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全站仪导线测量精度技术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31
/ 2

提高全站仪导线测量精度技术措施研究

刘根

江阳城建职业学院 646100

摘要:全站仪导线测量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阐述全站仪测量原理,分析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和外界环境影响测量精度的机制。探讨提高精度的技术措施,包括仪器的正确选型与检校、观测方法的优化、环境因素的控制等,以提升全站仪导线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满足工程测量需求。

关键词:全站仪;导线测量;测量精度;技术措施

引言:近年来,随着卫星定位技术的进步和设备不断更新,石油物探测量基本上都采用GPS仪器进行放样作业。但遇到一些山体高大、丛林茂密的复杂地理环境区域,如在热带雨林地区进行施工时,由于勘探区域多为丛林,使用GPS仪器进行测量施工难度很大,而只能依靠全站仪进行施工作业。在工程测量领域,全站仪导线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它能够确定一系列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为工程建设提供基础数据。然而,测量精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仪器自身的精度、观测过程中的人为操作以及外界环境条件等,都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偏差。因此,深入研究提高全站仪导线测量精度的技术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全站仪导线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

1.1仪器误差

全站仪的仪器误差是影响导线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仪器的轴系误差,例如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以及竖轴误差等,会直接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视准轴误差可能源于望远镜的光学系统不完善或者仪器在运输、使用过程中的轻微碰撞与震动,使得视准轴与横轴不垂直。横轴误差则可能是由于仪器制造工艺的局限性或者横轴在长时间使用后的磨损,造成横轴与竖轴不垂直。竖轴误差的产生与仪器的整平精度有关,如果仪器没有精确整平,竖轴就不能铅垂,进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此外,仪器的测距误差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测距误差可能来自于测距仪的内部光路系统的误差、调制频率的漂移等。这些误差因素在复杂的测量环境下会相互叠加,严重影响全站仪导线测量的精度。

1.2观测误差

观测误差在全站仪导线测量精度中占据显著地位。首先是对中误差,在进行全站仪的安置时,如果对中不准确,会使测量的点位产生偏差。例如,在地形复杂或者风大的情况下,脚架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即使是微小的晃动也可能导致对中偏离理想位置。其次是整平误差,全站仪需要精确整平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若水准管气泡没有居中,会使竖轴倾斜,从而使水平角和竖直角的测量结果产生误差。再者,照准误差也是观测误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瞄准目标时,由于观测者的视力差异、目标的清晰度以及大气抖动等因素,可能无法精确照准目标的中心,导致角度测量的偏差。读数误差同样不可小觑,全站仪的读数精度虽然较高,但在复杂的光线条件下或者观测者操作不熟练时,可能会出现读数错误或者不准确的情况。

1.3外界环境影响

外界环境对全站仪导线测量精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温度变化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全站仪的仪器部件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例如,钢尺会因温度变化而改变长度,同样,全站仪的测距光轴和测角轴系也会受到影响。在高温环境下,仪器的电子元件性能可能会发生变化,影响测距和测角的精度。湿度也会对测量产生影响,高湿度环境可能导致仪器内部受潮,进而影响仪器的光学系统和电子线路的正常工作。大气折光是另一个关键的环境因素,光线在穿过不同密度的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使得观测到的目标位置与实际位置存在偏差,这种偏差在长距离测量或者视线靠近地面时更为明显。风力同样会干扰测量,强风可能使仪器脚架晃动,影响仪器的稳定性,同时也会使目标的照准变得困难。

2.提高全站仪导线测量精度的技术措施

2.1仪器的正确选型与检校

在进行全站仪导线测量时,正确的仪器选型至关重要。要根据测量任务的精度要求、测量范围以及测量环境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全站仪。对于高精度的测量任务,应选择精度等级高、稳定性好的全站仪。例如,在大型的工程测量项目中,如高铁建设的线路测量,需要选择测角精度在1秒以内、测距精度在1mm+1ppm以内的全站仪。在仪器选型后,要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校。检校的内容包括轴系关系的检查与校正,如检查视准轴与横轴是否垂直、横轴与竖轴是否垂直等。还要对测距仪进行检校,确保测距的准确性。通过定期的检校,可以及时发现仪器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从而提高测量精度。

在仪器选型与检校过程中,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也不容忽视。操作人员应接受严格的培训,熟悉仪器的操作规范与原理。在检校时,需使用专业的工具和标准的操作流程,任何细微的偏差都可能影响测量结果。例如,在轴系关系检校中,一个小的角度偏差就可能在长距离测量中被放大,导致精度下降。

2.2观测方法的优化

优化观测方法是提高全站仪导线测量精度的有效途径。首先,采用多测回观测法可以减小观测误差。例如,对于水平角测量,可以进行多个测回的观测,然后取平均值,这样可以有效地削弱仪器误差和观测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其次,在观测顺序上进行优化,遵循“先盘左后盘右”的原则,并且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观测,以减小外界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同时,在照准目标时,可以采用对径分划重合照准法,提高照准的精度。另外,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仪器的稳定,避免不必要的震动和晃动,可以使用防风罩等辅助设备来提高仪器的稳定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站仪在矿山坑道测量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把全站仪观测数据和计算机Excel软件强大的函数计算能力结合起来,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已成为现代测量技术人员的必备技能之一

2.3环境因素的控制

为了提高全站仪导线测量精度,必须对环境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针对温度的影响,可以在测量前将仪器放置在测量环境中一段时间,使仪器与环境温度达到平衡。在高温环境下,可以采用遮阳伞等设备来遮挡阳光,减少仪器受热。对于湿度的控制,可以使用干燥剂或者密封仪器箱来防止仪器受潮。在大气折光影响较大的情况下,例如在视线靠近地面或者长距离测量时,可以采用大气折光改正公式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在风力较大时,选择避风的测量地点或者使用防风绳来固定仪器脚架,提高仪器的稳定性。

3.全站仪导线测量精度技术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估

3.1精度指标对比

在实施了提高全站仪导线测量精度的技术措施后,需要对精度指标进行对比来评估其效果。通过对比测量前后的角度测量精度和距离测量精度等指标,可以直观地看出技术措施的有效性。例如,在未采取措施之前,水平角测量的中误差可能达到±10″,而在采取了仪器检校、优化观测方法等措施后,中误差降低到±3″。距离测量方面,未采取措施前,相对误差可能达到1/5000,采取措施后提高到1/10000。这种精度指标的显著提升表明了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在提高全站仪导线测量精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2工程应用效果分析

在工程应用中,提高全站仪导线测量精度的技术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建筑工程为例,精确的全站仪导线测量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定位准确。在基础施工阶段,如果测量精度不足,可能导致建筑物的基础位置偏差,进而影响整个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而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措施,在建筑工程测量中可以精确地确定建筑物的控制点,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准确的基准。在道路工程中,高精度的全站仪导线测量能够确保道路的线形符合设计要求。如果测量精度不够,道路可能出现弯道不顺畅、坡度不符合设计等问题,影响道路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通过提高测量精度,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保证道路工程的顺利进行。

结语:提高全站仪导线测量精度的技术措施对于工程测量至关重要。通过对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和外界环境影响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测量精度。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需要进行评估,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测量技术,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各类工程项目提供更精准的测量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卢燚.基于提高全站仪导线测量精度技术措施的探讨[J].建筑与装饰,2022(7):3.

[2]孙永平.提高全站仪导线测量精度技术措施研究[J].能源与节能,2020,(05):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