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研究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09
/ 2

浅谈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研究策略

作者:毛婉婷         单位: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吉水幼儿园

作者:梁玉婵         单位: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吉水幼儿园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指出;“不断促进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国如今的基础教育存在部分教师教学质量水平较低,地区之间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要把蛋糕做大,也要考虑如何分配蛋糕。在这个信息化急速发展的新时代,推动教育向更优质更均衡发展,亟需信息化的助力。教育部提出的“三个课堂”的应用正是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具体例子。本文举出具体例子并以辩证思维来分析信息化下我国基础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关键词】信息化 基础教育 优质  均衡

信息化生产力不容小觑,它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个体网上购物,再到企业信息化运营,大到信息化产业成为国家支柱性产业。信息化和教育两大重要制胜法宝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中信息化对基础教育“润物细无声”,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优质发展

(一)信息化优化基础教育空间

早四五十年前,信息技术尚不发达。老师和学生需要集中在同一个空间才能开展教学与学习,山区的孩子每天需要走几十里的山路才能到达教室,便放弃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如今有信息化的加持,远程教学和线上教学在基础教育上“大显神通”。尤其在新冠疫情爆发的特殊期间,人与人之间减少接触,减少聚集。由此可见,在信息化发展的新时代下,教学和学习空间得到了优化。

(二)信息化优化基础教育时间

信息化强化了基础教育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教育工具不仅限于黑板与粉笔,教学资料不仅限于书本与练习册,笔记与作业。现在更多的是Word文档和课堂PPT,为学生提供更完整,更详细的预习和复习资料。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查看,学习时间灵活且充裕。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情况灵活变动教学策略,不被有限的教学时间所束缚,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打造优质教育。

二、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创新

人有创新精神才能全面发展,国家有创新精神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新时代的中国呼唤信息化人才的产生,更期望创新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创新人才需要在充满创新氛围的教学环境下培养创新思维。

(一)培养富有创新思维的人才

计算机的普及是信息化的重要标志。要成为合格的人才,且不论创新人才,最基础的掌握和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时代,于学生,课程表上自然少不了计算机应用这门课和各种计算机比赛;于教师,计算机考级证书,C语言掌握运用等等计算机技能会为你的简历打上高光。对计算机的掌握与运用并非单单为了提升技能,更是为了培养创新思维。计算机的掌握与运用不仅仅是简单的背诵套用,还要学习者自身自主探索,不断试错,扩大知识面

(二)教学层面的创新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4月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信息化是现代化的前提,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标志。[1]这提示各学校重视上层建筑的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在计算机专业上培养了如此多的创新人才,功臣是其创新的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借鉴信息技术创新成功经验,我们可认识到一个创新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

三、信息化优化基础教育的深度

基础教育不应只追求成绩和升学率,也应重视人文关怀和品德教育。教育新的目标是培养品学兼优,人格健全的学生,而不是一个个只会刷题的学习工具。

(一)信息化优化学生的价值观

在信息化社会,知识是重要的资源。拥有知识,就是拥有力量,学会把知识正确的运用,知识也会是财富。由于社会信息化,知识更新的周期变得更短,推动人们不断学习,否则“不进则退”,“学习无用论”自然不攻而破,尊重知识的价值成为社会的风尚。

(二)信息化优化基础教育人文关怀

陕西宝鸡一名女童因成绩退步坠楼身亡,花一般年纪的她们还没有完全绽放就已经逝去。这不是个例,令人无比心痛的现实是我国每年都约有十万青少年死于自杀。那一条条鲜活的生命,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反思且采取措施吗?我国的大多学校都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心理老师。但这些措施是欠缺力度的,而信息化下的人文关怀为学生们提供倾诉的窗口,面对面说不出的心事与困难,可以通过网上的专设平台匿名向专业的心理老师或是医生倾诉;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传递实时的关注与关心,进行心理帮助,真正的落实心理干预。

四、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我国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何强调

“全面”?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城乡之间的差距较大,不仅存在于经济层面,也存在于教育层面。我国的首都便有清华与北大两所最高学府,名牌大学也大多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反观一些山区,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而教育信息化正是促进均衡发展的一剂良药。

(一)教育信息化促进人力资源均衡发展

2002年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李灵回乡为留守儿童办学;感动中国2015十大人物之一——支教夫妇朱敏才和孙丽娜,放弃安逸的退休生活,选择到贵州山区支教;卢克安远离祖国,在广西的山区里支教了十八年等等的这些支教的例子,无不触动我们的心弦。他们为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值得我们的赞扬与尊敬。但其实又有多少个这样愿意牺牲美好生活去投身教育的人呢?而信息化助力更多的教师在保证自身生活节奏的同时也能帮助到更多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实现“双赢”。国家为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学校配备信息化设备,通过线上课堂直播,录播课以及“三个课堂”中的“专递课堂”,孩子们可以享受效果好,互动多,无差别的教师和教学资源。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学生们可以拥有相对完整,流畅,规范的学习生活。

(二)教育信息化推动付出与回报均衡

付出与回报的均衡,换言之,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个性,体质,学习能力,家庭背景方面都是不同的,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学生个体的学习效果。一个学科往往是一个教师负责几十个学生,现实就是有的学生适应与喜爱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而有的学生比较慢热,难以适应;这就导致了教学效果上的差异,对于这种教学效果不均衡的情况,我省在疫情期间也不停止线上教育,我园老师就“五大领域”开展了微课视频课程拍摄,让幼儿园小朋友在疫情期间不只是玩乐,却忘了学习的乐趣,仍让小朋友体现到“玩中学,学中玩”,不忘在幼儿园的乐趣。我省微课视频教育是教育信息化促进付出与回报均衡发展的一个典型例子,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习近平主席曾说:“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信息化推动教育走向更高,更广,更优,我们应抓住时代的机遇,竭力发展教育信息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明白:新兴的事物由于不成熟,总是伴随着糟粕。例如,充足的网络教学资源会助长学生的惰性,降低课堂上的教学质量;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会伤害学生的视力等等的问题。未来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上,需要我们辩证的思考,实事求是,及时改正,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汪基德 刘革.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笔)[J]2017.11

[2]李王伟.重构教育信息化2.0:走向创新教[J]

[3]任友群,郑旭东,冯仰存,金凯.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供给侧改革——市县级需求与问题的分析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8(1):12-19+35.

[4]曹晓明.“智能+”校园: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学校发展新样态[J].远程教育杂志,2018(4):57-68.

[5]曾祥翊蔡耘.泰州教育信息化助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调研报告——“江苏泰微课”建设与应用经验[J].修辞学习,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