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08
/ 2

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与实践

夏思昌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太公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广元     628024

提起“养生保健”,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寻求各种养生保健的方法。养生保健不仅是生病后的调理,更是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良好作息和心理调适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传统中医文化对于养生具有颇丰的经验,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现代养生更为注重科学与实践的结合,倡导针对性、个性化的保健方案。小编针对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通过积极的生活习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从而实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效果。

·了解中医药养生保健

养生保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受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影响,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对健康长寿和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不断加速,养生保健日益受到关注。尤其随着各种因素导致的全民亚健康指数上升,国家和社会对预防治疗和养生保健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医药养生保健是指运用中医理论和中药资源,通过调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以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养生保健不仅仅是生病后的调理,更是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良好的作息和心理调适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在传统文化中,养生概念源远流长,诸如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气血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医药养生保健内容主要涉及中药养生、饮食调养、运动养生、针灸推拿、心理调适等。

·中医药养生保健的内容

1、中药养生

中医药养生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实践经验。几千年来,中国的医药学不断发展,不仅积累了多种保健药物,也创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延年益寿的方药。《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该书对汉代以前的药物理论和治病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共记载的药物种类有365种,包括上、中、下三品。上品药物被认为不老延年、是轻身益气的良药,表示相关药物中具有延年益寿的重要成分,共记载165种。《伤寒杂病论》由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记载了多种补养抗衰老方剂,如薯祯丸、黄芪建中汤、肾气丸,相关方剂被沿用至今。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药能怡神养性,以资四气”,详细乌麻散、地黄丸、熟地膏等延寿中药方剂。宋、金、元时期,随着《圣济总录》、《太平圣惠方》、《妇人大全良方》等著作的出现,许多延寿方药被整理和记录,如“神仙服”、“巴戟丸”、“益寿地仙丸”、“二精丸”等,相关方剂为后世的抗衰老研究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是将药物的分类和应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书中共记载了1892种中医药,其中抗衰老药物有253种,延寿方剂由83类。这些历史文献和药方不仅反映了中医药在延年益寿方面的深厚理论基础,也为现代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2、饮食调养

“民以食为天”是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重要共识,充分凸显了食物在人民心中的核心地位,不仅表示饮食属于生存基本保障,同时也是经济、社会、文化的基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饮食不仅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行为,更是家庭、社会和文化联系的纽带。古人认为,国家的强盛与否、社会的稳定与否,均与人民的饮食状况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食的意义也不断丰富,“民以食为天”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反映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现代社会对于饮食科学与健康问题的重视度不断提升,营养均衡、食品安全等话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3、运动养生

运动养生是指通过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人类生命活动中的运动特征,因此积极提倡运动养生。体育运动养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受到了高度关注,如《庄子·刻意》中提到“吹煦呼吸,吐故纳新”,强调通过调节呼吸来促进身体健康。同时,文中提到的“熊经鸟伸”,也是提醒人们要通过运动来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吕氏春秋》明确了运动养生的意义,引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通过流水和灵活的门轴来解释运动的重要性,强调身体形与气的关系,指出不运动会导致气滞,影响健康。

4、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均为中医药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在调节身体功能、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针灸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入细针,结合艾灸进行治疗,可调节气血流动、平衡阴阳,具有疏通经络的功效,且现代医学能够刺激周围神经,促进内啡肽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从而缓解疼痛、减轻压力。此外,针灸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升抗病能力,在改善情绪、失眠方面同样具有显著效果。推拿通过按、压、揉等手法作用于人体表面,可刺激肌肉、经络和穴位,进而实现舒筋活血、疏通经络的效果,适用人群较广泛,目前已经成为人们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内容。

5、心理调适

中医将人们的心理活动统称为“情志”,认为情志是人接触或认识客观事物时的本能反应,因此合理的情志被视为人体健康的重要环节。诸子百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对情志养生进行了分析,《管子·内业》被认识最早的心理卫生论著,提出了“定心”、“善心”、“全心”等心理状态,均为视为内心修养的标准。情志养生鼓励人们进行自我反思和内心修养,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帮助个体更好理解、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小结

中医药养生不仅关注身体健康,还强调心理和情绪的调节,是一项系统的健康管理模式,适用于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

夏思昌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