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木林县芒热乡人民政府857120
摘要:牛巴氏杆菌病是牛群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疾病主要是因为牛巴氏杆菌病毒引发的,有着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征。如果没有明确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病原因,为做好巴氏杆菌病的日常防控工作,还会对养牛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我国养牛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主要就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实验室诊断等方面探讨了牛巴氏杆菌病,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期减少该疫病的发生流行率,保障整体养殖效益。
关键词:牛巴氏杆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
巴氏杆菌病是因为巴氏杆菌感染诱发的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我国将该类疾病归类到二类动物疫病的范畴内,一旦该疫病爆发,对养牛效益势必会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牛群养殖呈现出规模化与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在牛养殖中更容易遭受到牛巴氏杆菌病等疫病的影响,严重威胁到牛的健康生长与养殖效益。因此牛养殖人员要加强对牛巴氏杆菌病的重视力度,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确保在短期内实现疾病的控制,将牛巴氏杆菌病所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对我国牛养殖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意义。
一、流行病学
巴氏杆菌本质是一种革兰氏阴性不动杆菌,该病菌的长度为1~3μm,宽度约在0.5~0.7μm,病菌主要呈现出短杆或者卵圆性状。巴氏杆菌病的传播路径比较多,消化道、呼吸道、皮肤以及黏膜组织均可能诱发该疾病。牛在感染病毒之后,巴氏杆菌还会分泌出多糖胶囊,避免牛体内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攻击。作为一种兼性厌氧菌,巴氏杆菌病毒对氧气的敏感性比较高,该病毒在20~40℃的温度下活性比较高,在牛的粪便以及各种体液中均可以存活比较长的时间。
在巴氏杆菌进入到体内之后,会形成含有杆菌的脱酸内体,降低免疫系统对病菌造成的损害。在抑制了巨噬细胞的正常功能后,会直接干扰到宿主的正常免疫反应。一般在巴氏杆菌病发生之后,在牛的体内会出现多种炎症反应,对多个器官以及组织结构均会造成一定的危害。而且在诱导细胞凋亡之后,还会在体内形成一些毒性代谢性的产物,出现牛体功能紊乱以及组织病变等,严重情况下会危害到牛的生命健康。带病牛以及带菌牛均是牛巴氏杆菌病的传染源,在带病牛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尸体中均会携带有大量的病菌,并会导致健康牛受到感染患病。所有年龄段的牛均可能感染该疾病,其中犊牛与青年牛更容易感染该疾病。在牛群饲喂期间,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或者卫生条件比较差时,势必会诱发牛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导致牛巴氏杆菌病的感染风险增加,危及到牛群的养殖效益。
二、临床症状
(一)急性败血型
在出现急性败血型的牛巴氏杆菌病后,病牛的体温会快速升高,达到42℃左右。病牛的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呼吸急促。在病情进展下,病牛还会出现下痢、腹痛等临床症状,并会出现水样粪便。在粪便中会夹杂有粘液与血液等。急性败血型疾病的病情进展比较快,在患病1~2d后,部分病牛会出现死亡。
(二)水肿型
对水肿型的患病牛,在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头颈部的水肿情况,并会出现倒地不起与呼吸不顺畅等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病牛的胸部以及下腹部部位会出现弥漫性的炎症反应。对患病区域触摸,可以感受到明显的肿块。一般水肿型的患病牛发病时间会持续3~14d,在经过治疗之后就可以恢复健康。
(三)肺炎型
肺炎型病牛的临床表现比较明显,患病牛会出现流脓性鼻炎的情况,患病之后在头颈部位会出现不自觉前伸的情况,并伴随有咳嗽、呼吸困难与呼吸音变强。在疾病疼痛影响下,病牛还会表现为坐立不安与食欲减退症状。在肺炎型疾病发生后,部分病牛会出现死亡情况,部分病牛则会发展为慢性肺炎,患病持续时间在30d以上。肺炎型牛办事杆菌病多发于2周龄以下的幼牛,还会在染病之后7d左右就出现死亡情况,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病理学变化
在巴氏杆菌肺炎疾病发生后,首先会在肺脏位置发生病变。对病死牛的肺脏解剖,发现肺泡壁出现充血与水肿症状,并且在肺泡内会渗出大量的红细胞以及纤维素。在病情不断进展的情况下,肺泡部位会出现纤维素性的坏死症状,肺间质会明显变硬,并会出现肺叶实变等临床症状。在肺炎灶周围可以见淋巴细胞,浆细胞。
在病毒侵染了脾脏部位之后,脾脏位置会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情况,在白髓以及红髓部位均会出现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表现为淋巴细胞与浆细胞增多。其次脾脏部位的窦状腺板块,对患病牛进行解剖,可以见明显的肝细胞变形与坏死情况,在汇管部位的炎症细胞浸润情况严重,肾脏部位可以见明显的肾小球充血以及炎症因子浸润的情况。
四、实验室诊断
(一)染色镜检
在对牛巴氏杆菌病的患病牛进行实验室诊断时,需要先选择病灶样本部位进行染色镜检处理。一般病灶部位多是淋巴结与肺组织等,技术人员要遵循无菌操作的要求,对病灶组织样本进行无菌采集,随后放入到无菌容器之中。在染色镜检时,要通过医用棉签将病灶组织样本均匀涂抹在玻片上,完成后放在通风部位晾干,在病灶部位处理完成后再洗涤盘内进行革兰氏染色,为后续镜检操作奠定良好基础。在病灶部位革兰氏染色时,流程有紫水苏液染色、碘液固定、乙醇脱色与苏木精染色等。完成革兰氏染色处理后,要在显微镜下对病灶情况详细观察,如果有紫色粗短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则可以初步判断感染了牛巴氏杆菌病。
(二)分离培养
进行实验室诊断时,要从病牛的血液、淋巴结以及暖巢等病原体常存在的组织入手,进行体液或者病毒样本的采集。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稀释处理,随后放入到可用于培养的细菌悬液中,在完成上述处理后,要将样品均匀涂抹在琼脂平板上,随后放入到培育箱内,在37℃温度下孵育48~72h,在形成菌落之后判断是否为巴氏杆菌。巴氏杆菌的菌落直径约在1~2mm,呈现出中央高,周围洼陷的情况。菌落群前期成才能为乳白色或者淡黄色,随着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变成灰白色。
五、防控措施
(一)治疗措施
在牛群养殖中一旦发现牛巴氏杆菌疫病,需要及时对患病牛进行隔离,不得与健康牛同圈饲养。在隔离完成后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干预。对巴氏杆菌病引发的疫病要先进行药敏试验,随后根据试验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在确诊为巴氏杆菌病之后,对症状比较强的患病牛可以口服磺胺嘧啶治疗,每次口服0.1g,每日两次,连续用药三天。对症状比较严重的患病牛,需要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药物选择磺胺嘧啶钠注射液,药量为0.1ml/kg,每日注射两次,进行为期3天的治疗。为了提高对患病牛的治疗效果,可以选择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搭配应用20%安钠咖注射液20ml以及10%维生素C注射液10ml。在混合之后应用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能让患病牛的临床症状得到快速的缓解,为后续治疗奠定良好基础。一般在用药治疗3~6d之后,即可让患病牛的病情得到控制。
除了西药治疗外,也可以应用中医疗法对患病牛的病情进行控制。一般可以选择有着清热解毒以及燥湿利水功效的中草药,比如可以应用加味白头翁汤进行病情的治疗。这一药方中包含有白头翁20g,秦皮、黄柏、芍药与黄芪各10g,葛根、槟榔15g,黄连、木香与甘草5g。在确定中医药方之后,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每日用药1剂,在用水煎服之后分上下两次进行服用,实现对患病牛病情的控制。
(二)做好养殖环境管理
在牛规模化养殖中,养殖人员要树立良好的养殖观念,做好对牛群养殖环境的管理工作。通过加强环境管理的方式,能为牛群营造干净整洁的生存环境,从传播源头上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与传播情况,降低牛巴氏杆菌病等疫病的传播风险。在养殖环境管理中,首先要对养殖场内的污物、粪便以及各种废弃物及时进行处理,让养殖场地处于干净整洁的状态下,减少病原微生物滋生与传播情况。此外要做好水槽、食槽等区域的定期清洁与消毒工作。结合养殖场的设置情况,定期对养殖场内的饲料器具、饮水设施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剂要选择对牛群无刺激的种类,还要定期更换消毒剂的种类,避免细菌出现耐药性。定期消毒能有效杀灭各类微生物,阻断巴氏杆菌病毒的传播路径。在消毒处理中要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进行作业,保障消毒工作的全面性与彻底性,为牛群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其次需要做好养殖区域内的温度与湿度控制,基于当地的气候情况选择针对性的气候调节模式。比如在夏季要定期进行通风和干燥处理,寒冷的冬季则要采取必要的保暖措施,为牛群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避免温度应激刺激下出现的机体抵抗力降低问题,降低疫病的发病概率。最后还要合理调整牛群的养殖密度,养殖人员要根据牛群所处生长阶段以及日龄情况,合理调整养殖密度,不得出现养殖过密的情况。这样能减少疫病的发生与传播,为牛群营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三)做好饲喂管理
通过提高饲喂水平的方式,能让牛群自身的抵抗力不断增强,在减少各类疾病发病风险基础上,有助于提高牛群的养殖效益水平。养殖人员在日常饲喂工作中,首先要为牛群提供优质的饲料。在基于牛群所处时间段基础上,合理搭配各种饲料,确保牛只生长所需各类营养物质的基础上,让牛群的体质以及免疫能力也能进一步增加,降低牛群患病的发生概率。在饲料的选择中,要求饲料品质良好,不得将腐烂或者过期的饲料用于牛群喂养中。饲料中还要包含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微生物以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可以满足牛群在多个生长阶段中的发育需求。对于处于孕期、哺乳期等关键时期内的牛群,要特别注重饲喂工作。在基于不同时间段内的生长需求,对饲料中的蛋白质、维生素等含量适当调整,提高牛群的生长效率。最后在饲喂过程中,要保持饲喂工作的定量和定时性,让牛群在规定时间内进食。这样能提高饲喂的合理性,避免对牛群造成的应激反应,降低疫病的发生。在饲喂管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牛群的育肥情况,在育肥不佳的情况下,要合理调整饲料的组合成,提高饲喂管理工作效果,降低疫病的发生,提高牛群养殖效益。
(四)做好科学引种与检疫
目前在规模化养殖中,养殖户多是通过引种的方式来扩大养殖规模。但是引种期间会让牛群与外部环境直接进行接触,疫病发生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养殖人员要加强对引种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做好引种环节的检疫工作。在引种之前,养殖人员要做好牛群的合理选择,避免在疫区引种牛只,并要严格执行引种的标准与相关程序,减少引种过程中产生的疫病爆发情况。在引种之后要做好引进牛的全面和系统化检疫工作,通过专业仪器设备,确保引种牛身上没有携带任何的病原体与病毒后才能进行后续引进。在牛群检疫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检疫工作流程,对引进牛的身体情况、血液、体液以及病原体携带情况进行全面与细致的检查,在检疫中一旦发现有疫病,需要立即停止后续的引种工作。在完成引种后,引种牛不得立即与其他牛进行合群饲养,而是要隔离饲养30d左右,在隔离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是否有患病情况,完全确认健康之后才能混入到原有的牛群中进行饲喂。
(五)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在牛群养殖中,免疫接种是预防巴氏杆菌病的重要措施,其能提高牛群对该类病菌的抵抗能力,降低疫病的发生概率以及造成的危害。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养殖户要树立良好的养殖观念,在基于地区内的疫病流行情况以及牛群养殖要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并要严格落实各项免疫接种工作,确保所有适合条件的牛只均都接种疫苗。目前在牛巴氏杆菌病的预防中,预防效果比较好的疫苗主要是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在疫苗接种时的流程如下:对于体重在100kg以下的牛,疫苗接种剂量选择4ml,通过皮下注射或者肌肉注射的方式。对体重超过了100kg的牛只,接种疫苗量为6ml,在接种完成之后,免疫期能达到9个月左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牛养殖期间可能会出现牛巴氏杆菌病等多种疾病的干扰,在没有做好疫病防控的情况下势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人员要形成良好的疫病防控意识,对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病原因和流行机制有明确的认知。在日常饲喂中,还需要采取免疫接种、科学引种与检疫、优化饲喂管理与环境管理等方式,尽可能规避疫病的发生。这样才能将疫病对牛群养殖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保障牛群的养殖效益,对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达琼.牛巴氏杆菌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措施[J].北方牧业,2024,(16):38.
[2]王琦,李建,刘元杰,等.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疫苗效力检验用攻毒菌的研究[J].中国兽药杂志,2024,58(08):9-14.
[3]马冀春.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24,44(03):30-31.
[4]张祺.牛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J].畜牧业环境,2024,(05):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