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合唱发声训练“四步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29
/ 2

童声合唱发声训练“四步曲”

陈燕云

东莞市东城外国语小学  523000

【摘要】本文将从我校童声合唱训练中的“发声训练过程”为出发点,着眼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针对性准、实用性佳、可操作性强的发声训练的实践,为此提出发声训练“四步曲”,即呼吸训练、起声训练、基本母音训练、多声部感觉训练,旨在解决在发声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大家交流童声合唱训练中的有实效性的发声训练。

【关键词】童声合唱 发声训练  呼吸训练 起声训练 基本母音训练 多声部感觉训练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演唱这一教学内容提出明确要求: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中“艺术表现”提到的: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绪内涵的实践能力;“文化理解”提到的“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演唱不同类型的合唱作品,“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

一、发声练习的重要性

合唱社团活动是学校艺术拓展课程中的一个门类,也是音乐教育中培养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领域。发声训练是合唱训练的基础,是歌唱发声的一种综合性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合唱训练的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能为技巧训练做铺垫,达到调节歌唱状态的目的,同时更是调整合唱队整体音色的重要途径,因此发声训练在合唱排练过程中显得特别重要。

二、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对我校童声合唱训练实践过程的实践与观察,发现目前我校童声合唱发声训练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合唱教学方法单一;

(二)发声练习不够系统科学;

(三)发声练习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技能水平;

综合以上原因,最终造成了学生对整个合唱排练过程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致,训练也没有达成阶段性目标,学生难以走进合唱、感受合唱,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结合我校合唱训练中的发声训练,对发声训练过程进行细化关注及实践,通过列举部分有针对性的发声训练,希望能对切实提升童声合唱的教学有所启发,同时在此过程中拓展学生的听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在发声训练过程中同样能享受音乐,达到生动、有效的练声效果。

三、发声训练“四步曲”

第一步:呼吸训练

正确的呼吸不仅是歌唱技巧的基础,同时也是重要的艺术手段。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也”。合唱团要想获得优美的音质、良好的音准、清晰的语言,都是建立在正确的呼吸方法的基础上。在发声训练的过程中,为保证有效的训练效果,应遵循以下两条关于“呼吸”的原则:

(1)循环呼吸原则

循环呼吸的训练口诀:“你吸我不吸,我吸你不吸”。一般情况下,作品中和弦前、乐句头不能换气,以此引导、训练队员在作品长句中间换气,演唱听觉效果整体平稳、连绵不断。

以合唱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例,把该原则运用到歌曲处理中,根据歌曲的艺术处理,以及为了更好地表达音乐的情感,设计换气口及限定不能换气的地方。如歌曲的第31-35小节,结合音乐表达需要,整体听觉上不能换气,而第32-33小节,不能因大跳音换气,因而采用循环呼吸的方法。

(2)“三不变”原则

“三不变”指的是在演唱过程中保证音高、音量、音色三者的不变。

音高不变:在发声练习中,同音保持是有较高难度的,常因为气息支撑不够而导致音高有所偏差。

音量不变:保持同一力度演唱,不做力度处理[1]

音色不变:先确定声部里音色相对较好、容易模仿的音色的5人,从5人-10人-15人……人数逐渐增加,开始模仿、调整正确音色,由点及面,由少及多,逐渐完成一个声部的融合,再到整个合唱团的融合。

第二步:起声训练

合唱是音乐艺术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在合唱训练中最基本的要求应是:齐、准、合。其中首先要做到“齐”。“齐”主要训练发声、节奏、语言三个方面。从发声而言,就是我们所说的“统一发音状态”。发声训练的第一步应该要求:正确而良好的起声、正确而良好的基音、正确地扩大音量[2]

在歌唱中起声分为“激起”和“软起”两种。童声合唱训练中应以“硬起声”为基础,所以培养合唱团正确的硬起声至关重要。同时,在起声之前,必须有统一的准备:

  1. 气息的支持;
  2. 声带的闭合;
  3. 共鸣腔的打开。

在此三项准备好的基础上,我们便可开始呼吸训练的具体操作了。

练习一:单音断唱

歌唱时以扩大发声器官吸气,而不是以吸气来扩大发声器官,有气就有声,要求合唱队员的声音具有弹性[3]。此练习短音数量可不受限制,只有当短音唱准确和得到巩固后,再发长音。演唱此条练习后,在二声部合唱《时间都去哪儿了》中演唱“门前老树长新芽”中的“门”,就显得“有章可依”了。

练习二:弹性练习

本条练习是用来训练跳音技巧的。发音要轻巧而具有颗粒性,前半句用激起声,后半句用软起声,最后do往上收掉。此条练习注意强调气息的弹性,外观上调节合唱队员的嘴型,内口状态不变,舌部要灵活。发声训练从小字1组c半音上行演唱至小字2组c。

第三步:基本母音训练

练习一:单个长母音练习

  1. 选择mu母音,可避免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喊唱的问题,并且该母音比其他母音更易于培养学生的合唱听觉,找到头腔共鸣的感觉。
  2. 合唱队员在训练过程中注意聆听自己、自己所在的声部、另一声部的声音,做到60%演唱,40%聆听
  3. 根据合唱队员的能力程度,练习音区为小字1组a-小字2组e。该发声训练起码持续20拍,才能达到较好的锻炼效果。

练习二:半音阶型练习

唱准半音是合唱队员的视唱练耳基本素养之一。对于低年段的合唱队员而言,传统的半音阶练习对音准训练有一定的帮助,如果把原半音阶练习拆开成两条半音阶练习,低年段的学生更易掌握、记忆短小的练习。此练习在学生把音准唱好的基础上,改用母音“mu”来演唱,可帮助学生找到歌唱状态的同时训练音准。练习本条练声曲后,可在二声部合唱《时间都去哪儿了》的第9~16小节低声部旋律实践。

第四步:多声部感觉训练

练习一:和弦断唱

在单音断唱练熟、练好的基础上,加入和弦断唱,以培养孩子们的和声听觉。

当我们在练习D大调Ⅰ级原位——Ⅰ级第一转位——Ⅰ级第二转位的和弦时,在发声练习过程中分三个声部训练此和弦转位,旨在发声练习中巩固和声感觉,训练时注意三个声部之间的声音和谐、音量均衡、和声融合。本练习用激起声,吸气后发声前要有短暂停顿。和弦音响要有爆发力,随着力度的加强,还要逐渐加强唇部的力量,咬紧“m”。和弦的长音要有延续力,不能有渐弱的现象。和弦的长音结束时要果断,不可以拖泥带水。如《时间都去哪儿了》第32小节,便是此道理。

练习二:二声部半音阶

单声部演唱好半音阶横向的发声训练后,可尝试把横向的半音阶,进一步变化成纵向的二声部半音阶,即低声部演唱“”do-#do-re-#re-mi“”半音阶,高声部保持mi至低声部唱至mi,再继续演唱mi-fa-#fa-sol-sol。

四、其他问题

在合唱训练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对发声训练的反应,并在发声训练过程中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大家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
  2. 教师只做正确示范,少做或不做错误示范。
  3. 在发声训练的过程中,时刻提示学生在演唱时不能大声用声过度同时要注意培养合唱员对音乐的反应能力和感觉
  4. 进行合唱训练时,不能把发声练习当成例行公事,要有目的性尽可能地运用到歌曲的排练中去。

总之,无论是个人或者合唱团整体的声音,通过发声训练,应该做到:“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弱而不虚,强而不炸。”

参考文献:

[1]杨鸿年著.童声合唱训练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3

[2]韩瀚著.儿童合唱基础训练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9

[3]学校合唱社团热身训练实践研究.高君飞.音乐天地,2018.10

[4]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蔡云.

 


[1] 此条是针对发声练习来说。

[2] 正确地扩大音量:指基音发出后通过调节共鸣器官来扩大。

[3] 弹性:即声音的颗粒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