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颅内支架辅助栓塞复发动脉瘤(rSACAN)的技术可行、安全及有效。本研究对《Pipeline治疗动脉瘤的中国上市后多中心回顾研究(PLUS)》中使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rSACAN患者亚组数据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表明,在使用PED治疗15例rSACAN患者过程中,PED植入技术成功14例,围手术期发生缺血并发症1例,占位效应1例,死亡1例。10例患者(10个动脉瘤)有效影像学随访,随访期为(8.8±3.2)个月,9例闭塞,与PLUS研究总体闭塞率相当(81.4%)。本研究结果表明,FD治疗rSACAN技术上可行,具有较高的安全和有效,但受限于小样本及低随访率,研究结论尚需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流导向装置 复发 弹簧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PED)治疗颅内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5月至2018年9月应用PED治疗的58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瘤未破裂者50例,破裂者8例。采用O′Kelly-Marotta(OKM)分级标准评估动脉瘤的闭塞程度,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价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58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术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8例(13.8%)动脉瘤完全闭塞(OKM分级D级)。术后分别于4~9(5.8±1.1)个月、10~18(12.8±2.1)个月及24~52(33.9±8.3)个月行短、中及长期随访。3个时期动脉瘤的完全闭塞率分别为87.7%(50/57)、98.2%(55/56)及100.0%(47/47),临床预后良好(mRS 0~2分)率分别为96.6%(56/58)、98.2%(55/56)及97.9%(46/47)。58例患者中,术后13例(22.4%)发生并发症,2例(3.4%)死亡。其中出血性并发症2例(3.4%),脑积水1例(1.7%),无症状分支血管闭塞4例(6.9%),视力下降2例( 1例永久失明),穿刺点血肿3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8例破裂动脉瘤患者,短、中及长期随访动脉瘤的完全闭塞比例分别为5/7、6/6及5/5;4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出血性并发症2例、梗阻脑积水1例、视力下降1例,4例中死亡2例。结论PED治疗颅内前循环复杂动脉瘤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中、长期随访动脉瘤完全闭塞率高。破裂动脉瘤并发症发生比例较高,需慎重选择行PED治疗。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随访研究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和血脂水平与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 IAs)破裂风险的相关。方法回顾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囊IAs患者。将患者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ysC和血脂与IAs破裂的相关。结果共纳入392例IAs患者,男性143例(36.5%),女性249例(63.5%)。278例(70.9%)为破裂IAs,114例(29.1%)为未破裂IAs。单变量分析显示,破裂组三酰甘油[(1.26±0.94)mmol/L对(2.12±1.45)mmol/L;t=5.872,P<0.001]、载脂蛋白A-Ⅰ[(0.95±0.29)g/L对(1.08±0.34)g/L;t=3.744,P<0.001]和CysC[(0.63±0.20)mg/L对(0.80±0.48)mg/L;t=3.650,P<0.001]水平以及高血压(46.8%对61.4%;χ2=6.938,P=0.008)、高脂血症(19.4%对48.2%;χ2=32.493,P<0.001)和动脉瘤直径>7 mm(24.4%对41.2%;χ2=11.504,P<0.001)的患者构成比显著低于未破裂组,而载脂蛋白B水平显著高于未破裂组[(1.07±0.29)g/L对(0.99±0.30)g/L;t=2.417,P=0.016]。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直径≤7 mm(OR 2.281,95% CI 1.342~3.876;P=0.002)、三酰甘油(OR 0.484,95% CI 0.333~0.705;P<0.001)、载脂蛋白A-Ⅰ(OR 0.248,95% CI 0.105~0.587;P=0.002)以及CysC(OR 0.130,95% CI 0.038~0.444;P=0.001)与IAs破裂风险存在显著独立相关。结论CysC、ApoA-Ⅰ和三酰甘油是IAs破裂的保护因素,而动脉瘤直径≤7 mm与IAs破裂相关。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 抑半胱氨酸蛋白酶蛋白C 载脂蛋白A-Ⅰ 甘油三酯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