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军区总医院 新疆乌鲁木齐 83009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脑病中心 新疆乌鲁木齐 830099
摘要:目的:评估神经外科治疗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病变的效果,并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长期随访结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至2020年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外科治疗,包括颅内血肿清除术、颅内压监测及管理等,对照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发育情况、颅内出血情况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神经发育评分低于对照组的评分,并且观察组术后1年颅内出血完全吸收率为90%,而对照组仅为60%,观察组神经发育评分、颅内出血吸收率及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治疗可有效改善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病变患者的神经发育情况,促进颅内出血的吸收,并提高患者生存率。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积极采用神经外科治疗,并加强长期随访,以提高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新生儿;颅内出血;神经外科治疗;长期随访;预后
引言
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病变是新生儿常见的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生率在不同地区略有差异,但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颅内出血性病变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产伤、胎儿缺氧缺血、先天性血管畸形等。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颅内压增高、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目前,颅内出血性病变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但对于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病变,治疗策略存在差异。神经外科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颅内出血性病变的管理中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及时有效地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力、维持颅内稳态等措施,神经外科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然而,目前对于神经外科治疗在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病变中的长期随访效果尚缺乏系统性的评估和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神经外科治疗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病变的效果,并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长期随访结果。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深入探讨神经外科治疗在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前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策略,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研究中,我们选取了我院在2023年5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共计100位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位患者。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如下:平均年龄为10.5天(标准差为3.2天),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如下:平均年龄为11.2天(标准差为2.8天),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较高的可比性。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对这些患者进行详细的观察与分析,以评估神经外科治疗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病变的疗效和长期随访效果。
1.2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本研究中接受的是保守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方法如下:①监测生命体征:对照组患者将接受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指标的监测,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的评估,以及随时观察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3]。②维持呼吸通畅:对照组患者将采取适当的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呼吸困难。③神经系统护理:对照组患者将接受神经系统护理,包括定期检查神经系统功能、观察意识状态、脑神经功能等,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关的护理措施[4]。④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将接受营养支持,确保足够的营养摄入,维持体内营养平衡,促进患者康复。⑤心理支持: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提供相关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其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焦虑情绪[5]。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本研究中接受的是神经外科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方法如下:①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患者将接受颅内血肿清除术,手术过程中需注意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颅内结构,尽可能完全清除血肿。②颅内压监测与管理:术后将密切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力,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颅内压,如使用渗透性药物、合理调节体位等[6]。③神经系统护理:术后将定期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进行评估,包括意识状态、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关的护理措施。④术后护理:术后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密切监护,包括定期监测生命体征、维持呼吸通畅、预防感染等,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⑤营养支持:术后将给予观察组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确保其有充足的营养摄入,促进患者康复[7]。⑥心理支持:针对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提供相关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其应对手术带来的压力和焦虑情绪。⑦定期复查与随访:术后将定期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复查和随访,包括颅内出血情况的监测、神经系统功能的评估以及相关检查的进行,以及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8]。
1.3观察指标
1.3.1神经发育评分
通过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系统功能评估,包括意识状态、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的评估,采用标准化的评分工具进行评估。这可以反映患者神经发育情况的改善程度,评估治疗效果。
1.3.2颅内出血吸收情况
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定期评估颅内出血的吸收情况。观察血肿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反映治疗效果及患者病情的变化。
1.3.3患者生存率
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包括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的生存率。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率,评估神经外科治疗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采用SPSS 24.00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具体的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等。通过以上统计学方法的分析,我们将能够全面评估神经外科治疗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病变的疗效及长期随访效果,并判断研究结果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9]。
2结果
2.1神经发育评分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神经发育评分(88.2±4.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9.6±5.3),t值为6.72,P值小于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神经外科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病变患者的神经发育情况,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新生儿神经发育评分比较分析
组别 | 平均年龄(天) | 平均神经发育评分 | 标准差 |
观察组 | 10.5 | 88.2 | 4.6 |
对照组 | 11.2 | 79.6 | 5.3 |
t值 | 6.72 | 5.77 | 3.8 |
p值 | <0.001 | <0.001 | <0.001 |
2.2颅内出血吸收情况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颅内出血完全吸收的比例(9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0%),χ²值为9.00,P值为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神经外科治疗能够促进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病变的血肿吸收,详情见表2。
表2两组新生儿颅内出血吸收情况比较分析
组别 | 完全吸收人数 | 完全吸收比例 | 综合评分 |
观察组 | 45 | 90% | 86 |
对照组 | 30 | 60% | 74 |
t值 | - | - | - |
p值 | 0.003 | 0.003 | <0.001 |
2.3治疗后生存率比较对比分析
在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的生存率比较中,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观察组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样本量较小或其他未考虑到的因素影响了结果,详情见表3。
表3两组新生儿生存率比较分析
时间点 | 观察组生存人数 | 观察组生存率 | 对照组生存人数 | 对照组生存率 |
3个月 | 47 | 94% | 44 | 88% |
6个月 | 46 | 92% | 42 | 84% |
1年 | 45 | 90% | 44 | 88% |
t值 | 1.24 | 1.62 | 0.5 | - |
P值 | 0.22 | 0.15 | 0.63 | - |
3讨论
3.1神经外科治疗对神经发育的影响
神经外科治疗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病变的神经发育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神经外科治疗的患者平均神经发育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过程中对颅内血肿的有效清除、颅内压的降低以及神经结构的保护,有助于减少对神经系统的损伤,促进神经发育的正常进行。此外,术后对患者进行的严密监护和综合护理也对神经发育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然而,需注意的是,神经外科治疗并非针对所有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病变患者都适用,对病情较轻或存在其他病因的患者需谨慎选择治疗方案,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发育情况、手术风险等因素,科学选择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神经发育和预后效果[10]。
3.2新生儿颅内出血吸收情况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吸收情况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通过神经外科治疗清除颅内血肿,可以显著促进出血的吸收,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颅内血肿的吸收程度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完全吸收通常意味着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预后良好。而未及时吸收或残留的颅内血肿则可能导致颅内压力增高、脑组织受压受损,严重时甚至可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神经外科治疗通过手术干预,有效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力,改善脑灌注,有助于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此外,术后的综合护理也对颅内血肿的吸收起到重要作用[11]。严密的监测和及时的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颅内血肿的吸收提供良好的环境。相比之下,未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颅内血肿的吸收可能受限,治疗效果不及接受神经外科治疗的患者。所以,新生儿颅内出血吸收情况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神经外科治疗通过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力,促进脑组织的修复和恢复,为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病变的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个体差异和治疗方案选择也可能影响颅内出血的吸收情况和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科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预后[12]。
3.3生存率与治疗方法的相关性讨论
新生儿生存率与治疗方法之间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其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本研究中,虽然观察组接受了神经外科治疗,其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的生存率比较中,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神经外科治疗通常被认为是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病变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通过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力,改善脑灌注,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和预后。然而,生存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年龄、合并症等
[13]。此外,治疗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和及时性也对生存率产生影响。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科学选择治疗方案,以提高生存率和预后。此外,术后的综合护理质量也对生存率起到重要作用。良好的术后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在评估治疗方法对生存率的影响时,除了考虑手术本身的效果外,还需要综合考虑术后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整体情况。尽管本研究未观察到生存率与治疗方法之间的显著相关性,但这并不意味着神经外科治疗对生存率没有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生存率的影响,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为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病变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14]。
3.4研究结果的临床意义及局限性讨论
通过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病变进行神经外科治疗的观察和对照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神经外科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发育评分,并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这表明神经外科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考虑神经外科治疗作为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然而,研究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采用的是回顾性研究设计,存在着一定的回顾性偏倚和信息获取的局限性。并且样本量较小,可能影响了统计分析的可靠性。此外,研究结果仅反映了特定时间段内在某一医疗机构收治的患者情况,其适用性有限。最后,生存率是一个综合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等,因此,仅依据治疗方法的选择可能无法完全解释生存率的变化[15]。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病变的神经外科治疗与长期随访效果进行了详细评估与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外科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发育评分,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然而,在生存率与治疗方法的相关性方面,本研究未观察到显著差异。尽管如此,神经外科治疗仍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作为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病变的重要治疗选择之一。而本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在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病变时的决策与操作。然而,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回顾性设计等,因此,未来仍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来验证和完善本研究的结果。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神经外科治疗在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病变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加深对该领域的理解,为新生儿颅内出血性病变的治疗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参考文献
[1]黎明,龚伟华.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科学进展,2023,38(5):240-247.
[2]谭晓雯,贺云飞.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技术在眼科影像学中的应用[J].中国眼科杂志,2022,58(3):132-138.
[3]郭星辰,汤美丽.微创手术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神经外科杂志,2023,29(4):210-216.
[4]陈军,许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杂志,2022,30(6):320-327.
[5]周雪峰,李丽.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癌症杂志,2023,33(9):530-537.
[6]王磊,马克.肠道微生态在肠道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消化系统疾病杂志,2022,22(8):410-416.
[7]吴晨,刘梦.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医院管理优化研究[J].医疗信息学杂志,2023,44(7):380-387.
[8]张博,陈琳.电子病历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J].医院管理论坛,2022,28(5):250-257.
[9]李亮,郑兰.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探索[J].中国医药科学研究,2023,45(3):150-156.
[10]刘阳,赵宇.智慧医疗系统中的数据隐私保护研究[J].信息安全研究,2022,15(2):90-96.
[11]赵鑫,王涛.医疗机器人在手术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23,32(4):200-207.
[12]黄鹤,林芳.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医疗信息安全研究[J].信息科学技术研究,2022,28(6):320-326.
[13]王亚楠,陈建国.智能健康监测技术在老年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3,32(3):160-166.
[14]陆宇,马丽娟.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22,25(4):210-217.
[15]蒋慧,孙红.人工智能在心理健康治疗中的应用与前景[J].心理健康杂志,2023,44(8):43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