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崆峒镇卫生院 744021
摘要:目的 探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中医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中医内科收治的患者进行研究,共计500例患者,年龄50~80岁,均确诊原发性高血压,入院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2组,数字表法。对照组250例,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250例,予以中医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症状改善时间。结果 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更低(P<0.05)。观察组头晕目眩、胸闷心慌、失眠耳鸣改善时间更短(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中医内科治疗效果理想,且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中医内科;治疗效果;安全性
前言: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慢性病之一,属于慢性心血管病。据调查显示,我国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约为23.2%,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且近年来受肥胖、熬夜、过量饮酒等因素影响,该发病率还在持续上升[1]。目前,临床多以西药治疗该病,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多疗程长、起效慢,且疗效也容易受不良反应、耐药性等因素影响[2]。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诊治原发性高血压历史悠久,其中药内服、针灸等中医内科特色疗法的临床疗效得到广泛的认可。本文即选择5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探究中医内科治疗的临床价值,为该类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见下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研究者医院中医内科收治的患者进行研究,共计500例患者,年龄50~80岁,均确诊原发性高血压,入院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2组,数字表法。
对照组中,男:女(例)=140:110(例);年龄均值(63.02±5.14)岁,最高80岁,最低50岁;病程均值(6.05±1.52)年,最长12年,最短2年。
观察组中,性别比:136(男)/114(女);年龄均值(62.88±5.32)岁,最高80岁,最低50岁;病程均值(6.10±1.46)年,最长11年,最短2年。
两组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均确诊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资料完整。可耐受中医内科治疗。沟通正常。患者及家属在研究同意书上签字。
1.2.2排除标准
肝肾功能障碍者。精神异常,无法遵从医嘱者。擅自使用非本院开具药物或自行更改用药方案的患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本组予以西药治疗,治疗1个月,本院予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浙江昂利康制药提供,国药准字H20083460,口服,每日1次,每次2.5~5 mg)+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阿斯利康制药提供,国药准字H32025391,口服,每日1次,初始剂量每次50 mg)治疗,两种药物后续均可依照血压控制效果调整剂量。
1.3.2观察组
本组予以中医内科治疗,治疗1个月,具体:(1)中药内服:基于中医证型辩证用药,肝阳上亢证予以天麻钩藤饮治疗,痰湿内盛证予以二陈汤治疗,瘀血阻窍证予以血府逐瘀汤治疗,肝肾阴虚证予以杞菊地黄方治疗,每日1剂。(2)中药药浴:取钩藤、牛膝、海风藤、桑寄生、夏枯草、茺蔚子、络石藤七味药材装入足浴药袋,置于45oC温水中浴足,每次30 min,每日1次。(3)针灸:取患者三组穴位,一组为心俞、肝胆脾肾俞、膈俞,一组为百会、足三里、阳陵泉、曲池,一组为三阴交、神门、内关、合谷,每日一组,交替针灸,泻法,且不留针。
1.4观察指标
1.4.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纳入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
显效:DBP下降>14 mmHg或SBP下降>24 mmHg且DBP下降>9 mmHg。
有效:DBP下降>9 mmHg,但未达到正常水准或SBP下降>14 mmHg且DBP下降≤9 mmHg。
无效:未达到上述要求。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
1.4.2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率
主要有肝功能异常、下肢水肿、低血压三类。
1.4.3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
含头晕目眩、胸闷心慌、失眠耳鸣三类症状。
1.5统计学方法
SPSS26.0系统处理数据。计量资料(x±s),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P>0.05)。详情见表1。
表1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n=250) | 88(35.20) | 153(61.20) | 9(3.60) | 241(96.40) |
观察组(n=250) | 96(38.40) | 149(59.60) | 5(2.00) | 245(98.00) |
X2 | 1.1758 | |||
P | 0.2782 |
2.2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更低(P<0.05)。详情见表2。
表2不良反应率比较[n(%)]
组别 | 肝功能异常 | 下肢水肿 | 低血压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n=250) | 3(1.20) | 2(0.80) | 4(1.60) | 9(3.60) |
观察组(n=250) | 0(0.00) | 1(0.40) | 1(0.40) | 2(0.80) |
X2 | 4.5547 | |||
P | 0.0238 |
2.3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头晕目眩、胸闷心慌、失眠耳鸣改善时间更短(P<0.05)。详情见表3。
表3症状改善时间比较(x±s;d)
组别 | 头晕目眩 | 胸闷心慌 | 失眠耳鸣 |
对照组(n=250) | 8.05±1.63 | 12.04±2.06 | 7.24±1.56 |
观察组(n=250) | 6.88±1.26 | 8.58±1.77 | 6.02±1.04 |
T | 8.9793 | 20.1429 | 10.2886 |
P | 0.0000 | 0.0000 | 0.0000 |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不仅会损害患者身心健康,降低生存质量,还可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威胁生命安全,故而需有效防治。
目前,临床多通过西药治疗该病,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倍他乐克均为常见药物,可降低患者血压,维持机体健康状态。但该方案疗程较长,长期用药很容易引起不良反应、耐药性,降低疗效;且高血压控制不仅需长期用药,还需控制饮食、加强运动,而多数患者自控能力较差,难以长期配合[3]。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将高血压归属于“头痛”、“眩晕”等范畴,认为该病与人体过度劳累、饮食不节、情志不调、肝肾素虚等因素有关[4],可辩证分为肝阳上亢、痰湿内盛等多个证型,并主张辩证论治,以化痰祛湿、通窍活血、调和阴阳、潜降浮阳为主要治疗原则[5]。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中医内科疗法优势明显,如治疗特色技术多、安全性高、耐受性好,还可依照患者中医证型实现个性化的治疗,从而能够从多层面、多环节入手,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同时全面调理机体,利于预后。本文中,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便证实了中医内科疗法的有效性。而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更短,不良反应更少(P<0.05),则进一步突显了中医内科疗法的优势,能够更快的改善患者病情,且治疗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中医内科治疗不仅能够取得良好疗效,且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更符合当下患者就医需求,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许乐,李立,唐娜娜.高血压的中医诊疗进展[J].江西中医药,2024,55(3):74-77.
[2]李明峰,商锰男,戴晶,张金波,邹冲.中医药对高血压病血管功能保护的综述[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2,36(10):108-111.
[3]赵文博,张立德.盐敏感性高血压的中医理论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0,34(3):59-62.
[4]王晨,杨威,孙芳,金杰.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痰湿中阻证的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3,37(3):91-94.
[5]王金辉,郑晓芳.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出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温胆汤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1,30(12):后插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