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100029
心脏康复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它需要患者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和毅力,这是因为心脏作为人体至关重要的器官,其功能的恢复和保持都关系到生命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在进行心脏康复治疗时,坚持不懈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坚持需要从下述多方面进行。
一、什么是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是一类综合的康复医疗,涵盖主动积极的身体、心理、行为和社会活动的训练与再训练,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在生理、心理、社会、职业和娱乐等方面达到较佳功能状态,并促进控制心脏病危险因素,阻止或延缓心脏疾病发展,减少再次发作的危险。通常,心脏康复通常分为三期:即一期,住院期间启动的康复或院内康复;二期,为期3-6个月的监督下的流动的门诊康复;三期,以家庭和健身房为基础的运动锻炼。
二、心脏康复的主要内容
1.饮食
可多吃优质蛋白食物、含维生素丰富的食品,部分患者还可服用保健营养品,以促进身体更好恢复。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少食多餐、不可过饱、避免暴饮暴食、避免吃辛辣刺激、油腻食物,避免吸烟和喝酒,以免影响手术后的恢复。
(1)优质蛋白食品:比如深海鱼、大虾、鸡蛋白、牛奶、豆制品、动物瘦肉等。
(2)含维生素丰富的食品:新鲜蔬菜水果能够提供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备降低血压、保护血管,降低冠心病和中风风险等功能。新鲜蔬菜包括芹菜、菠菜、西兰花、西生菜、西葫芦、冬瓜、黑木耳、海带、紫菜、香菇、金针菇等。新鲜水果包括苹果、香蕉、橘子、橙子等。
(3)保健营养品:比如脱脂奶粉、乳清蛋白粉、短肽型肠内营养液、氨基酸口服液等。
2.运动
(1)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逐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脏耐力。在康复过程中,可采取低强度长时间的训练方法。初期训练时间以每次30-40分钟为宜,也可以采取间隔训练,每次10-15分钟,一天2-3次。训练强度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5%。随着训练强度的逐步递增,可以每2-4周提高训练目标心率5%-10%。也可以逐步增加训练时间,每周增加5-10分钟。
注意:运动强度判断要结合心率监测,避免超强度;在有氧时,注意心悸、气短、头晕等不适,立即停训;初期训练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逐步增加训练量,避免过度;训练后及时补充水分,以免出现脱水情况出现;避免血糖过低时进行有氧运动。
(2)肌力训练: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但也不能过度进行力量训练,防止增加心脏负担。通常,可采用低强度、高重复次数的训练方法,一般重复次数为15-20次/组,组数为2-3组,如仰卧起坐、俯卧撑、深蹲等大肌群训练或弹力带、哑铃等器材辅助训练。
注意:在训练时要控制呼吸节奏,动作要缓慢平稳。保证充足的活动间歇时间,每组活动之间休息1-2分钟。
(3)有氧间歇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通过间隔训练的模式,交替进行低中强度的有氧运动和高强度的爆发力训练。
(4)器械辅助训练:具体指应用各种康复器材和训练设备,对心脏病患者进行功能恢复性训练,常用的器材有动态自行车、上下楼机、助步器、轻便哑铃、椭圆机、胸肌训练器材等。训练方法有①动态自行车:连续骑行10-30分钟,每分钟50-70转速,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0%;②上下楼机:模拟冲上MC 10-15级台阶的运动,每分钟100-120步频,保证双脚交替有序迈阶。练习12-15分钟,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70%-80%;③助步器:使用助步器反复行走练习15-20分钟,步伐频率每分钟90-120步,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④轻便哑铃及弹力带:进行肌肉力量训练,采取低负荷、高重复次数原则,每组15-20次,2-3组,组间休息1-2分钟。
注意:器械使用前应认真学习各个按钮、控制功效及运动程序;在医生指导下设定运动强度、频率、持续时间等参数。切不可擅自超量训练;训练过程中出现不适,应及时停止训练并向医护人员汇报。
3.戒烟
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吸烟是很多病人预后不佳的因素,特别是做过心脏支架的患者更应戒烟。假如单纯劝诫没有效果,就应考虑采取一些特殊的技术手段予以帮助。研究表明,烟草中的有害成分通过增加氧化应激和促进炎症状态导致脂质氧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进程。戒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在戒烟的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但重要的是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信念。你可以通过寻求支持、奖励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关注戒烟带来的积极变化等方式来保持积极心态。
4.药物
每位患者根据健康状况在术后服用的药物可能有所不同,但主要是以下四类药物:
(1)抗血小板药:比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
(2)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和改善动脉内斑块。
(3)控制心率的药物:最常用的为β受体阻滞剂,比如琥珀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4)ACEI或ABR类的药物:比如培哚普利、贝那普利、厄贝沙坦、氯沙坦等。
注意:药物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个性化制定,并需严格遵照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停药,并定期复查。
5.心理
心脏病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影响康复效果。心理护理通过心理干预和辅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其中,在实际心理干预中可通过:
(1)建立信任关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患者感到安全和舒适,有助于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
(2)倾听和理解:倾听患者的想法和感受,理解患者的需求和困扰,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
(3)尊重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尊重患者的选择和决定,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注。
(4)鼓励参与: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心脏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质量。
三、心脏康复的日常生活指导
(1)尽量减少心脏负担:避免惊吓和突然的精神紧张;运动要适度,避免多种运动叠加进行;服药前后保持安静状态。同时,要避免长时间连续驾驶,尽量不要在路况复杂的道路、高速路及夜间驾驶;如感觉不适,应立即停车观察
(2)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每天测量血压、脉搏、体重并做好记录;注意尿液的形状和次数。注意避免双重增加心脏负担的行为,如“饱餐后的运动”、“饮酒后的洗澡”等,尽量在完成一项后休息30分钟以上再进行另一项。
(3)起床时动作缓慢:慌张匆忙的起床,容易引起心肌梗死的发作;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同时,尽量养成每天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每天在同一时间睡觉、同一时间起床,积极进行身体运动;睡觉前1-2小时,调整室内灯光进入睡眠准备状态,减少睡前灯光或声音的刺激。
四、心脏康复的误区
1.把心脏病康复运动当剧烈活动
很多患者及家属误以为不进行任何运动更为稳妥,但实际上,适当的运动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医生通常会建议心脏病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适当进行心脏能承受的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轻体力家务等。但需要注意,运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增加猝死的风险。
2.忽视心脏康复的适应性
“心脏康复”有一定的适应性,并非人人皆可。但很多人误以为所有心脏病患者都适合进行心脏康复,实际上,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患者才能进行心脏康复。这些条件包括:肢体无障碍、不是疾病的急性发作期等。
3.对心脏介入手术的误解
有的人认为心脏介入支架是万能的,放置后就能永久保持血管通畅,从而忽视了饮食调整、规律服药和不良生活习惯的改正。这种误解可能导致病情复发甚至加重。
4.对心脏病的过度恐惧
有些人对心脏病过度恐惧,整天处于焦虑、抑郁状态,甚至盲目要求医生放置血管支架。但实际上,心脏介入手术都有其相应的适应症,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病情进行科学选择治疗方法。
5.忽视生活习惯的调整:
在心脏康复过程中,生活习惯的调整同样重要。但有些人可能忽视了戒烟限酒、保持排便通畅、避免情绪波动较大等生活习惯的改善,这些都可能影响心脏康复的效果。
总之,心脏康复是一项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病情的一项综合类康复医疗,患者及家属在选择心脏康复时要提前了解相关内容,并咨询专业医生制定康复方案,并严格坚持方案,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病情,延长患者生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