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块教学改革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09
/ 2

多模块教学改革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的应用

梁红军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421000

梁红军,1991.01,男,汉族,籍贯:山西临汾,职称:助教,学位:学士,研究方向:医学检验

摘要:为优化教学方式,探讨多模块教学改革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教学改革中通过不断优化人才改革培养方案,调整教学理论比例等,从多方面的角度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在这个背景下,将多模块教学改革贯彻在医学检验当中,以改善教学。文章对这一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如何进行医学检验专业的改革。通过模块化教学提高教学能力,打造专业的检验品牌,以促进检验技术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多模块教学;人才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医学检验可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在新时期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运用,比如医药卫生、临床检验等等不同的领域,现代社会背景下医学学科不断发展,检验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在这一背景下教学改革对技术发展有积极意义。

一、新时期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

(一)人才培养定位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对人才实践要求非常高,在这个背景下,医学院校根据学校的办学方针、区域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来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在人文诉求、立德树人的背景下,重视学生技能培养从而促进其发展。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据,展开人才培养。院校应该以社会需求、就业岗位需求为人才培养的主导方向,创建医学检验专业“医技结合”与“能力为本”为特色的教学模式,实现新型人才培养。医学院在建设过程中,制定完善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育方案,人才培养围绕医学技术能力为主,突出技能培训,以实现人才的培养。

(二)将课堂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现代社会背景下医学检验人才需求逐渐复合化,要求检验人才具备诸多能力,既要了解最新的检验技术,也可以与时俱进展开一系列的检验。因此新时期的医学院校应该围绕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强调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模式。 在教学体系当中,学生在大一阶段,重视学生基本素养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开设“检验导论”的课程来引导学生学习、练习。通过与区域内医院、卫生所等机构合作,让学生可以在见习中完成学习,养成对所学习专业和岗位责任的基本认识。医学生在第二和第三学年根据课程特征,将部分专业设定在医院的检验科,与医院合作,打造教学、实践与实习基地,让学生一边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一边进行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这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的理论和检验工作结合,从而提高整体工作素质[1]

(三)积极构建人文教育体系

医学检验技术除了重视学生技能培养之外,也要重视学生品德与素养。医学院在教学改革当中,通过理论实践打造与主题活动结合的教育体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展开引导,关注学生对检验知识的学习,明确如何做“检验”学生,同时依托学科教学模式来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校在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还会打造丰富多元的第二课堂,比如让学生参与到各种公益活动中,比如社区义诊等志愿活动,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养成服务社会、奉献患者的精神。医学院可以每年组织学生参与到社区和敬老院的各项检验当中,以提高学生的检验专业技能。

二、模块式教学体系改革实践

(一)围绕专业定位夯实课程

在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中,形成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拓展教学为骨架的模块体系,再结合专业课程来建立起教学体系。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以及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实现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

1.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强调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应该服务市场人才需求,以此为基础来构建新型医学课程。在构建课程后不断的优化,跟随时代发展的需要来进行调整。如增加“检验导论”以及“临床岗位综合技能”人才培养。另外,缩减基础课程,整合专业课程,将课程内容整合到专业课当中传授。

2.通过夯实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知识框架来进行课程调整

检验基础课程部分可以进行组合,在学时上面精简。如“无机/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是基础理论,整合“医用化学”这个模块中,再根据学期安排调整学时即可。同时专业课的划分, 可以根据检验项目以及相关性来进行划分。根据检验科学习内容来看,医学检验专业课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围绕“细胞形态”和“病原体”为主的诊断学习;一部分是试验方法、检验仪器为主的检验方法。因此,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搭建“细胞形态”的教学模块、“体外诊断/仪器模块”。理论授课围绕学生技能展开。建议将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进行调整,为1:1.5~2.0的比例,增加实验课课时。这种设计可以让学生不管是学习还是在理论学习中,都可以快速进入到角色范围中,实现人才培养。

3.强化实践教学

教学中高度重视实践教学,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改善条件,打造鲜明围绕实验技能为出发点的教学模式,以培养技能优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培养。因此在模块教学中,除了理论同步的实验课之外,也增加综合能力训练和技能考核方面的教学,确保学生掌握岗位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另外积极开展创新实验的教学,缩减验证性的试验,以保证学生的科研能力

[2]

实践教学以学生临床实践为主,通过充分融合临床病例,把临床表现与实践数据对接,再通过分组讨论和网络教学的方式来完成授课。比如“细胞形态模块”的教学中,把临床基础检验和临床血液学检验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养成“血液学疾病”和“骨髓疾病”诊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整合模块,增强课程实践的联系,把基础课程和临床实践结合,建立起以疾病为中心的创新实验,从而提高学生各项技能。如“基础检验技术”与“临床血液”的结合,学生可以学习到“一般贫血”“临床血液学检验”等相关知识点,形成综合性的理论知识内容的学习,通过 这个模式学生了解到检验方法对贫血诊断的价值和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二)鼓励打造专业特色提高研究能力

医学检验领域内,强调将学生所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检验专业的知识来开展相关的科研。比如,在大一学年,鼓励学生协助教师进行基础课题的研究, 大二阶段让学生参与各种实习训练中,大三阶段在实践中,尽可能与医学机构进行各项研究,为学生未来进入岗位奠定基础。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利用实习阶段来收集病例和整理病例,总结对应的论文。这种模式下可以保证实习生的成绩,也可以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形成综合一体的检验人才培养模式。在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的引领下, 医学专业学生就业率和考研率大幅度上升,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和进步奠定基础[3]。      

(三)强化模块化教学改革

新时期医学院模块化教学更需要与时俱进和积极创新,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检验专业的特征,打造以行业需求为引领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打造行业所需要的人才为关键。比如在“细胞形态模块”的学习中,把寄生虫形态、体液细胞形态等融入这个模块中,融入的关键是保证学生未来的多样化就业,也可以弥补我国在细胞形态研究方面缺乏人才的不足。现代社会背景下,社会对检验科人才需求越来越严格,在诊断仪器装置方面,市场上出现丰富的仪器厂家,他们也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体外诊断/仪器模块,可以强化人才培育。

结语:

综上所述,多模块教学背景下教学改革是医学院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坚持围绕人才培养为目标、落实教学改革、深化人才培养的表现。这个模式在医学院校的推广运用有巨大的价值,文章对其内容的解读可作为参考,为人才培养的创新提供参考途径。

参考文献:

[1] 闫海润,高莉莉,金红,等. 多模块教学改革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的应用[J]. 实验室科学,2024,27(4):56-59.

[2] 贺宝军,王丹丹,李昆. 转型背景下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 基础医学教育,2022,24(9):712-715.

[3] 孙莉,曾常茜,张庆镐,等. 基于解决临床问题的基础医学教学改革探索[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2,30(1):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