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交通医院,西宁 810000
摘要:目的 比较胆结石治疗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进行研究,共计96例患者,年龄35~82岁,均确诊胆结石,且符合手术指征,入院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2组,数字表法。对照组予以开腹手术。观察组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一次结石清除率、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率。结果 两组一次结石清除率比较(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后镇痛次数更少,术后疼痛得分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更低(P<0.05)。结论 胆结石治疗中,腹腔镜术式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大致相同,但腹腔镜术式创伤更小、术后恢复速度更快,建议首选。
关键词:胆结石;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并发症
前言
胆结石是普外科常见病之一,属于消化系统结石。据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胆结石发病率约为10%~15%[1]。且受居民饮食习惯改变、精神压力过大、熬夜等因素影响,该发病率还在持续增长,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
目前,临床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该病。开腹手术是常规术式,操作简单,术中视野良好,深受认可。但该术式对人体创伤也较大,患者术后疼痛感强烈、并发症常见,极大影响了患者术后康复与预后[2]。而腹腔镜术式属于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速度快等多项优势。本文即选择96例胆结石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两种术式的优劣势,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参考,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研究者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进行研究,共计96例患者,年龄35~82岁,均确诊胆结石,且符合手术指征,入院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2组,数字表法。
对照组中,男:女(例)=20:28(例);年龄均值(54.02±8.88)岁,最高82岁,最低35岁;病程均值(27.52±8.24)个月,最长50个月,最短7个月。
观察组中,性别比:21(男)/27(女);年龄均值(54.20±8.64)岁,最高81岁,最低35岁;病程均值(27.70±8.02)个月,最长51个月,最短7个月。
两组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均确诊胆结石。符合手术治疗指征。临床资料完整。沟通正常。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研究书。
1.2.2排除标准
有麻醉禁忌者。凝血功能障碍者。胆囊有严重炎性粘连患者。合并严重感染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本组予以开腹手术,具体:患者取平卧位,全身麻醉。右侧肋缘下方切口,长斜形切口(沿肋缘),长度约6 cm;进入腹腔后,直视下观察患者胆囊,而后分离出胆囊管、胆囊动脉,结扎并离断,胆囊床止血,最后取出胆囊,缝合切口,术后常规预防感染,补液等处理。
1.3.2观察组
本组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体:患者呈仰卧位,取头高脚低体位,身体略偏左20o~25o。全身麻醉后,规范做3孔(剑突下口为主操作孔,右腋前线肋缘下3cm副操作孔)进行操作。脐下缘trocar管道建立人工气腹,建立后经各孔置入相应器械。先行腹腔镜进行腹腔探查,辨明胆道关系后分离出胆囊管、胆囊动脉,一次性结扎夹结扎并离断,分离并切除胆囊,胆囊床止血最后取出胆囊,缝合切口,术后常规预防感染补液等处理。
1.4观察指标
1.4.1比较两组一次结石清除率
一次结石清除标准:术后复查时,影像学内无结石残留。
1.4.2比较两组手术情况
含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次数、术后疼痛得分五项指标。疼痛得分以VAS评分评估,总分10分,得分越高,疼痛感越强。
1.4.3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主要有感染、腹腔出血、肠粘连、胆管受损等并发症。
1.5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用SPSS26.0系统处理。计量资料(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以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一次结石清除率比较
对照组中,结石清除46例,清除率95.83%。
观察组中,结石清除47例,清除率97.92%。
两组一次结石清除率比较(X2=0.3441,P=0.5575;P>0.05)。
2.2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后镇痛次数更少,术后疼痛得分更低(P<0.05)。详情见表1。
表1手术情况比较(x±s)
组别 | 术后胃肠恢复时间(h) | 住院时间(d) | 术中出血量(mL) | 术后镇痛次数(次/人) | 术后疼痛得分(分) |
对照组(n=48) | 34.32±10.04 | 9.18±1.36 | 78.05±15.14 | 1.70±0.66 | 3.88±1.06 |
观察组(n=48) | 25.25±7.53 | 7.22±1.12 | 44.20±10.42 | 0.98±0.47 | 2.52±0.77 |
T | 5.0071 | 7.7075 | 12.7600 | 6.1565 | 7.1918 |
P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2.3两组术后并发症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更低(P<0.05)。详情见表2。
表2术后并发症率比较[n(%)]
组别 | 感染 | 肠粘连 | 胆管受损 | 胆漏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n=48) | 2(4.17) | 1(2.08) | 2(4.17) | 1(2.08) | 6(12.50) |
观察组(n=48) | 0(0.00) | 0(0.00) | 1(2.08) | 0(0.00) | 1(2.08) |
X2 | 3.8523 | ||||
P | 0.0497 |
3.讨论
胆结石是指发生在人体胆道内的结石,也是消化系统常见结石之一,具有病程长、发病隐袭等特点。结石发生后,便会对患者的胆道系统产生持续刺激,从而影响肝胆系统功能,影响身心健康,若未能及时诊治,还可诱发炎症、肠道梗阻、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3],威胁生命安全。
以往治疗中,临床多通过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因切口较大,术中视野好,术中取石、胆囊切除效率高,深受认可。但该术式也存在创伤较大问题,会对患者腹腔血运产生较大损伤,导致患者术后疼痛感强烈、并发症多见,影响康复与预后[4]。而腹腔镜术式属于微创术式,术中只需做少量的微型孔洞(三孔法或四孔法)便可开展操作,且操作全程由腹腔镜引导,手术精确性高,可有效避免损伤周围组织,从而提高术式安全性[5]。
本文中,两组结石清除效果比较(P>0.05),证实了腹腔镜术式、开腹术式治疗胆结石的有效性。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更低,出血量、术后镇痛次数更少,术后疼痛得分更低(P<0.05),便证实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安全性优势。而观察组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则进一步突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康复优势。
综上所述,胆结石治疗中,腹腔镜术式结石清除效果与开腹手术基本一致,但在安全性、术后恢复速度等方面更优,建议首选。
参考文献
[1]张岩,郑玉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0,23(12):965-967.
[2]周义志,姚粮.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106-109.
[3]梁亚军.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J].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5):846-848.
[4]贺可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5):9-12
[5]谭成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对比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9):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