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沙雅县努尔巴格乡人民政府,新疆沙雅,842200)
摘要:小麦茎基腐病,由多种病原真菌共同引发的土传病害,近年来愈发严重,对小麦的生产造成了显著影响。本文针对新疆沙雅县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状况,进行了详尽的实地调查与深入的数据分析,全面探讨了病原菌的多样性、土壤生态、播种技术及气候条件对病害发生的影响,阐明了该病害的流行规律与触发因素。基于这些发现,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实用且有效的综合防治策略,旨在帮助农户更好地管理以及控制小麦茎基腐病,确保小麦的产量与品质,进一步推动农业的稳健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特点;发病原因;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作为全球性的主要粮食作物,对于维护全球粮食安全与推动农业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小麦茎基腐病的频发,已对小麦的稳定生产构成了不小的威胁。这种病害会直接导致小麦分蘖能力下降、生长受限,影响穗粒数量与质量,最终造成小麦减产,甚至出现大面积枯白穗情况。为深入理解小麦茎基腐病的成因,并探索出有效的防控措施,对新疆沙雅县受病害影响的地块进行了广泛系统的调研,期望通过此次研究,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有力的防治建议,推动小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小麦茎基腐病发生症状特点
1.1发病阶段的广泛性
小麦茎基腐病在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从播种后的幼苗期到成熟期,均存在发病的风险,特别是在成熟期与分蘖期,病害症状表现尤为明显,给小麦生产带来巨大威胁。播种后仅一个月左右,初步症状就可能出现,凸显病害发病期之早以及其对小麦生长周期影响的广泛性。
1.2叶片与茎基部的变色特征
受病害侵袭的小麦植株,其叶片会出现发黄的现象,颜色由健康的绿色转变为黄色,这是植株营养不足或生理机能受到干扰的明显标志。茎基部的叶鞘也会发生颜色变化,由原本的绿色逐渐转变为褐色,这是病原菌侵染后导致的典型症状。这种变色影响小麦植株外观,直接反映其生长状况受到严重影响。
1.3生长受阻与抗逆性降低
小麦茎基腐病还会导致小麦植株的生长受阻与抗逆性降低,返青拔节期,这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但受茎基腐病影响的小麦植株却表现出明显的生长迟缓。其生长速度放缓,株高与茎粗等生长指标均低于健康植株。病害还降低了小麦的抗逆性,使其面对早春多变的气候条件时更为脆弱,容易受到进一步伤害。
1.4温湿度影响下的病害高发期
随着气温的上升与湿度的增加,特别是在春季到初夏这段时间内,茎基腐病的发展速度会明显加快,进入病害高发期。尤其是在扬花灌浆期,田间小麦植株茂密,形成相对封闭的小气候环境,温湿度条件更加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扩散,使病害在这一阶段迅速蔓延,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2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影响因素
2.1土壤条件
低洼地块由于排水系统不畅,易造成土壤湿度过大,为病原菌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因此这些地块的发病情况往往比排水良好的地块更为严重。黏土土壤因其特有的强保水性与较差的透气性,也更容易导致茎基腐病的发生,其病情通常重于沙壤土。
2.2气候因素
暖冬与倒春寒的异常气候对小麦生长造成压力,使得茎基腐病更为猖獗,在降雨量偏高的年份,特别对于群体过大或生长状况不佳的小麦田块,茎基腐病的发病率也会显著上升。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沙雅县冬季温度上升,小麦旺长现象日益普遍,助长了麦蚜、红蜘蛛等害虫的肆虐,也削弱了小麦自身免疫力,为茎基腐病的爆发提供了可乘之机[1]。
3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措施
3.1农业防治
3.1.1选用抗性品种
针对沙雅县独特的气候环境,选择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显得尤为重要,推荐种植一些冬性或半冬性的小麦品种,能够更好地适应沙雅县的气候变化。同时考虑到倒春寒的潜在威胁,选择如济麦22、泰农18等具备抗倒春寒能力的小麦品种,提高小麦抗逆性与产量稳定性。
3.1.2适期、适量播种
根据沙雅县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状况,小麦的播种期宜选择在10月3日至12日之间。播种量的控制也是关键,过量播种会导致植株发育不良,进而降低其抗病性。农户应根据所选小麦品种的特性与土壤条件,精确计算并控制播种量。
3.1.3深耕、轮作换茬
对于病虫害严重的地块,耕种前应进行粉碎并还田处理,深耕作业能有效减少土壤中的病菌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秸秆还田后,应利用深耕进一步减少病原菌的存活,为提高秸秆的腐熟效果,推荐使用秸秆腐熟剂。在有条件的地块,可结合蔬菜、大豆、棉花等作物进行轮换种植,打破病原菌的生命周期,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3.1.4合理施肥、灌溉
根据沙雅县土壤肥力与小麦生长需求,应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以确保小麦苗全苗壮。灌溉方面,提倡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大水漫灌造成的田间湿度过高,入冬前及时冬灌,能有效预防冻害,提高小麦自身抗病能力,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坚实基础[2]。
3.2化学防治
3.2.1种子包衣
新疆沙雅县,小麦播种前的种子处理至关重要,推荐使用3%苯醚甲环唑或2%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这两种药剂在沙雅县的应用实践中已被证明能显著降低茎基腐病的发生概率。对于病虫害并发地块,推荐采用21%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或27%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按照种子量的0.5%~0.6%进行混合拌种,以实现对病害和虫害的双重控制。
3.2.2土壤处理
针对沙雅县部分上年发病较重的田块,土壤处理成为防治茎基腐病的关键步骤,建议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土壤消毒。这些药剂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为小麦的生长提供一个健康的土壤环境。对于地下害虫问题严重的地块,可结合使用5%或3%的辛硫磷颗粒剂,通过与细土混合后均匀撒施,有效控制地下害虫的数量。土壤处理过程中,还需特别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造成土壤污染,或是使用方法不当影响防治效果。此外,定期监测土壤状况,了解土壤中病原菌和害虫的变化情况,也是确保防治效果的重要环节,通过综合措施,有效防控小麦茎基腐病,保障小麦生长的土壤环境健康,为沙雅县小麦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2.3药剂防治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冬季、返青期和拔节期是茎基腐病及其他病虫害的易发时段,这些关键时期,沙雅县的农户应选用高效的杀菌剂如井冈霉素、戊唑醇或50%多菌灵进行防治,吡虫啉等杀虫剂也被证明对控制虫害具有良好效果。喷洒药液时,应重点针对小麦的茎基部进行喷淋,并连续进行两次喷洒以确保防治效果,为避免产生抗药性,应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为提高小麦的抗逆性,还可配合使用磷酸二氢钾或芸苔素内酯等调节剂[3]。
经过深入研究与实地验证,为小麦茎基腐病量身定制了一套综合防治方案,巧妙融合农业管理与化学防控,通过精心选种、科学播种、土壤质量提升、合理轮作以及精确施肥灌溉等措施,再配合特定的化学药剂处理,旨在全方位遏制病害蔓延。实践证明,这些举措已有效降低了茎基腐病的发病率,为小麦的茁壮成长以及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广大农户需积极采纳,推动小麦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共同为粮食安全与农业经济的繁荣贡献力量,展现防治策略的精准与高效,反映出人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刻践行。
参考文献:
[1]胡俊芳,李刚,董希磊.浅谈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J].农村实用技术,2020:74-74.
[2]宋家海,杨廷文,范冰,等.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8:143.
[3]王祥会,焦玉霞.邹城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J].基层农技推广,2019: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