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校园体育活动风险问题防控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28
/ 4

青少年校园体育活动风险问题防控路径研究

1   贺 琼2

(1.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校园体育活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占据核心地位。然而,伴随而来的是体育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威胁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对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家长的信任度构成挑战。本文旨在通过详细分析风险现状、成因,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以期为保障青少年校园体育活动安全、促进其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体育活动;运动风险;防控路径

【中图分类号】G8

作者简介:李跃(1981-),安徽阜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方面的研究

联系方式:15151972972  liyue0558@163.com

基金项目:

2022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江苏省校园体育活动风险问题及防控机制的构建研究”(B/2022/01/38 )

2022年江苏省高校高质量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体育强国背景下江苏省大学生体育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提升路径研究”(2022JDKT116)

邮件快递地址:(李跃,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鸣新中路26号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15151972972)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形成的关键时期,校园体育活动是这一阶段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然而,体育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加之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学校管理不善等因素,使得校园体育活动中的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这些事故不仅给学生本人带来身心痛苦,也给家庭和学校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研究青少年校园体育活动风险问题的防控路径,对于保障学生安全、提升体育活动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1青少年校园体育活动风险现状分析

1.1 常见体育活动风险类型分析

1.1.1 运动损伤

运动过程中的损伤是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时面临的最直接风险。这些损伤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长期的运动功能障碍。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包括扭伤、拉伤、骨折、关节脱位以及韧带撕裂等。这些损伤通常在高强度、高对抗性或技术性强的运动中更为常见,如足球、篮球、田径等。

为了预防运动损伤,学校和学生应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首先应确保运动场地和设备的安全性和适宜性;学生在运动前应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减少肌肉拉伤的风险,此外,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

1.1.2 过度疲劳

过度疲劳是青少年在体育活动中容易忽视的一个风险。由于青少年学业压力大,一些同学平时很少运动,但是为了应试,短时间内追求体育成绩的快速提升,一些学生可能会过度训练,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甚至出现运动性损伤或疾病。过度疲劳的症状包括持续的肌肉疲劳、关节疼痛、心率加快、失眠等。

为了避免过度疲劳,学生应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确保充足的休息和恢复时间。此外,学生还应学会聆听身体的信号,及时调整训练强度和时间。学校和教练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提供科学的训练指导和心理支持。

1.1.3 心理压力

除了身体上的风险外,青少年在体育活动中还可能面临心理压力。体育活动中的竞争压力、团队合作的复杂性以及个人表现的不确定性都可能给学生带来焦虑和压力。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自信心下降、情绪低落等。

为了缓解心理压力,学生应学会积极的心理调适方法,如放松训练、自我暗示等。同时,学校和教练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共同应对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压力。

1.2 青少年校园体育活动风险分布特点

1.2.1年龄分布特点

在年龄分布方面,低年级学生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正处于儿童期,对体育运动风险的辨识度较低,骨骼和肌肉的力量与耐力也相对较低,因此,运动伤害事故的频率也较高[1]。为了降低这一风险,低年级学生的体育活动应更加注重基础技能训练和体能训练,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同时,教练和家长应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监护和指导,确保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运动。高年级学生由于面临更多的学业和社交压力,可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更多的心理压力。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学校和教练应为高年级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辅导。此外,高年级学生的体育活动可以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竞技性,帮助他们在运动中释放压力并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1.2.2项目分布特点

在项目分布方面,高风险项目如足球、篮球等球类运动以及田径、体操等竞技性强的项目更容易导致运动损伤。这主要是因为这些项目涉及高强度的身体对抗和复杂的技术动作。为了降低风险,学生在参与这些项目时应确保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并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同时,教练和学校应加强对这些项目的安全监管和指导。低风险项目如瑜伽、慢跑等则相对安全,更适合初学者和体能较弱的学生。这些项目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耐力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减少受伤的风险。当然,即使是低风险项目也需要正确的指导和监护,以确保学生的安全。

1.2.3时间分布特点

在时间分布方面,课前热身不充分是导致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热身活动可以帮助身体逐渐进入运动状态,增加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从而减少受伤的风险。因此,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前应确保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课中技术动作不规范是导致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降低这一风险,学生应认真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并在运动中时刻保持警惕。教练和学校也应加强对学生的技术指导和安全教育,确保他们在运动中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课后恢复放松不到位同样会增加受伤的风险。运动后适当的拉伸和放松活动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并减少疲劳感,从而降低下一次运动时受伤的风险。因此,学生应在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拉伸和放松活动,以确保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2青少年校园体育活动风险成因剖析

在深入探讨青少年校园体育活动风险成因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分析,以确保能够全面理解并应对这些潜在的风险。

2.1.1 青少年体能状况的差异性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他们的身体素质和体能状况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一些学生可能由于先天体质较弱、疾病影响或日常缺乏体育锻炼,导致体能状况不佳。这种情况下,当他们参与高强度的体育活动时,受伤的风险会明显增加。因此,对学生的体能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并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是降低运动风险的关键。

2.1.2 青少年安全防范意识的缺失

青少年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往往充满激情和好奇心,但有时却忽视了运动中的潜在风险。部分学生可能对运动中的安全规则和操作技巧了解不足,导致他们在运动中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这种意识的缺失可能会使他们在面临突发情况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从而增加受伤的风险。因此,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是预防运动伤害的重要措施。

2.1.3 青少年心理状态的微妙影响

除了身体素质和安全意识外,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会对体育活动的安全性产生影响。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心理变化复杂的阶段,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焦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可能会干扰他们在运动中的表现和判断,导致动作失误或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增加受伤的风险。因此,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有助于降低运动中的心理风险。

2.2 体育教师业务能力方面的问题

体育教师在体育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安全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运动安全。

2.2.1教师教育水平的均等性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对学生的运动安全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教育背景、经验和培训机会的差异,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均等性。一些教师可能缺乏科学、系统的运动指导和训练方法,导致学生在运动中无法得到有效的指导和保护。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加强教师培训和教育资源的投入,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降低运动风险的重要途径。

2.2.2 体育教师对安全教育的轻视

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能过于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和竞技成绩的追求,而忽视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在预防运动伤害中的关键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全面、充分履行安全监管的职责。这种轻视安全教育的态度不可避免的为学生的运动安全埋下隐患。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安全教育意识的培养,将安全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确保学生在运动中始终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

2.3 学校体育运动设施与制度管理方面的问题

学校的体育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基础条件。然而,一些学校的体育设施可能存在老化、破损严重或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体育器材设施维护和保养不到位,甚至还存在设施不牢固、铁皮脱落等安全隐患,极易出现安全事故[2]。例如,破损的跑道、不稳定的运动器材等都可能导致学生在运动中受伤。因此,学校应定期对体育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和可用性。

体育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管理的疏漏[3]。学校在组织体育活动时,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确保学生的运动安全,部分学校可能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的情况。例如,缺乏明确的安全规范、应急预案不完善、安全监管不到位等。这些管理疏漏可能会使学生在运动中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学校领导要增强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力度,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把校园安全工作时时放在心上,紧紧抓在手里,把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4]

2.4 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因素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的态度和行为也会对学生的运动安全产生影响。一些家长可能对孩子的体育活动参与度不够重视,缺乏对孩子运动安全的关注和指导。他们认为体育活动只是孩子娱乐的一种方式,而忽视了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关注度的欠缺可能会使孩子在运动中缺乏必要的支持和保护。因此,家长应加强对孩子体育活动的关注和指导,与孩子共同制定运动计划,确保其安全参与体育活动。此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体育教育方面的衔接也是确保学生运动安全的重要环节。但是,有时家庭与学校之间在体育教育方面的沟通和合作存在着不顺畅的情况,这导致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中接受到的体育教育存在断裂。这种断裂会使学生在运动中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家长和学校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体育教育计划,确保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都能接受到连贯、系统的体育教育。

3青少年校园体育活动风险防控路径

3.1 加强宣传教育,根植安全意识

为了营造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安全教育环境,可以利用校园网定期发布专栏、校园广播制作专题节目,以及在显眼位置张贴海报,同时运营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新媒体渠道,不断推送运动安全相关的知识和风险防控的最佳实践。此外还可以定期邀请运动安全领域的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和模拟演练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操能力。

在体育理论课中,将安全教育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引入生动实用的案例分析以及模拟演练,加深学生对运动过程中潜在风险的理解。课程应涵盖运动伤害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使学生不仅从理论上了解运动安全,更能在实践中主动防范风险。此外,体育课程还应将重点教授学生必备的急救方法和自我保护技巧,如正确的体位调整、应急包扎等,旨在提升学生的自救与互救能力。

3.2 构筑完善的风险评估与防范体系

学校应建立一套全面且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对校园内各项体育活动进行细致的风险评估。不仅分析活动本身的危险程度,还应考虑参与学生的年龄、体能和技能水平特点。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紧急应对方案,确保所有活动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下进行。

为确保体育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学校应实施定期的安全检查和维护计划。所有设施将接受严格的结构完整性和使用性能评估。一旦检查中发现任何安全隐患,即采取整改措施或进行必要的维修,从而预防因设施问题导致的安全事故。此外,在运动伤害发生后,还应制定一套详尽的应急预案。这套预案将包括急救流程、医疗资源配置、事故报告机制以及后续跟进措施等内容。目标是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救援和处理,最大程度地减轻伤害后果。

3.3 强化安全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不仅是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安全的守护者。因此,在指导学生体育活动前,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健康状况、运动能力和个人兴趣,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为学生量身打造合适的教学计划。在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需要全神贯注,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反应和情绪变化,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在安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体育活动完成后,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放松练习,帮助他们缓解肌肉紧张,预防运动损伤,从而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的体育训练。第二,学校应持续加大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投入,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机会。通过组织内部深入培训、参与外部专业研讨会和实践性强的工作坊,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各种教学挑战时能够游刃有余。此外,学校还应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体育活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及体育教师的具体职责与权限,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和执行标准。从制度层面确保所有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为学生提供一个既安全又高效的体育学习环境。

3.4 全面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构建学生健康档案,掌握每位同学的体质健康状况,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体育锻炼计划,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特别是增强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可以有效减少运动中的损伤风险。同时,引导学生养成定期锻炼的习惯,促进他们的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此外,青少年心理健康对于预防运动损伤同样重要,可以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竞争心态,减轻运动中的焦虑和压力。

3.5 加强家校合作,共筑安全屏障

学校应定期举行家长会和家访活动,与家长深入沟通,提升家长对校园体育活动安全的认识。与家长分享学校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体育锻炼,共同关注孩子的运动安全。通过定期的信息交流、共享孩子的体育锻炼计划和安全记录,确保孩子在校园内外的体育活动都能得到适当的监督和支持。这种家校共建安全合作模式将有助于形成一个更加全面和细致的安全保护网。

4结论

青少年校园体育活动风险问题的防控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共同努力与协作。为了全面而有效地应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从加强宣传教育、完善风险评估与防范机制、加强安全管理、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加强家校合作等多个维度出发,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具体来说,我们要广泛开展体育活动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风险评估体系,对各类体育活动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强对体育设施、器材的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同时加强对体育活动过程的监管,确保活动有序进行;通过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体育活动安全,形成更加紧密的教育网络。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我们可以降低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率,保障学生的安全健康,进而促进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覃彦香,王萍等.柳州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J].中国校医,2010,24(10):726—728.

[2]孙慧政.南京市城区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及管理运用现状分析[D];南京体育学院,2017.

[3]闫建华.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特征、法律归责及风险防控措施研究——基于对58例裁判文书的荟萃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05):13-19.

[4] 侯佳燕.中小学生校园伤害事故的量化分析[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