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大学 130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的现状分析以及路径探索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与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及培育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等具体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实践育人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逐渐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的主要单位,其“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方面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以及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等。因此,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大思政课”实践育人路径,对于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的现状分析
在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中,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其“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实施情况直接关系到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1 实践育人的现状概述
当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等多种形式。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同时,学院还注重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然而,尽管实践育人的形式和内容日益丰富,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提升,部分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实践育人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等。
1.2 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实践教学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是影响实践育人效果的关键因素。当前,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资源方面存在投入不足、分配不均等问题,导致实践教学活动难以顺利开展。其次,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也是影响实践育人效果的重要因素。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导致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此外,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也是影响实践育人效果的重要因素。部分学生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不足,缺乏参与的热情和动力,导致实践育人的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1.3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问题
在“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的过程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是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缺乏理论指导,导致实践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实践育人面临的重要任务。
2、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的路径探索
面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实践育人中存在的挑战与机遇,探索有效的实践育人路径成为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关键。以下从构建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与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及培育优秀思政课教师队伍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2.1构建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的基础。首先,需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即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此基础上,设计涵盖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多维度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确保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估机制,通过量化指标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反映实践育人的成效,为持续改进实践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2.2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与方法
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与方法是提升“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效果的关键。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教学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实践学习体验。另一方面,探索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还可以引入跨学科实践教学项目,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融合与实践应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实施“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首先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实践教学基地的投入,提升其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水平,确保能够满足实践教学活动的需求。其次,深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网络,为学生提供更多贴近社会、贴近行业的实践机会。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内涵建
设,通过与企业、社区等合作方的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提升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4培育优秀思政课教师队伍
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的核心力量。培育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首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学责任感。其次,强化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训,通过定期举办工作坊、研讨会等形式,提升教师在实践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将鲜活的社会实践素材融入教学,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此外,建立科学的教师激励机制,对在实践教学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结论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的路径探索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揭示了当前实践育人中存在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了构建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与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及培育优秀思政课教师队伍等关键路径。这些路径的提出,不仅有助于提升“大思政课”的实践育人效果,也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启示。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应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多适应时代要求的实践育人路径,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汤顶华,张佳婧.用大思政课培育时代新人[J].群众,2024,(16):35-36.
[2]陈志耀.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思维的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课”建设[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5):169-172.
[3]杜磊.“大思政课”视角下高校思政课理论与实践融合改革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23,33(02):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