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厚植家国情怀——初中道法课堂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15
/ 2

聚焦核心素养,厚植家国情怀——初中道法课堂教学研究

范国标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仙师中学

邮编:364117

摘要:伴随我国教育领域的持续进步,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核心教学追求。文章聚焦核心素养,首先对初中道法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进行了明确,随后对课堂具体优化策略提供了几点建议,以期能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核心素养;家国情怀;初中道法

引言:家国情感深深植根于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之中,是民族精神的基石,也是增强民族向心力的心理支撑。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该课程扮演着培育学生家国情感的关键角色。借助该学科的独特资源来强化家国情感教育,是践行立德树人核心使命的有效途径。故而,教师在教授此学科时,应自觉地将家国情感融入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国家与社会的理解和认同。

一、初中道法课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一方面,此举有助于学生在内心深处树立起正确且深远的国家意识。通过全面学习国家的历史脉络、文化底蕴、传统习俗以及发展进程,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对祖国的深厚归属感。这不仅是对国家辉煌成就的认同,也包含对国家在挑战面前坚韧不拔的理解与支持,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国家责任感与使命感,并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些价值观念。另一方面,此举在构建学生正确人生导向与价值体系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系统学习并内化国家的核心价值理念(如:公平正义、法治意识等),学生不仅能够树立起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念,还将意识到自身在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使命与担当,进而萌生出为社会进步、国家繁荣贡献力量的意愿与实际行动能力。

二、初中道法课堂优化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大亮点,在于其不仅能够矫正学生思想观念,还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逐步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并培育学生爱国情怀。因此,教师开展授课前,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爱国元素,围绕这些元素,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营造一个爱国情感与知识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氛围。通过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端正态度,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理念[1]。以“生命的思考”为例,本单元聚焦生命教育话题,主要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守护生命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健全人格”“责任意识”“道德修养”三方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健全人格”即让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修养”即使学生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责任意识”即令学生形成敬畏自然的理念,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该基础上,对学生追问“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才是有意义的一生”可帮助学生明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与贡献,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从而有助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

(二)营造良好师生关系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良好师生关系的营造能令学生更加自信地抒发个人政治见解与道德观念,有助于缩小师生间的认知差异。因此,教师应以更加亲和的态度面对学生,以此赢得学生好感,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进而显著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确保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具体培育学生爱国情怀时,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友好的伙伴关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平等、自由、文明、和谐、民主与信任的氛围,从而激励学生以更积极、更乐观的心态投入学习,激发学生创新思维[2]。例如,“共筑中国梦”是当代学生不可或缺的知识内容,其象征着梦想飞翔的时代,每个中国人都有独特的梦想,而实现个人梦想是展现完美人生、享受真正幸福生活的关键。“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每位中国人都是推动国家前进的一分子,我们应在党的领导下,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讲述到中国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播放相关电影,如《我和我的祖国》与学生深入交流电影中的“爱国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并有效改善师生关系。

(三)基于传统节日教学

初中道法课堂中,教师应巧妙地利用传统节日作为教学媒介,引领学生深入探索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此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并有效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例如,当课程触及“增强文化认同感”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中秋节为契机,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该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底蕴,从而在学生心中种下家国情怀的种子,让学生深切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具体而言,教师可策划一系列传统文化节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探究以下核心议题:中秋节蕴含了哪些文化象征意义?中秋节文化主题的核心是什么?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如何传承与发展中秋文化?等。通过问题探讨,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理解传统节日的价值,还能认识到国家对传统节日保护的举措,进而更好地内化家国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该过程中蕴含的情感与品质,对于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诸如《诗词大会》等经典电视节目作为教学辅助,让学生在欣赏诗词之美中,领略古人的精神风貌与智慧结晶。通过精心挑选的节目内容,使学生在观看时主动思考,通过诗词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于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善于运用课外资源

为了更有效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必须摒弃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法,转而探索新颖多样的教育形式。教师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同时,还应积极借助中国媒体的力量,通过讲述生动鲜活的中国故事,让家国情怀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心田,于无声处培养学生深厚的家国情感。选取故事时,应聚焦于那些具有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的中国故事。当下的中国,是一个勇于追梦、不懈奋进、迅速崛起、故事纷呈的国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诸如“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成就的故事,加深学生对国家科技现状的理解;通过分享西部地区精准扶贫的感人故事,增强学生的政党认同和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通过介绍“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让学生感悟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通过讲述抗疫一线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的故事,让学生理解舍己为人、心系家国的崇高情怀。这些故事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典型性,而且能充分展示中国的发展成就和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能够极大地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吸引力、趣味性、真实性和时代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助于爱国情怀的培养[3]

结论:总而言之,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教师务必加大对学生的关怀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深刻认识到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价值。因此,教师应当积极运用多种有效方法,引导学生主动配合教学工作开展,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激发出强烈的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康永权.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法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4,(03):67-69.

[2]米登宇.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法教学策略摭谈[J].基础教育论坛,2022,(02):70-71.

[3]万桂莲.以核心素养为引领,有效构建道法教学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20,(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