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馆"里的"童言稚语"——依托游戏语言,分析游戏水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31
/ 2

"医馆"里的"童言稚语"——依托游戏语言,分析游戏水平

陈萍萍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王坛镇中心幼儿园 312000

摘要:幼儿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游戏语言作为游戏的重要载体,蕴含了丰富的儿童发展信息。本文基于游戏语言视角,探讨了分析幼儿游戏水平的策略,包括关注语言的功能性、分析语言的逻辑性、挖掘语言的创造性、评估语言的社会性等,并结合医院主题游戏的案例加以阐述,以期为深入理解幼儿游戏特点,优化幼儿游戏指导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游戏;游戏语言;游戏水平;主题游戏

引言: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动手操作,更离不开语言交流。游戏语言作为幼儿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幼儿表达游戏意图、展开游戏情节的工具,也是反映幼儿认知水平、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窗口。深入分析幼儿游戏语言,对于把握幼儿游戏特点,优化游戏教育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注语言的功能性,把握游戏的目的性

游戏语言的丰富程度,反映了幼儿对游戏的目的性理解。教师要敏锐捕捉幼儿游戏语言的功能性变化,即语言在推动游戏情节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以判断幼儿对游戏的理解是否到位[1]

例如,在医院主题游戏的初级阶段,幼儿的游戏语言往往以称谓性语言为主,如"我是医生""我是护士""你是病人"等,语言的主要功能是确立游戏角色。随着游戏的深入,幼儿会运用更多的动作性语言,如"我给你打针""你吃药""我给你检查身体"等,语言的功能在于推进游戏情节。高级阶段,幼儿能根据角色特点,运用个性化语言,如"病人"会说"医生,我哪里不舒服""医生"会说"让我看看你哪里不舒服,我给你开点药"等,语言的功能在于丰富和延伸游戏情节。教师要动态分析游戏语言的功能性变化,了解幼儿对游戏角色和情节的把握程度,有针对性地调整游戏投放和指导策略。

除了横向分析游戏语言的功能性,教师还要纵向比较不同幼儿的语言功能差异,把握个体的游戏理解。如同一场医院主题游戏中,有的幼儿语言功能局限于称谓阶段,有的幼儿语言功能以动作性为主,有的幼儿则能灵活运用个性化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为处于不同游戏水平的幼儿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如为称谓性语言阶段的幼儿补充医院情境知识,鼓励动作性语言阶段的幼儿尝试人物对话,引导个性化语言阶段的幼儿创设新的情节。关注语言的功能性变化,是分析不同层次游戏目的的基础。

二、分析语言的逻辑性,理解游戏的连贯性

游戏语言是连接游戏情节的纽带。分析幼儿语言表达的条理性、连贯性,有助于理解幼儿游戏思维的发展水平[2]

以医院主题游戏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幼儿语言的逻辑顺序,判断幼儿对就医流程的理解。低水平的游戏语言往往语无伦次,如"打针""吃药""做手术"等语句随意出现,缺乏时间逻辑;中等水平的游戏语言能基本反映就医的简单流程,如"先挂号""然后等候""再看病"等,语句间有一定逻辑关联;高水平的游戏语言能完整表现就医全过程,如"首先填写病历本,然后挂号缴费,接着等候叫号,最后进入诊室就诊",语句前后呼应,逻辑严密。通过分析语言逻辑的完整性和复杂性,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对医院就医流程的认知水平,进而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关经验,引导幼儿建构完整的游戏脉络。

游戏语言的逻辑性也体现在对话的连贯性上。医生和病人的对话是推动医院游戏情节发展的关键。流畅、连贯的对话,不仅表明幼儿能从特定角色的视角思考问题,也反映出幼儿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参与幼儿的游戏对话,示范医患问答的逻辑,如"医生问:'你哪里不舒服?'病人答:'我肚子疼。'医生说:'让我给你检查一下,按一按疼不疼?'病人回答:'这里按着疼'……"连贯的语言互动,一方面让幼儿明确游戏发展的思路,一方面隐含了医患沟通的礼仪规范,值得幼儿学习和内化。

三、挖掘语言的创造性,激发游戏的想象力

游戏语言蕴含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挖掘幼儿语言的创造性表达,能帮助教师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激发幼儿的游戏创新力。

医院游戏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幼儿语言的"想象力成分"。当幼儿说"我是'超级医生',什么病都能治""这个药能让人变得很厉害""打一针就不疼了,像变魔术一样"等富有想象力的语句时,教师不能简单认为这是无稽之谈,而要敏感捕捉其中的创造性因子。这些大胆的想象虽然不符合现实情况,但体现了幼儿突破经验局限、努力探索未知领域的尝试,正是创新思维的雏形。教师要学会顺着幼儿想象的"暗号",与幼儿共同幻想,如"超级医生是怎样治病的呢?""魔法般的药是用什么做的呢?"通过发散性提问,鼓励幼儿畅所欲言,让天马行空的创意在游戏中自由驰骋。

四、评估语言的社会性,关注游戏的交往性

游戏语言承载了幼儿人际交往的重要功能。评估幼儿语言表达的社会性,能够帮助教师把握幼儿游戏的交往特点,优化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医院游戏涉及多种社会角色,如医生、护士、病人、家属等,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交往对象。教师要注意分析不同幼儿在扮演不同角色时语言的社会性差异。如扮演医生时,有的幼儿语言亲和、态度耐心,有的幼儿语言简单、缺乏倾听;扮演病人时,有的幼儿主动表达需求,有的幼儿沉默寡言;与同伴合作时,有的幼儿能使用商量、请求的语言,有的幼儿则使用命令、要求的语言。这些差异体现了幼儿在交往意识、沟通技巧、合作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水平。教师要敏锐捕捉,针对性地引导。如在医生与病人的交流中,鼓励幼儿多使用倾听、关心的语言,学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在同伴分工时,引导幼儿使用商议、合作的语言,体验与他人协调的过程。在游戏情境中优化幼儿语言交往的方式,对于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大有裨益。

结语:

游戏语言折射出幼儿身心发展的多维画像。透过"医馆"里的"童言稚语",我们可以窥见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分析游戏语言的功能性,有助于我们把握幼儿游戏的目的性理解;分析游戏语言的逻辑性,有助于我们理解幼儿思维的条理性;挖掘游戏语言的创造性,有助于我们激发幼儿想象力;评估游戏语言的社会性,有助于我们关注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尤思思.“医馆”里的“童言稚语”--依托游戏语言,分析游戏水平[J].幼儿教育研究,2023(2):34-36+33.

[2]尤思静.游戏中幼儿语言的搜集与分析[J].幼儿教育研究,2024(3):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