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桥学院 201306
【摘要】 贫困生就业问题是民办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是高校思政教育和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结合辅导员工作案例,立足就业实际,引出针对贫困生就业帮扶具体问题的关键点、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帮助学生树立求职信心,实现顺利就业。
【关键词】精准施策 高校贫困生 就业帮扶
多年来,上海建桥学院商学院始终坚持以生为本,把毕业生的职业成长和个人发展放在首位,建立了贫困生群体帮扶工作台账,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进行多方位、多举措的精准帮扶。尤其近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屡创新高,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作为辅导员工作职责之一,本文选取贫困生就业帮扶实际工作案例,通过分析个案现象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和经验启示等,以期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保驾护航。
一、案例简介
王小汪(化名),男,2023届上海建桥学院商学院会计系毕业生,贵州生源,英语基础较为薄弱,未通过英语四级,专业课存在挂科,考研失败。该生家庭经济困难,父母以务农为主,母亲身患残疾,妹妹目前高中在读。该生学费和生活费主要来自生源地贷款和平时的勤工助学。该生性格较内向,与同学交流较少。辅导员一直关注该生成长,时常找其谈话。该生在大三时决定考研,没有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招聘会,也耽误了毕业论文的进度,导致学业难以完成,考研最终也以失败告终。后进入就业市场,阻力重重,产生消极就业情绪。
二、案例定性分析
通过与小王同学的多次交流,综合表现情况,可将此案例定性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问题。该生就业消极主要是由个人心理特点、家庭环境、考研失利、毕业困难及疫情、就业环境等因素综合导致,具体分析如下。
(一)性格内向,悲观消极
小王性格偏内向,不善言辞,与老师和同学沟通较少,喜欢独来独往,不愿寻求他人帮助。小王高中时成绩优异,但高考发挥不好,自信心受打击,入学后心态一直不能放平,经常与到公办院校就读的同学比较,不良情绪围绕,引发对自身的不满。长期受负面情绪的影响,产生了烦躁焦虑、自卑怯懦、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二)家庭环境不好,社会支持缺乏
通过与家长多次沟通,了解到其父母在当地务农,父母受教育水平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没有广泛的社会关系,父母对其学业平时很少过问,在学习、工作及未来规划等方面也不能为其提供良好建议;平时对小王的关心关爱也不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获取到的社会层面资金、情感等方面的支持也不够。社会支持资源的缺失也容易导致其心理障碍,不自信、焦虑等。
(三)考研失败,毕业困难
该生在大三上学期准备考研,但课程学习、重修和考研复习时间冲突,大大增加了备考难度。考研失败和挂科浇灭了该生仅剩的学习动力,导致其就业迷茫,对未来失去信心。看到其他同学不是考研成功就是将顺利毕业,该生更加迷茫与焦虑,不知未来何去何从。
(四)环境变化、机会减少
受考研影响该生大四上学期全部时间被占用,下学期返校后需在两个月内完成毕业论文、实习、重修等,压力重重,更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找工作中。2023年就业大环境发生变化,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失业率攀升,大量企业裁员倒闭,就业机会减少。
三、问题关键点
根据该生实际情况和在就业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需要采取相应对策。首先,辅导员对该生进行了全方位了解,包括学习、求职及生活状态,并与其建立良好的沟通基础;其次,辅导员主动找该生开展就业咨询,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业目标;再次,通过与家人沟通,促使家人间多交流多关心;并且辅导员根据该生特点,帮助其制作简历、模拟面试,提升求职技巧;然后,借助班干党员力量,增强与同辈群体交往的能力,走出校门寻找工作机会,使其性格逐渐开朗,能够独立走向社会。最后,利用学校已有的校企合作资源,使其顺利就业。总之,协助该生增强求职信心,改善人际关系和内向封闭的心理,促进其更快地融入社会;分析形势,精准定位,提升其面试技巧和就业能力;加强规划,明确方向;并利用学校拥有的校企合作资源,为其提供一系列的就业教育和就业援助,促使其顺利就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所在。
四、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
(一)共情教育,重塑信心
辅导员运用谈心谈话法,全面了解小王的性格、行为习惯以及学业和实习等情况。发现小王看上去阳光,但实际有自卑心理,导致无法准确定位自己。辅导员引导小王结合当前形势调整就业期望,继续修改并投递简历。同时以过来人身份讲述自己曾经的就业困惑,帮助其卸下心理包袱,使其认识到目前只是人生小挫折。随后帮助该生梳理学业情况,明确未来目标:毕业一年内参加重修考试,顺利毕业同时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二)分析形势,精准定位
辅导员在充分了解小王的就业意向后,鼓励其重新评估自身优劣势,找出自己与岗位的差距,及时调整职业价值观,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再次确认求职方向,并制定求职计划。辅导员帮助其分析了当前就业大环境不容乐观,要先就业后择业,又帮其总结了前期求职失败的具体原因。针对不同的公司和招聘需求投递不同简历,练习面试技巧。经过多次实践,小王的求职技巧不断提升,逐步建立自信。
(三)发动朋辈,加强帮扶
在就业帮扶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班干、党员的模范作用,将已经落实了工作单位的班干、党员与贫困生结对。帮助该生进行简历修改、面试指导,点对点招聘信息精准推送等,传授自身求职成功经验,鼓励小王主动与企业取得联系,有针对性地投递简历,提高求职成功率。
(四)加强规划,明确方向
根据该生实际情况,鼓励其先就业后择业,先掌握谋生技能,后提升就业能力。一是在上海工作,为方便毕业一年内回校重修学习;二是选择中小型企业,努力成为技能型人才。基于此,辅导员为其推荐了几家有用人需求的校企合作单位,希望企业给该生一个学习实践机会。通过简历筛选、笔试、面试,最终有两家企业决定录用该生。
五、经验与启示
(一)不断提高贫困生心理素质
部分贫困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很自卑。目前,民办高校都设有心理健康中心,辅导员可充分利用该平台开展心理咨询,及时发现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第一时间排解。平时多鼓励学生积极向上,用乐观心态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勇敢面对求职过程中的挫折挑战。
(二)不断提高贫困生就业能力
部分民办院校的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和人生目标,认为自身在求职竞争中不占优势。辅导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方式,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分析自身优劣势,提高求职技巧,明确就业方向。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树立求职自信。帮助学生适应职场和社会,提升就业综合能力。
(三)不断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民办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招生率。辅导员应不断提升就业指导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实现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提高就业指导效果的广度和深度;另外,加强贫困生信息的收集整理,运用互联网平台,精准匹配,进一步提高求职成功率也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