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护理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11-12
/ 2

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护理研究进展

王茵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 陕西安  710032

摘要:人类大脑是神经功能和思维形成的主要器官,很多医学科普文章都将脑部称之为人体的“指挥官”,当人遭遇严重脑外伤后,脑部组织与结构也会遭到破坏,其中大部分成功救治的脑外伤患者或多或少存在部分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常见的包括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严重脑损伤可能会对导致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对社会与家庭造成极大负担,因此神经外科对于脑损伤治疗的第一要义是恢复患者意识并修复受损脑组织,后期康复则期望达到恢复正常神经功能的目标。肢体功能障碍是脑损伤症状或后遗症的一种,肢体运动功能的丧失会极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剧患者自卑、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因此医院应重视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过程,采取针对性训练方法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最终恢复生活自理的能力。据调查显示,脑损伤患者的偏瘫以及生活功能障碍现象是能够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进行修复的。另外护理人员在实施康复护理时也应关注患者情绪与心理的变化,给予其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增强其功能训练的信心。本文将针对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措施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脑损伤;功能康复;肢体功能;护理进展

引言部分

脑外伤和脑出血是脑损伤中最为常见的病因,而脑损伤的幸存者常常面临着明显的残疾问题,他们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难度较大,需持续神经修复治疗以及功能康复训练的配合才能够改善功能缺损现状[1]。因此康复治疗与护理成为了脑损伤患者治疗的重要内容,但我国当前针对脑损伤的康复护理更多地侧重于早期的神经内科护理,而在恢复期和维持期的康复护理方面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两个阶段康复护理的重视和投入,以更好地帮助脑损伤患者恢复健康。目前常见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旨在促进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一、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护理

  1. 功能评估与康复计划制定

医院需建立早期肢体功能康复小组,由主治医师、护士、康复师、营养师等共同参与工作,并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定期评估,实现康复计划的动态调整。不同患者在康复训练中的表现也是不同的,有的患者进度较快、恢复速度也快,有的患者在不同康复阶段的表现不同,因此统一、固定的康复训练计划是无法满足患者康复需求的[2]。对此,护士应定期针对患者现阶段康复效果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实际的康复训练效果,掌握患者动态变化信息并根据实际信息调整之后的康复训练计划,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康复计划的针对性,也才能够最大程度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效率。

  1. 翻身动作训练

翻身是患者早期肢体训练中的简单动作,研究显示患者健侧卧位时能够依据自己的疲劳或疼痛感知主动翻身,自主改变患侧位置。但如果患者处于仰卧位则无法再外力不介入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体位,因此翻身训练的重点在于从仰卧更换为健侧卧位。有学者[1]针对脑损伤患者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护理的研究指出,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使用正确的翻身动作,即屈肘后利用健侧上下肢的力量促使躯干旋转,变换位置或调整体位[3]。在简单的翻身训练期间,护理人员还可鼓励患者进行一些辅助动作训练,包括抬臀、收腹等,重点训练腰腹部肌肉力量,加快患者功能康复。此外,护理人员还应从旁协助,设置床档,避免患者跌落受伤。

  1. 坐起训练

待治疗后5~7天患者病情稳定之后,便可开始进行坐起训练,这有助于预防坠积性肺炎和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研究显示[2],坐起训练初期最好适当抬高患者床头,保持30~45°,之后逐步增加角度,直至达到80度。同时,患者坐起训练的时间也应逐渐延长,从最初的5分钟、10分钟,逐渐增加至30分钟。一旦病人能够持续坐稳30分钟,便可开始训练其坐位的耐力。当病人在无靠背的情况下能够自行保持坐姿稳定时,就可以进一步开展平衡训练。具体方法是在病人坐稳后,由两侧交替推动病人,以训练其保持平衡而不倒下的能力。若病人能够成功完成这一训练,说明其已具备了一定的躯体平衡能力。每日可进行3次这样的训练。训练初期坐起时间不应超过30至60分钟,并且每隔15至30分钟应有15秒的重量转移时间。对于无法独立完成重量转移的病人,需要他人每隔1小时协助进行30秒的重量转移。

二、恢复期肢体功能康复护理

  1. 站立训练

待患者肌肉力量和强度有所恢复后即可开展站立训练,开始时应让患者依靠墙壁或扶拐尝试站立,坚持10~20s即可,至患者站立轻松后可尝试无依靠站立,并之间过渡至步行[4]。对于日常使用轮椅的患者,护理人员可指导其在轮椅上使用双手向上撑起自己的身体,离开坐位后站立。

  1. 步行训练

步行代表着肢体功能康复的初步胜利,这也是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护理人员应保持耐心,避免催促患者长时间步行或过早负重步行,否则可能会对其康复成果造成损坏。一般在完成主动屈伸膝、站立平衡训练之后开展步行训练。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站立并分解步行的动作,讲解步行的技巧,如身体重心的转移、单腿动作、单腿站立等,待患者掌握单独动作之后可尝试连贯的前后走、转身侧方走等

[5]。护理人员在这期间应做好保护措施,让患者在病房内短距离行走,逐渐增加负重和训练时长,待其运动平衡能力恢复后可尝试上下楼梯。

  1.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由护理人员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患者评分,若分数不足20分则以简单的生活动作为训练内容,包括投球、套圈、拨算珠等,熟练后可发展至穿脱衣物、使用餐具等;若评分高于20分则应提升训练难度,增加自主用餐、大小便、洗澡等活动,促进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受神经功能障碍后遗症的影响,脑损伤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也需长期卧床休养,此时常规的临床护理措施重点放在病情监测、药物指导等方面,忽略了患者因卧床出现的骨骼压力增加、负面情绪加重等问题。对此,护理人员应开展早期康复护理,重点关注患者肢体功能,通过早期运动训练激活大脑皮质神经冲动,预防深静脉血栓、早期肌肉萎缩,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韦颖.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 29 (15): 128-130.

[2] 李慧. 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对脑损伤后遗症期患者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 (05): 176-177.

[3]冯真真,王德强,王群,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促醒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22,28(5):31-34.

[4]李小姣.反馈式康复护理对卒中后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评分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9):1579-1581.

[5]岳泓玲,刘玲.激励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护理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疗.2021,(10):119-121.

[6]李兵,乔鹏,武宏杰.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凝血功能障碍与疾病严重程度和肝功能的关系[J].创伤外科杂志.2020,(6):447-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