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泰顺县实验幼儿园
【摘要】幼小衔接是近年来我国家长和教师普遍关注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三望:回望——望往届幼儿真实体验,凝望——望当下幼儿真实需求,展望———望自信小学生活阐述儿童本位的幼小衔接工作现状,并提出基于儿童本位、幼小衔接中教师、家长、学校的有效支持策略,促进幼儿自然的幼小衔接。
【关键词】 幼儿 幼小衔接 幼儿园 小学
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中说:“一个新环境是对幼儿准备情况的一种考验。如果一个幼儿准备充分,他会满怀信心地迎接新环境。如果他准备不足,那么新环境将会使他紧张不安,从而导致无能感。”幼小衔接是每个幼儿都要经历的人生阶段,也是幼儿早期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要的转折。要想让幼儿满怀信心地迎接小学生活,就需要幼儿园、小学、 家长三方协作,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充足的准备。 2021年, 教育部出台了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促进指导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全面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工作,确保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生活学习的过渡。 笔者以所任职的幼儿园———浙江省XX县XX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为例, 梳理我们的思考与实践。
一、三望:儿童本位的幼小衔接工作现状
儿童本位,简而言之,即以儿童为中心,其他人或事物必须服务于其儿童利益的理念和观点。幼小衔接的主体是儿童,以儿童的想法为出发点,即儿童本位是促进幼儿园与小学有效衔接的关键,笔者从 “回望—凝望—展望”三个角度展开一系列幼小衔接活动, 与幼儿一起发现探索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之处,唤起幼儿想要进入小学校园生活的积极情感,帮助幼儿有针对性地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促使幼儿更加从容地迎接小学生活。
(一)回望——望往届幼儿真实体验
做好当下幼儿的幼小衔接,就要收集幼儿在衔接时真实的经历和感受。因此,历届毕业生对于入小学这件事最有发言权,他们的真实经历和感受对目前幼儿开展衔接活动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从儿童本位出发,倾听和感受一年级学生在幼小衔接阶段中的感受和体验。我们对A校8个班的一年级学生展开调查,共设计了两个问题:幼儿园和小学最大的区别和入学后印象较深刻的困难。对于问题1:“幼儿园和小学最大的区别”,我们采用集体访谈法,得到的答案非常多样。有说到关于作息、服饰、课程、环境、作业、教师等的差别。对于问题2:“入学后印象较深刻的困难”,我们采用的是个别访谈法, 他们的困难有生活上的、学习上的、社交上的,不尽相同,她们反馈了一些容易被成人忽略的却异常真实的细节,让我们从心底为她们的经历动容。作为幼儿园教师, 我们欣慰地看到他们都长大了,最终还是很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但在这的过程中,这些曾经真实存在于他们内心世界的“压力”,也让我们更明确幼小衔接活动的价值与方向:如何做好身心准备?如何做好生活准备?如何做好交往准备?如何做好学习准备?这些真实存在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表一:回望幼小衔接
(二)凝望——望当下幼儿真实需求
通过平日倾听幼儿间关于小学生活的谈话,观察幼儿对小学的生活绘画表征,以及教师对幼儿的访谈,笔者发现幼儿对于小学的经验大多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我们发现本届幼儿对小学学习生活的认知呈现出碎片化、零星化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开展基于儿童本位的幼小衔接活动时,应当基于幼儿的对幼小衔接的已有认知,在此基础上支持幼儿分享和梳理经验,满足幼儿的真实需要,从而引导幼儿客观、真实、全面地了解小学,有针对性地做好入学准备。
(三) 展望———望自信小学生活
基于往届幼儿对于幼小衔接的自身反馈,结合本届幼儿对于幼小衔接的认知和能力分析,对照《指导意见》,我们共同对主要目标以及幼儿关键能力进行筛选,制订相应的活动方案,支持幼儿与同伴、 教师一起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探索促进幼儿关键能力的发展, 支持幼儿在身心发展、自理能力、学习习惯、社交能力等各个方面做好入学准备,以便达到设定的目标。
二、基于儿童本位,幼小衔接支持策略
基于儿童本位,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做好进入小学的准备,还需要教师、家长、学校三方共同参与。
(一)教师“三变”改革,实现有效衔接
在当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常出现幼儿园一厢情愿的情况,即基本上是幼儿园单向向小学靠拢。幼儿园老师积极组织大班幼儿开展幼小衔接活动,带领幼儿进入小学体验小学生活、邀请小学老师来园上课等等,小学老师几乎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当前需要提升教师的双向意识入手,加强两个学段教师之间的联系,落实“三改”制度,真正地实现儿童本位的幼小衔接。
第一,改单向家访为双向家访。在同一学区内的幼儿,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可以尝试一起对幼儿开展家访,即为双向家访。双向家访能让小学老师对幼儿更加了解,也同时能一同解决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困惑。
第二,改课堂观摩为参与式教学。传统的幼小衔接中的教学展示,通常是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各自为阵,相互观摩。为了让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更加直观地感受与体会两个学段间儿童学习方式和学习状态的异同,我们通过参与式教学的方式,尝试让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一起备课、共同研讨同一课堂,并在互相反思中促进教学理念和方式的衔接,实现幼小衔接。
第三,改定岗教学为轮岗教学。同一学区内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定期交换教师岗位,可以帮助教师在对方的教育环境中体验并了解学习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异同,更加深刻地理解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差异,真实体验幼儿对环境更换的感受。
(二)家长责任强化,实现有效衔接
家长要强化自身的主任意识,主动倾听儿童在幼小衔接中存在的困惑,用家庭的力量帮助幼儿一起解决,不能解决的积极寻求其他力量的帮助。同时,关注家庭内部对儿童多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例如提前到就读学校了解学校、教师的要求;在家里给幼儿提供一间独立活动的场所;给幼儿准备一年级儿童适用的桌椅;给幼儿准备好闹钟、纸、铅笔、蜡笔、小剪刀等;给幼儿买好书包;按照小学的作息时间表与幼儿一起讨论制定一份作息计划;每天为幼儿大声朗读,鼓励幼儿收听广播,听录音儿歌、故事等等,为幼儿的幼小衔接提供心理及物质支持。
(三)学校统筹考量,实现有效衔接
幼儿园与小学的连结处就在幼小衔接,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一直是两个学段的学校共同追求的目标。前文中提到的在幼小衔接中常出现幼儿园一厢情愿的情况,这跟两个学段的管理者的认知观念也是密不可分的。许多幼儿虽然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但其自身的发展水平、社交水平、 学习习惯、 生活自理能力等都还没有到达可以上小学的标准。因此,小学的管理者也要考虑到这一点,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真诚地倾听幼儿的心声,主动地了解该年段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及能力水平,对学前幼儿提供支持和帮助。比如,设计制作图文结合的“学校图册”“新生入学指南”等,帮助幼儿了解小学的环境、入学过程等等。
做好幼小衔接,需要教师、家长、学校真正地倾听儿童,从儿童本位出发,了解儿童真实存在的疑惑和困难,一起做好幼小衔接中“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准备,让幼儿成为真正有准备的小学生,自然地度过幼小衔接,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 [EB/OL].(2021-03-31)[2022-06-15]
[2]李海侠,庄鸿远.从问题导向到体系构建的幼小衔接课程研究——评《幼小衔接课程指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44(06):2.
[3]李婧漪,刘晗.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幼小衔接的问题及策略探析[J].教育探索,2024,No.374(02):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