陈皮、半夏等理气和胃,调胃肠气机解不适;厚朴、枳实等消积导滞,促胃肠排空缓便秘;大黄、神曲通腑泻下促肠道蠕动。与西药相比,其安全性更高,患者耐受性良好,且能个体化治疗,与西药联合并配合综合措施可促进康复。未来需深入探究其作用机制,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以验证疗效和安全性,结合现代科技提升使用便利性与治疗效果。总之,十五味中药为胃肠动力障碍治疗开辟新途,应充分发挥优势,为患者提供更优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宫彩霞,张勤.中药对胃肠动力紊乱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 2022, 50(1):6.
[2] 赵琳.中药治疗胃肠动力紊乱进展[J].健康忠告, 2022(17):184-186.
[3] 王政.枳壳厚朴抗抑郁促胃肠动力药效物质精筛及单味药枳壳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