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傣族传统武术的形成和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0-31
/ 2

景谷傣族传统武术的形成和发展

徐志燃

景谷县永平镇党群服务中心  云南 普洱景谷 666401

摘要:傣族武术是傣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自卫手段,也是傣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缩影,体现了傣族人民勤奋英勇、能歌善舞的品质。傣族武术风格独特,内容丰富,包括拳术、单刀、双刀、长棒、短棍等多种项目,其动作多模仿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如孔雀拳、虎拳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傣族武术面临传承的困境,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傣族武术;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

傣族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不仅对于傣族文化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傣族武术面临着传承的困境,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以确保这一传统体育项目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一、景谷县传统武术的历史渊源

自从人类产生起,便有了徒手格斗技能的萌芽。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为了生存和获取生活资料逐渐学会了使用拳打、脚踢、肘批、膝顶、摔拿等最基本的格斗动作;并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与大自然的搏斗中不断地获得提炼和发展格斗技能的机会,并使之变得日益精深完善。傣族武术和其它民族的技击项目一样,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辉煌。

景谷在历史上有一个名字叫“威远”,至今穿越景谷县城的澜沧江支流仍称威远江,景谷县城所在地为威远镇。

据史料记载,景谷傣族为顺澜沧江流域东岸迁徙的一支,约周秦时期就有傣族先民在景谷居住。今人研究认为,最初开发景谷的是游猎时期的傣族两兄弟。因为在景谷民间普遍流传着的《兄弟俩的故事》,有大量描写两兄弟初到景谷平坝地带赶走土著居民建立村寨的情节,与历史上的越人南迁占领平坝地区相吻合。《蛮书》载:“每岁十一月、十二月农牧既毕,兵槽长行文书境内各城邑村谷,各依四军,集人事柁剑甲胄腰刀,悉需犀利,一事阙即有罪”。当时傣族的“没命军”是南诏攻战最得力的部队。应该说武术当时在军事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从永平镇、勐海、勐遮街的佛寺石雕、木雕、金水漏印图案中发现部分反映傣族武术的壁画,有练拳的,有练刀枪的,可以看出昔日傣族武术的兴盛。我县永平镇迁糯佛寺、芒岛佛寺、茂密大寨佛寺也有类似的场景。

二、景谷传统武术主要内容

1、单棍表演:傣族武术棍法是长器械的一种,长棍立棍于地,棍长6尺,舞动时可大蹦大跳,灵活多变,棍声呼啸,气势极为勇猛。施棍以左右风火轮式交替进行,棍出有力,兼顾四方,棍法有拨、拦、圈、拿、绞、缠、撩、挂、挑、截、封、压、轴、击、扫、劈等技法。

2、单棍对打:一手操棍起棒,一脚勾挑起棍以用接棍操用,左手或右手先拿棍均可。双手持棍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左脚虚步在前右脚实步在后,有如弓箭状,步口大小自宜即可。或以任意步伐姿势起手操棍,侧身偏体拒敌迎战,又可以任意姿势招术迎敌。过短的棍宜单手操持,有如单刀操行挥用,也可借用双手持棍作战。

3、夜叉对打(双叉对打):双方手握外形酷似鱼叉的兵器,中间刺较长而两侧的较短。互相进行攻击及防卫。两人配合需步调统一,恰到好处。

4、单人舞关刀:长刀刀法系统复杂,练习困难,傣族先民发明的刀,主要用于林间土地开垦。随着战争的频繁发生,傣族刀法不断精炼,形成系统。长刀适合身材高大健硕的男子练习,劈刀刀声如狂风,快速如闪电,似雷击之威猛。

5、牛魔王对打猪八戒(钉耙对打):耙属长兵器。原为农具,后演变成兵器。耙重而沉适合身材高大健硕的男子练习。两人手持钉耙,其用法有擂击、撞击、筑击,反击、格、架、挑、拨、挡、划等招式,兼顾。

6、集体套路:是三人以上进行的徒手、器械或徒手与器械的演练。可变换队形、图案,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7、双刀套路:双手持刀,左手持盾以防敌方远射之箭或隔挡其他兵械之用。右手持刀为乘虚攻敌之用。在胸前双刀交叉成   8字型舞刀,并兼顾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伴随转身后踢,刀锋后摆,既踢带砍,遇对方攻击时后退半蹲双刀交叉胸前腿踏刀身往前踢砍,防御同时功其对方,四方皆可变化使用。

8、傣拳:属南拳体系,起式后,马步抢球侧端冲拳、右转身冲拳、左上步冲拳、退步连环两拳,转身下砸侧踢接着又连环三拳,转左右手下砸。如从东开始,然后到南,到西。到北,最后回到原位收式。拳术招式不多,多重复动作。傣拳拳架忽高忽低,步法以弓步、马步、跪步为主,腿法较少,并多用低腿,手型以掌、拳、空心拳为主。

三、景谷傣族传统武术的形成因素

(一)自然环境对武术形成的影响

景谷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形地貌为傣族武术提供了独特的训练场所和实践机会。例如,热带雨林的密集植被和多河流的地理特征要求傣族人民具备良好的身体协调性和敏捷性,这些特性在武术动作中得以体现和发展。同时,自然环境中的野生动物和气候条件也对傣族武术的风格和技巧产生了影响,如模仿动物动作的套路和适应湿热气候的呼吸调节方法。此外,自然环境还为傣族武术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象征和精神内涵,如将自然现象融入武术的命名和哲学思想中,使得武术不仅仅是一种身体锻炼,也是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一种文化表达。

(二)社会历史背景对武术形成的作用

景谷傣族传统武术的形成受到了社会历史背景的显著影响。历史上,傣族武术与军事活动紧密相关,早在汉代已具雏形,唐代已成系列 。傣族武术的发展历程与傣族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如傣族土司制度的实践,使得武术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术逐渐从军事领域扩展到民间,成为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景谷傣族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

景谷傣族武术正处于消亡的状态,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社会安定团结,能静下心来学习傣族武术的年轻人几乎为零,主要原因是因为拳法复杂,套路多样,训练比较辛苦,学习时间较长,现在能完整的打完所有傣拳套路的人都已故,各个套路都分散到不同的人身上,也就是每个人只能完整的打完一套,所以拯救景谷傣族武术刻不容缓。

五、景谷傣族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创新

(一)充分调动和发挥民间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保持和发扬景谷傣族武术的精髓

景谷傣族武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通过鼓励民间组织和武术团体的积极参与,将其纳入教育体系,在社区和学校中推广,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结合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创新推广,以及利用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弘扬这一传统武术文化。同时,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将傣族武术介绍给世界,不仅能够提升其国际知名度,还能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交流与理解。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确保傣族武术的精髓得以保存,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发扬光大。

(二)提高和扩大景谷对外知名度,使景谷傣族武术成为景谷一大亮点

要提升景谷傣族武术的知名度并使其成为景谷的亮点,需要采取多元化的策略。首先,通过将傣族武术与当地旅游业紧密结合,利用节庆活动如泼水节和火把节,吸引国内外游客体验傣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体验。同时,通过国际武术比赛和文化交流活动,将傣族武术推广至国际舞台。此外,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扩大傣族武术的影响力。在教育层面,通过学校和社区教育推广傣族武术,培养传承人。开发相关文创产品,丰富旅游商品市场。

结语:

在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时期,武术价值现已表现以表演为主;在军事频繁的战争年代,武术价值取向于技击使用。而现在的和平年代,社会稳定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表演和强身健体的价值上。使人们在欣赏表演和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傣族传统武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一标准的确立,有利于傣族传统武术的现代化发展、有利于傣族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有利于傣族传统武术文化造福于世界人民,丰富世界文化,是我们进行傣族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的反向。

参考文献:

[1] 郭振华,田祖国,郭志禹. 论傣族武术文化的嬗变与当下意义[J]. 搏击(武术科学),2011,8(6):19-21,36.

[2] 周玺,侯晓敏,杨勇. 民族志视阈下西南地区傣族武术历史探究[J]. 武术研究,2024,9(4):23-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