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房屋征收服务中心 017000
摘要:拆迁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本文聚焦拆迁区改造中的土木工程规划与城市更新政策协同问题,在分析拆迁区土木工程规划特殊性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拆迁区改造在原有居民安置补偿、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社区品质提升等方面面临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制定统一规划导则、加强部门联动、完善安置房建设与公共服务配套等协同策略,以期实现规划、建设、管理的一体化推进,达到拆迁区整体功能品质的提升。文章强调,拆迁区改造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尊重历史、彰显特色、造福民生中实现城市更新,并展望了未来优化方向,为新时期城市有机更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拆迁区改造;土木工程规划;城市更新;协同机制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其中,拆迁区的改造与更新尤为棘手。一方面,拆迁区往往存在用地性质混杂、建筑功能不合理、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亟需进行系统性的土木工程规划;另一方面,拆迁区改造涉及原有居民的安置补偿、社区品质提升等深层次的城市更新议题。如何协调土木工程规划与城市更新政策,实现拆迁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将聚焦拆迁区改造,剖析土木工程规划与城市更新的互动机制,探寻统筹兼顾、多方共赢的协同路径。
一、拆迁区土木工程规划的特殊性
(一)拆迁区的用地性质与开发强度控制
拆迁区在城市中通常占据重要的区位,但其用地性质往往比较混杂。工业遗存、违章搭建与居住、商业、公共服务等功能交织在一起,给土地利用与开发强度控制带来难题。再加上拆迁区原有的地块边界、道路肌理不规则,地块细碎破碎化,这些都对土木工程规划提出了特殊要求。规划首先需要对拆迁区的用地现状进行详细调查,掌握各类用地的数量、分布与权属状况,在此基础上理清地块边界,优化用地布局,对开发强度进行合理调控。通过“解破题”与“转未题”,为拆迁区未来更新奠定良好的用地基础。
(二)拆迁区的建筑功能置换与优化配置
拆迁区现状建筑功能往往无法适应未来发展需求,土木工程规划需统筹考虑建筑功能的置换与再组织。一是要结合城市发展目标和片区定位,科学确定拆迁区未来的主导功能,合理引入居住、商业、办公、文化等业态,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社会效益;二是要依托现状建筑,充分挖掘既有空间潜力,通过加建、改建、内部调整等多种方式,实现建筑功能的优化配置,延长建筑生命周期;三是要预留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满足未来人口增长和社区发展的需求,为拆迁区品质提升奠定基础。
二、拆迁区城市更新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原有居民的安置补偿与权益保障
拆迁区改造往往涉及大量原有居民,如何做好居民安置补偿,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实践中,由于利益主体多元、补偿标准不一、安置渠道有限等原因,矛盾冲突时有发生。个别地区还存在强制拆迁、暴力驱赶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居民的根本利益。同时,少数原住民对拆迁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提出过高补偿要求,加大了协商难度。如何在尊重居民意愿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补偿安置方案,并提供就业指导、创业扶持等配套举措,帮助失地居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拆迁区城市更新必须面对的挑战。
(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不足
改造前的拆迁区,由于长期缺乏有效投入,公共服务设施往往十分匮乏。道路破损、管线老化、垃圾遍地、公厕简陋,学校、医院、文体场馆等更是凤毛麟角。而拆迁改造后,虽然区域面貌焕然一新,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仍然跟不上居民的实际需求。一些地区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片面注重商品房开发,压缩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还有的虽然预留了设施用地,但缺乏配套的建设资金,导致设施迟迟不能建成投用。公共服务设施的欠账,直接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拆迁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三)社区品质提升与特色塑造不
拆迁改造为塑造崭新的社区形象提供了绝佳契机,但由于观念滞后和投入有限,一些地区往往满足于通过“外科手术”改善硬件设施,而忽视软环境的营造。社区缺乏公共活动空间,邻里互动缺失,公共文化生活匮乏,整体氛围沉闷压抑。同质化、千篇一律的表象之下,是特色不鲜明、内涵不丰富的现实窘境。当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打造充满人文关怀、富有地域特色的和谐社区,已成为拆迁区更新的应有之义。唯有从硬件设施向软性服务延伸,从外在空间向内在品质拓展,真正激发社区活力,拆迁改造才能实现由表及里的全面提升。
三、土木工程规划与城市更新的协同策略
(一)制定统一的规划设计导则与技术标准
规划引领是推动拆迁区改造的关键举措。特别是在多方利益交织、多元诉求并存的复杂背景下,亟需一部统一的规划设计导则,为改造行为提供基本遵循。导则应明确拆迁区改造的基本原则、规划分区、用地布局、开发强度、建筑风貌等控制性要求,
并通过技术标准的细化,对道路交通、市政管网、公共服务、环境景观等作出针对性规定。导则的制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历史、彰显特色的理念,在专业把控、公众参与、部门会商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规划的科学性、操作性与约束力的统一。尤为重要的是,导则一经确定,就要作为各相关行为主体的基本准则,在事前审批、事中监管、事后考核的全过程中得到严格执行,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改造行为轨道。
(二)加强多部门联动,形成规划、建设、管理的协同机制
拆迁区改造涉及规划、国土、建设、房管、民政等多个部门,如何打破条块分割、推动部门联动,是确保改造成效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进一步厘清部门间的权责边界,按照“总体设计、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的原则,形成分工明确、协调有序的工作机制。如在规划引领下,由国土部门出让土地,建设部门组织实施,房管部门负责回迁安置,民政部门做好社区管理与服务,各相关单位按照统一部署各尽其责。另一方面,要创新体制机制,在市区层面成立专门的拆迁改造指挥部或领导小组,加强对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同时探索设立项目管家,推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规划、建设、管理等各阶段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改造有序推进、步调一致。
(三)完善安置房建设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妥善安置原有居民,是拆迁区改造的基本前提。对此,要本着以人为本、确保居民利益的原则,因地制宜拿出务实管用的安置方案。对有意愿就地安置的居民,要及时建设安置房予以周转,新建安置房要在区位、面积、户型等方面最大限度满足居民需求;对选择货币化安置的,要按照统一标准给予合理补偿,并提供购房、租房等多样化选择。同时,要加快安置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合理布局社区服务中心、便民市场、教育医疗、文体活动等设施,并将设施建设进度与安置房建设同步考核、同步推进。要创新服务供给模式,研究政府购买、社会力量参与的机制,提高设施的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唯有做到安居与乐业并重,拆迁安置才能真正赢得民心、成为民心工程。
结论
拆迁区改造是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发展内涵的重要抓手。土木工程规划与城市更新政策的深度协同,既是拆迁区改造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多方共赢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区域实际,精准施策、综合治理、系统优化,最大限度释放拆迁区发展潜力。具体而言,要加强改造的顶层设计,健全部门联动机制,优化安置方式,完善公共服务,注重内涵提升,塑造特色形象,切实把拆迁区打造成展现城市温度、凝聚人文关怀的幸福家园。这不仅有利于改善拆迁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必将为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未来,仍需在体制机制、技术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创新,不断提升拆迁区改造水平,让城市有机更新在传承历史、服务当代、引领未来中实现新的作为。
参考文献
[1]何志武,肖星. 超大城市老旧社区更新治理的经验教训及对策探究——以重庆市民主村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姚迈新. 以规则治理重构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基于广州L城中村改造的研究[J].行政与法,2024,(10):118-128.
[3]吴文聪. 繁华大都市老城区房屋拆迁改建规划新理念[J].建筑设计管理,2023,40(02):61-64.
[4] 夏福君, 刘叙霆, 朱云昕, 刘玉超.城镇化背景下拆迁安置社区规划策略研究——以山东省龙海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A].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住房与社区规划)[C].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019: 95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