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总院集团云南分院有限公司
云南省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昆明 650031
【摘要】在近代工业蓬勃发展的20世纪,大量直线构图与直角构图的建筑模式,占据了建筑市场的主流地位。究其原因,是由于大工业时代唯物主义价值观作用的结果。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崛起,“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逐渐传播开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认知正在催生出一个崭新的世界,同时也是一种更为古老智慧的重现。“生态、有机”的理念将影响到各行各业,有机食品、有机蔬菜、有机肥料、有机化学等等,各类行业产品一时间遍布市场。“有机设计”的理念也深入到设计行业的大多数领域,从工业产品到家具设计,从农业养殖到建筑、景观和室内设计,有机设计已经成为未来设计的主要理念潮流。无论是平地起高楼还是高山搭阁楼,“自然”,“有机”,“天人合一”,逐渐成为指导当今建筑发展的主导思想。
【关键词】有机设计 乡土建筑 生命建筑
【中图分类号】TU247.9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
现代诗人黄灿然在《奇迹集》的高楼吟中,有这样一首诗:“那些高楼大厦,我爱它们;它们像人一样忍辱负重;而且把千万个忍辱负重的人藏在心窝里;它们比人更接近人,比人更接近天;比人更接近大自然,但它们像人……它们年轻、健壮、衰老;皮肤剥落,身体崩溃;像人一样,像人一样;来自尘土,归于尘土!”诗人眼中的建筑,有苦和爱,有泪水也有灵魂,像人一样有生命体征!关于建筑生命的名言不计其数: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贝聿铭;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雨果;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歌德……
追溯历史,“建筑的生命”不是在现代第一次被提出。早在19世纪,英国人约翰.拉斯金就将建筑视为一种生物。他认为每一栋建筑都体现了工匠的付出与辛劳,建筑投入使用期间其物理适应的过程,以及风化和老龄带来的影响都是建筑生命的具体表现。中国古人更是把来自天空的能量和来自大地的能量形成不同的组合,凝固成不同的能量场,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古代堪舆营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宅(建筑)对人的生命和生活会形成不同的影响,它可以促进族群兴盛,也可以导致家庭衰败。建筑被赋予了神一样的生命特征,它们有时是人类生长的保护神,有时是族群灭亡的刽子手,在有形的建筑群落之后,必然存在着无形的生命气数。
近代有机建筑的发展得益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他继承和发展了路易斯·沙利文的设计艺术理论思想,并有所创新,明确地提出了“有机建筑”的理念,他被称为“有机建筑之父”。他不仅是美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美国本土建筑的开创者,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2.建筑“有机性”的发展。
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认为:建筑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中介,是一种脆弱的、理性的庇护所。赖特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中介空间”的概念,进而发展出了“有机建筑”,建筑又一次被郑重赋予了生命的含义。它应是一种活着的传统,它根植于对生活、自然及自然形态的情感中,从自然世界及其多种多样生物形式与过程的生命力中汲取营养。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道法自然”,就是要求建筑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它从自然中得到灵感,可持续、环保、具有多样性,它像有机体那样,拥有自然的力量,并充满灵活性和适应性,它在建筑师手上诞生,却拥有自己的生命轨迹,它在季节和环境变化下产生的运行轨迹,正如人生一样诞生、成长、衰老。
“建筑是自然的、真实的。设计要自内而外的进行,要突出建筑形象的内涵,要与周围环境密切结合,要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总之,建筑的结构、材料和设计的方法要融为一体,合成一个为人类服务的有机整体。”赖特反复强调的有机主义,其实就是综合性、功能主义的含义。简而言之,建筑的自然形态不是我们所说的环境中的物质,而是在建筑中所指为固有原理(固有原理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即没有受到外界干涉而造成了改变,或小幅度改变的特征)。有机的正真含义是建筑的统一性,就是局部与整体有机统一,二者互为条件,互为结果,建筑内部的每一件物品或空间,是它在向我们展示,是她的内部语言。只有策划初期进行深度考虑,生长出来的建筑才是有机体。为此,赖特提出了有机建筑的六个原则:1)简练应该是艺术性的检验标准;2)建筑设计应该风格多种多样,好像人类一样;3)建筑应该与它的环境协调,他说:“一个建筑应该看起来是从那里成长出来的,并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4)建筑的色彩应该和它所在的环境一致,也就是说从环境中采取建筑色彩因素;5)建筑材料本质的表达;6)建筑中精神的统一和完整性。
有机建筑的观点并不是呆板的,而是充满了灵活性的方法。建筑空间是建筑实体所围合起来的,在有机建筑中作为邮件建筑语言的形式发展,空间是建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功能的发挥地。所以,有机建筑就要求建筑空间拥有良好的流动性与连续性。因为“活的”才是有机的,而“活的”通常都是“流动”的,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有流动才能使建筑生长,才能与自然融合。“方山之宅”流水别墅通过具体设计手法,协同把室内空间向外伸展,把大自然景色引入室内。悬空楼板锚固在后面的自然山石中,那些水平伸展的地坪、腰桥、便道、阳台及栅架,沿着各自的伸展轴向,越过山谷而向周围凸展。而现在研究表明,人们最舒适的感受就是生活在水平的宽敞空间中,这种水平的平静的“流线”效果能够给人以宁静的感受,也最适合人们居住,是一种没有压迫,没有自由限制的回归自然的内心感受。这种平面上有意减少隔断而增大空间的建筑设计手法,并不是要使复杂的建筑变成简单的几何体,相反的是要在这种宽阔的空间中增加建筑空间的情趣,使之成为流动空间,一种无论在空间走向还是空间信息交流上都达到流动效果的空间形式。它用具体案列分别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建筑的整体性、建筑的形式与功能、建筑的材料等体现了建筑“有机性”与“地域性”的内在含义。
3.建筑的“有机性”离不开“地域性”。
建筑的形式必须被发现,而不是强加于人,并且应从建筑功能中发展出来。自然为所有的人类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模式,自然是建筑设计最好的学习对象,建筑的“有机性”把岁月痕迹保留了下来。它们应该像从大自然里生长出来的一般,变化的表皮,分散的体量,感受时间的流逝。这些大型基建工程的产物,满足我们特定需求的场所,就如同一位沉默寡言的当地人,你只要给它多一点耐心与时间,你就能听它慢慢“讲述”自己的故事。讲述它建设之初与自然地域的联姻史,讲述它建成之后与自然地域的磨合史,或谈论未来它与自然地域的回归史。
建筑的“有机性”与“地域性”的关联,最直观的解释也许就是乡土建筑,乡土建筑生来就是有机的,它们借鉴自然的形式与结构,尊重地域特征。更进一步讲,乡土建筑是人类生存、繁育以及生命延续过程中有机组成的重要部分,它与土地和人类世界紧密相关。无与伦比的多功能性和固有有益成分,当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建筑中体验自然,在自然中体验建筑。完美的建筑艺术就诞生了。有机建筑是时代的表达,在这样的时代,人们团结,有着共同的信仰与目标,接受他们的法律,信任他们的领袖,而且严肃地对待人类与自然共同的命运!
现代主义开辟了有机建筑的新篇章,它把乡土地域特征与有机主义理念完美融合,创造了后现代主义。有人不仅会问:现代主义淡化了各个民族的民族特征?但返过来想,民族的建筑也可以被现代主义所塑造,这也正是建筑“有机性”与“地域性”要探索的未来之路!
参考文献:
1、《有机建筑Organic architecture》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2、《中国乡土建筑初探》由陈志华,李秋香
3、《奇迹集》黄灿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