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骨科 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目的:探讨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应用关节镜半月板缝合术与半月板止点重建术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研究时间2022年1月-2023年12月,将时间段内医院收治50例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患者选作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25例,关节镜半月板缝合术)和研究组(25例,半月板止点重建术),观察对比两种手术短期疗效。结果:研究组膝关节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临床治疗,相比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半月板止点重建术短期疗效更加确切,可快速提高膝关节稳定性,促进膝关节功能改善。
【关键词】半月板止点重建术;关节镜半月板缝合术;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短期疗效
半月板后根损伤作为半月板损伤常见类型,通常患者会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需及时采取治疗,以修复半月板,促使功能恢复。当前临床治疗手术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和半月板止点重建术,均可以发挥出良好疗效,但在具体预后恢复方面存在差异。基于此,下文主要以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和半月板止点重建术短期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此次研究主要随机挑选2022年1月-2023年12月医院收治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患者为对象,病例数50例,按照手术方案进行分组,其中25例采取关节镜半月板缝合术患者设为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范围21-45岁,平均年龄(33.46±4.28)岁,左膝损伤13例,右膝损伤12例;25例采取半月板止点重建术患者设为研究组,男16例,女9例,年龄范围22-47岁,平均年龄(33.52±4.17)岁,左膝损伤12例,右膝损伤13例;两组患者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体位均为仰卧位,术前做好常规消毒与铺巾,麻醉方式选择椎管内麻醉,之后从前内侧位置进行入路,需要进行关节清理,同时借助关节镜开始有关检查,需了解髌上囊、内外侧隐窝及髁间窝情况,同时明确判断交叉韧带损伤程度,查看外侧半月板后根具体损伤情况。
对照组实施半月板缝合术,主要利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系统,通过边对边全内合技术,需针对外侧半月板后根主体、关节囊与残端实现充分有效缝合,并借助探钩检查稳定性。研究组实施半月板止点重建术,通过缝合钩进行缝合,在外侧半月板后根附着点后方1mm处确立胫骨通道的位置,引线穿过该通道并自另一端穿出,进而将外侧半月板后根妥善固定。随后对稳定性进行评估,若患者伴有垂直方向上裂伤等问题,则需采取缝合处理。
所有患者均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选用同侧自体腘绳肌作为移植材料。在胫骨端,将前交叉韧带重建的胫骨侧尾线与外侧半月板后根的缝合尾线打结并加以固定,在确认结构稳定性后,对切口进行缝合处理。
1.3观察指标
膝关节稳定性:通过轴移试验对膝关节稳定性展开评估,需以小腿内旋外翻位为主,之后给予膝关节适当轴压力,促使膝关节维持屈膝30°,若是在伸直过程中感受到错位复位感则说明伴有前交叉韧带损伤,结果记录是阳性(+),反之则是阴性(-)。术后膝关节功能通过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和Lysho1m膝关节评估,评分越高表示膝关节功能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SPSS23.0处理分析,X2、t检验,并用(n/%)(±s)表示,P<0.05,则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膝关节稳定性
通过试验结果统计,研究组术后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1术前术后轴移试验结果比较(±s)
组别 | n(例) | 术前 | 术后 | ||
- | + | - | + | ||
对照组 | 25 | 7(28.00) | 18(72.00) | 18(72.00) | 7(28.00) |
研究组 | 25 | 6(24.00) | 19(76.00) | 24(96.00) | 1(4.00) |
X2 | 0.1040 | 5.3571 | |||
P | 0.7471 | 0.0206 |
2.2膝关节功能
术后对比研究组IDKC、Lysho1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表2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
组别 | n(例) | IDKC评分 | Lysho1m评分 | ||
术前 | 术后 | 术前 | 术后 | ||
对照组 | 25 | 61.24±4.88 | 84.25±5.41 | 60.24±5.17 | 83.48±6.74 |
研究组 | 25 | 61.38±4.96 | 88.63±6.39 | 60.38±5.28 | 89.85±5.76 |
t | 0.1273 | 3.3086 | 0.1198 | 4.5441 | |
P | 0.8991 | 0.0014 | 0.9049 | 0.0000 |
3 讨论
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在半月板损伤类型中比较常见,一旦发生会给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需积极采取措施治疗。在临床外科技术快速进步下,当前针对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半月板缝合术及半月板止点重建术,两种手术方式均可以发挥出各自优势,具体疗效存在一定差异。
通过对比本次临床短期疗效可见,研究组膝关节稳定性试验评估上,术后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这也体现出半月板止点重建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稳定性。原因分析:膝关节外侧半月板后根部对于保持膝关节轴向稳定性至关重要,一旦外侧半月板的后根部遭受损伤,可能会导致胫骨向一侧滑动。通过实施半月板止点重建术,可以有效治疗损伤,使膝关节恢复到正常状态,确保膝关节轴向稳定性。半月板止点重建术有助于在胫骨平台上重建半月板后根解剖结构,手术方式属于原位固定,有助于恢复半月板力学功能,使半月板恢复到生理性生长水平。
综上,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进半月板止点重建术短期疗效更为显著,可提高关节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齐岩松,吴海贺,周慧文,张鹏飞,包呼日查,王永祥,魏宝刚,马秉贤,徐永胜.关节镜下2种术式治疗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短期疗效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3,23(6):462-468.
[2]刘振鲁,卞为伟,纪小孟.半月板止点重建术和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术治疗外侧半月板后根损伤的效果比较[J].大医生,2024,9(1):84-86.
[3]李祥,丘志河,廖小青,谢卫勇,黄刚,柳海峰.经胫骨隧道止点重建治疗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的临床疗效观察[J].骨科,2021,12(3):248-253.宜昌市科技创新医疗卫生项目(A22-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