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源性小细胞外囊泡(sEVs)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并培养人脐带MSCs,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MSCs源性sEVs。采用Nanosight分析sEVs粒径,透射电子显微镜下鉴定sEVs形态;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EVs表面标志物CD9、CD81和CD63蛋白的表达。取48只SPF级7周龄C57BL/6雌性小鼠,采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651-670 (IRBP651-670)注射法制备EAU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sEVs治疗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每组24只。sEVs治疗组小鼠于EAU造模后第11天尾静脉注射MSCs源性sEVs 50 μg,PBS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射同体积PBS。造模后第8天各组分别随机选取6只小鼠扩瞳后检眼镜下观察眼底炎症情况,隔日1次,并进行炎症评分。造模后第18天采用颈椎脱臼法各组处死6只小鼠,立即摘取双眼眼球制作眼球石蜡切片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眼底病理炎症评分。各组分别随机选取6只小鼠,于造模后第18天颈椎脱臼法处死,立即摘取双眼眼球,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眼球组织中辅助性T细胞1 (Th1细胞)、Th17细胞浸润情况;于造模后第14天各组分别颈椎脱臼法处死6只小鼠,立即分离脾脏及引流淋巴结中的T细胞,采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检测终质量浓度为0、1、10和20 μg/ml IRBP651-670条件下T细胞增生情况。另选取3只正常小鼠,采用磁珠阴选法分离脾脏初始T细胞,分为sEVs处理组和PBS对照组,根据分组加入10 μg/ml的MSCs源性sEVs或等体积PBS进行共孵育,分别在Th1/Th17细胞分化条件下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初始T细胞向Th1/Th17细胞分化情况。结果分离的人脐带MSCs源性sEVs直径平均为(102.4±33.6) nm,透射电子显微镜下sEVs呈双层膜囊泡结构,sEVs中CD9、CD63和CD81蛋白呈高表达。造模后14、16、18、20和22 d,sEVs治疗组眼底炎症评分均低于PBS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模后18 d,sEVs治疗组小鼠眼球组织病理评分明显低于PBS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18 d,sEVs治疗组小鼠眼球组织中Th1、Th17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5.55±2.03)%和(15.67±2.15)%,明显低于PBS对照组的(21.35±0.72)%和(20.90±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8、5.31,均P<0.01)。在IRBP651-670质量浓度为20 μg/ml条件下,sEVs治疗组T细胞体外增生能力显著低于PBS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Vs处理组初始T细胞分化为Th1细胞和Th17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28.15±1.32)%和(11.60±2.23)%,明显低于PBS对照组的(31.58±1.75)%和(23.52±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3、10.26,均P<0.05)。结论尾静脉注射人脐带MSCs源性sEVs可明显减轻EAU小鼠眼底炎性反应,其机制与抑制初始T细胞向Th1和Th17细胞的分化,减少眼球中Th1和Th17细胞浸润有关。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小细胞外囊泡 外泌体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 简介:摘要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VRL)是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淋巴瘤类型。目前治疗方案包括眼局部放射治疗(放疗)、全身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眼局部化疗以及联合治疗等,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案不同,但尚无统一的治疗指南。眼局部化疗可使药物在眼内达到有效治疗浓度,且可重复多次进行,同时避免了全身用药或放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是缓解眼部症状的理想选择。目前主流的眼局部化疗药为甲氨蝶呤(MTX)和利妥昔单抗(RTX),玻璃体腔注射MTX化疗的基本共识是诱导-巩固-维持治疗模式,但相关研究中有关各个阶段治疗时限和频率不尽相同。玻璃体腔注射RTX的时间间隔范围多变,可从1次/周至1次/数月等。MTX频繁注射引起的角膜上皮病变和RTX治疗后较高的复发率是更换治疗方案的主要原因。对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合并PVRL的患者,需和神经科联合治疗挽救生命,眼科治疗缓解眼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对于单独的PVRL无中枢神经系统累及的患者,眼科治疗需控制眼部症状,且应密切随访以及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累及。

  • 标签: 淋巴瘤 非霍奇金 甲氨蝶呤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玻璃体再出血(PVH)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9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治的首次行PPV治疗的PDR伴玻璃体积血(VH)患者1 848例1 848眼,其中男979眼,女869眼;平均年龄(55.72±10.39)岁。所有患眼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三通道PPV。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379.34±231.28)d。按PPV术后是否发生PVH分为PVH组和无PVH组,再根据PVH发生时间分为早期PVH组和晚期PVH组。1 848例1 848眼中PPV后发生PVH 170眼,占9.19%,其中早期PVH 30眼,晚期PVH 140眼,发生时间为术后6~450 d。纳入统计分析的基线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手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眼部因素包括术前是否完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前3 d是否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晶状体状态、是否合并虹膜新生血管(NVI)等;手术因素包括术中是否发现视盘新生血管(NVD)伴出血、是否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结束时是否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等。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R伴VH患者PPV术后PVH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940,P<0.01)、术前高HbA1c水平(OR=1.878,P<0.01)、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OR=8.310,P<0.01)、糖尿病饮食控制血糖(OR=3.030,P=0.019)、糖尿病病程(OR=1.044,P<0.01)、高血压病史(OR=1.802,P<0.01)、合并肾脏或心脑血管疾病(OR=18.377,P<0.01)、术前合并NVI(OR=7.488,P<0.01)、未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OR=1.628,P=0.023)、NVD伴出血(OR=2.691,P<0.01)、术毕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OR=0.181,P<0.01)、术毕玻璃体腔无菌空气填充(OR=1.901,P=0.024)与PVH相关。早期PVH组和晚期PVH组术前基线、眼部和手术因素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龄、术前高HbA1c、合并RVO、糖尿病饮食控制治疗、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合并肾脏或心脑血管疾病、术前合并NVI、未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NVD伴出血、术毕未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术毕玻璃体腔无菌空气填充是PDR伴VH患者PPV术后发生PVH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科学 玻璃体切割术/不良反应 玻璃体再出血/病因学
  • 作者: 薛敏 任新军 柯屹峰 刘巨平 范小娥 李筱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25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300384 薛敏现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合肥 230041,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300384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高度近视患者房水中的蛋白质组谱。方法纳入2019年1—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于白内障手术中用1 ml注射器采集伴或不伴高度近视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房水标本各34例34眼(每例100 μl),分别作为高度近视白内障组和单纯白内障组。各组分别选取16例16眼房水标本,采用BCA法进行蛋白定量并比较,采用非标记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得到2个组的差异表达蛋白。进一步将生物大数据用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和信号转导通路。各组分别选取18例18眼房水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进行质谱检测结果的扩大样本量验证。结果高度近视白内障组房水标本平均蛋白质量浓度为(1 134.91±104.78)ng/L,明显高于单纯白内障组的(706.71±85.4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77,P<0.01)。2个组患者房水标本中共鉴定出463个可定量蛋白质,其中8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包括49个表达上调蛋白和37个表达下调蛋白。这些差异表达蛋白的分类主要包括蛋白结合活性调节因子、细胞外基质蛋白、载体蛋白、细胞间信号分子、蛋白质修饰酶等,分别占32.70%、14.50%、9.10%、9.10%和7.30%。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86个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在补体激活及其调节、急性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组织重塑等生物学过程。其中21个差异表达蛋白富集于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15个差异表达蛋白富集于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8个差异表达蛋白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ELISA结果表明,随机选取的3个差异表达蛋白在2个组之间表达变化趋势均与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一致。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与单纯白内障之间房水蛋白质表达谱有显著变化,高度近视与炎症和免疫相互作用以及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密切相关。

  • 标签: 高度近视 非标记 蛋白质组学 房水 病理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最小量化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及术前视网膜激光光凝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系列病例研究及队列研究。将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0日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48例(53只眼)严重PDR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53.5(40.0,59.0)岁。采取“最小量化”玻璃体切除术理念进行手术:所有患者术前3 d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以27G+玻璃体切除系统完成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术中不追求彻底清除增生机化膜,以解除牵拉为主;灵活应用27G+玻璃体切割头来完成各种手术步骤,减少器械进出眼内次数;术中完成主要区域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主要观察指标为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视网膜复位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并按术前是否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分为光凝组和无光凝组分别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χ²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BCVA分别为1.90(1.30,2.30)、1.00(0.70,1.90)、0.80(0.50,1.30)、0.70(0.40,1.20)、0.70(0.40,1.20)。与术前相比,术后BCVA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25.11,P<0.01)。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视功能逐步改善。术后首次和末次随访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92.5%(50/53)和96.2%(51/53)。2只眼术后发生持续1周及以上的异常眼压;5只眼复发玻璃体积血(9.4%);4只眼(7.5%)发生视网膜脱离;未发生术后眼内炎、脉络膜脱离或切口相关的视网膜裂孔。光凝组术中(手术时间、硅油填充率、视网膜切开术率)及术后(术后BCVA、首次随访复位率、末次随访复位率、再手术率)各项参数与无光凝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光凝组具有更好的趋势。结论最小量化玻璃体切除术能够使严重PDR患者术后获得较好的视功能,以较小的创伤获取较大的收益;术前视网膜激光光凝可能有助于术后视力恢复。(中华眼科杂志,2021,57:440-446)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玻璃体切除术 视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25G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首次行PPV治疗的PDR合并玻璃体积血(VH)患者340例34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85例,女性155例;平均年龄(55.79±10.82)岁。患者平均糖尿病病程(13.01±7.70)年;平均空腹血糖(7.55±2.15)mmol/L。合并冠心病19例,合并脑梗死20例。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 )、眼压、间接检眼镜、彩色眼底照相等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Snellen视力表进行,并将结果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患眼平均logMAR BCVA 2.04±0.73,平均眼压(15.45±2.93)mmHg (1 mmHg=0.133 kPa)。VH持续时间3周~6个月,平均时间(2.98±1.46)个月。340只眼中,Ⅳ期93只眼(27.35% ),Ⅴ期107只眼(31.47% ),Ⅵ期116只眼(34.12% );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TRD)83只眼。所有患眼均行25G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PPV。57只眼手术前3 d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234只眼手术中剥除内界膜,262只眼同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141只眼手术完毕时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手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80±5.79)个月。以裂隙灯显微镜或房角镜检查发现虹膜和(或)房角存在新生血管且眼压>21 mmHg者诊断为NVG。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手术前基线因素、眼部因素、手术因素与手术后NVG发生的关系。结果340只眼中,PPV后发生NVG者66只眼(19.41% );发生NVG的时间为手术后6~335 d,平均时间为(98.00±5.79)d。PPV后第3、6、12个月,NVG发生风险比分别为11.50%、15.29%、20.75%。单因素Cox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疾病等手术前基线因素对手术后发生NVG有影响(P<0.05);PDR分期、合并TRD、手术前logMAR BCVA、手术前眼压等眼部因素对手术后发生NVG无影响(P>0.05 );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手术中剥除内界膜、手术前3 d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等手术因素对手术后发生NVG有影响(P<0.05 )。将Cox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逐步回归探索手术后NVG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和手术中内界膜剥除是手术后发生NVG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P<0.05 )。结论低龄、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PDR患者PPV后发生NVG的危险因素,手术中剥除内界膜可减少NVG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青光眼,新生血管性 玻璃体切除术 危险因素
  • 作者: 薛敏 柯屹峰 任新军 刘巨平 范小娥 李筱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7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眼视光学院、眼科研究所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300384(现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合肥 230041),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眼视光学院、眼科研究所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300384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病理性近视(PM)患者房水标本中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方法横断面研究。2019年1~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集32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房水样本进行质谱检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1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8.41±6.09)岁。将合并PM的16例作为PM组,不合并近视的1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在白内障手术操作之前从手术眼收集100~150 μl前房水。采用蛋白定量和非标记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得到差异表达蛋白。随机选取5个差异蛋白进行ELISA验证。然后用基因注释功能富集、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的功能。结果两组房水标本中共鉴定出583个可定量蛋白质,其中101个蛋白存在差异表达,包括63个上调蛋白和38个下调蛋白。ELISA验证结果显示,5个差异表达蛋白在PM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表达变化趋势均与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相一致。这些差异表达蛋白的分类主要包括蛋白结合活性调节因子、防御/免疫蛋白、蛋白质修饰酶、代谢物间转换酶、细胞外基质蛋白等。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M与炎症和免疫相互作用以及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密切相关。结论PM患者房水标本中蛋白质表达谱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这些差异变化提示PM与炎症和免疫相互作用以及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密切相关。

  • 标签: 近视,退行性 眼房水 蛋白质组学
  • 简介:摘要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特征是剧烈瘙痒和反复湿疹样病变。随着全球AD发病率的上升,患者眼部并发症发生也随之增多。其中,AD并发的视网膜脱离(RD)与外伤导致的RD存在诸多类似,如裂孔多位于周边部、巨大视网膜裂孔、锯齿缘离断等。因此,关于AD并发RD的发生机制,外伤学说被广为接受。另外,眼前部发育异常学说、炎症-牵拉学说及外胚叶起源学说等也有报道。AD并发RD,无论采用巩膜扣带手术或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首次视网膜复位率均不高,部分患者手术后发生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或慢性葡萄膜炎症对睫状体造成牵拉导致视网膜再次脱离或新的裂孔产生。联合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等可有效减少RD的发生;预防眼部揉搓,减少可能导致RD的创伤性运动,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是AD患者预防RD发生的有效方法。同时定期的眼科检查能帮助患者早日发现RD,以便及时对症治疗。

  • 标签: 皮炎,特应性/并发症 视网膜脱离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病毒介导聚嘧啶束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PSF)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5日龄C57BL/6J小鼠11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OIR模型组、OIR模型+慢病毒空载体处理组(以下简称Vec组)及OIR模型+ PSF慢病毒处理组(以下简称PSF组),分别为16、32、32、32只。小鼠7日龄时,正常对照组小鼠常规环境饲养;单纯OIR模型组、Vec组及PSF组小鼠建立OIR模型。小鼠12日龄时,Vec组、PSF组小鼠玻璃体腔分别注射滴度为1×1011 TU/ml的空载体病毒或PSF慢病毒1 μl。正常对照组和单纯OIR模型组小鼠不再做任何处理。小鼠17日龄时,采用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作视网膜铺片,测量各组小鼠视网膜无灌注区相对面积;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NF-E2相关因子2 (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Nrf2、HO-1及PSF的蛋白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单纯OIR模型组、Vec组、PSF组小鼠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0.00、14.36±5.50、15.67±4.96、8.13±2.09个;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分别为0.00%、(35.71±2.81)%、(36.57±4.53)%、(15.33±4.75)%。4组间小鼠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及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87、165.70,P<0.05 )。组间两两比较,单纯OIR模型组、Vec组较正常对照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增多,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增大;PSF组较单纯OIR模型组、Vec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减少,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4组间小鼠视网膜Nrf2、PSF mRNA相对表达量(F=53.66、83.54)以及Nrf2、HO-1、PSF蛋白相对表达量(F=58.38、52.69、24.7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两两比较,单纯OIR模型组、Vec组小鼠视网膜Nrf2、PSF mRNA相对表达量及Nrf2、HO-1、PSF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SF组小鼠视网膜Nrf2、PSF mRNA相对表达量及Nrf2、HO-1、PSF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单纯OIR模型组、Vec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病毒介导的PSF可通过上调Nrf2及HO-1的表达抑制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 标签: 视网膜新生血管化/预防和控制 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质/药物作用 慢病毒感染 NF-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氧化酶(脱环)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聚嘧啶束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PSF)高表达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下RPE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空白对照组(N+ AGAGEs组)、空载体对照组(Vec+AGEs组)、PSF高表达组(PSF+AGEs组)。N组RPE细胞常规培养;N+AGEs组只做转染处理但不导入任何外源性基因的RPE细胞联合AGEs诱导;Vec+AGEs组、PSF+AGEs组利用转染试剂脂质体2000将pcDNA空载体或pcDNA-PSF真核表达质粒导入RPE细胞联合AGEs诱导。除N组以外,其余3组细胞进行相应的转染处理,24 h后应用150 μg/ml的AGEs刺激72 h。采用HE染色和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PSF高表达对RPE细胞凋亡相关形态改变的影响;通过ROS水平检测分析PSF高表达对AGEs诱导的RPE细胞ROS表达的影响;采用MTT比色法检测PSF高表达对RPE细胞生存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SF不同作用时间及不同剂量对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结果HE染色和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发现,N组细胞形态饱满,细胞核呈圆形,细胞质丰富,染色均一;N+AGEs组、Vec+AGEs组细胞体积缩小,嗜酸性染色增强,细胞核致密浓染、固缩甚至碎裂;PSF+AGEs组细胞形态尚饱满,细胞浆染色较均匀,细胞核染色均一。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PSF高表达可有效提高RPE细胞生存力,但该作用可被ZnPP有效拮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26,P<0.05)。DCFH-DA法检测结果显示,与N+AGEs组、Vec+AGEs组比较,PSF+AGEs组细胞中ROS产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4,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SF蛋白以时间、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上调HO-1的表达水平。PSF蛋白作用24、48、72 h的HO-1相对表达水平较0 h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91,P<0.05)。0.1、0.5、1.0、1.5、2.0 μg PSF蛋白作用下的HO-1相对表达水平较0.0 μ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82,P<0.05 )。结论PSF可能通过上调HO-1的表达而抑制ROS产生,从而对AGEs诱导下的RPE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视网膜色素上皮 聚嘧啶区结合蛋白质 糖基化终产物,高级 血红素氧化酶(脱环)
  • 简介:摘要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神经损伤、新生血管及纤维增生膜形成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重要病理改变与多种玻璃体细胞因子的综合作用相关。VEGF主要参与增加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和诱导新生血管形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则具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神经保护功能;IL在介导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在缺氧状态下血浆和玻璃体液TNF-α显著升高,诱导炎症反应;多种眼部结构均可分泌TGF-β,是调节细胞增生分化的重要细胞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则可促进内皮细胞生长、迁移和黏附。另有多项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需继续深入研究DR发生的分子机制。我们相信随着DR发生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DR的早期干预及靶向治疗的效果将日趋理想。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 细胞因子类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PSF)对缺氧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三质粒系统构建慢病毒颗粒(LV)-PSF。LV-PSF体外感染hRMECs后通过流式细胞计数法测定其感染效率。应用实时定量PCR (RT-PCR)检测经LV-PSF感染的hRMECs中PSF mRNA表达水平。将实验分为体内和体外两部分。体内实验:7日龄健康C57B/L6小鼠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组、OIR+LV-空载体(Vec)组和OIR+LV-PSF组,每组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构建OIR模型。OIR组除缺氧刺激外,不做其余处理。OIR+LV-Vec组和OIR+LV-PSF组小鼠分别玻璃体腔注射LV-Vec或LV-PSF。观察LV-PSF对视网膜新生血管(RNV)形成的影响。体外实验:将hRMECs分为正常组、缺氧组、空载组、PSF高表达组。正常组为正常体外培养的hRMECs;缺氧组为缺氧刺激3 h恢复正常培养条件24 h的hRMECs;空载组、PSF高表达组分别为用LV-Vec、LV-PSF感染48 h,再用缺氧刺激3 h恢复正常培养条件24 h的hRMECs。采用MTT比色法观察PSF对细胞增生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PSF对缺氧刺激下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RT-PCR观察各组细胞中HIF-1α、VEGF及PSF的mRNA表达。结果成功构建可稳定高表达PSF的LV-PSF,流式细胞仪测定其感染效率为97%,RT-PCR测得经LV-PSF感染的hRMECs中PSF mRNA水平明显上调。体内实验:OIR组、OIR+LV-Vec组小鼠RNV面积较正常组明显增加(t=18.31、43.71),OIR+LV-PSF组小鼠RNV面积较OIR组(t=11.30)、OIR+LV-Vec组(t=15.47)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体外实验: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缺氧组hRMECs增生能力较正常组明显增强(t=2.57),PSF高表达组hRMECs增生能力较正常组、缺氧组、空载组明显降低(t=5.26、5.46、3.73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缺氧刺激3 h恢复正常条件24 h或48 h均可刺激缺氧组与空载组细胞明显迁移(t=8.35、13.84,P<0.05 );而与缺氧组与空载组比较,PSF高表达组细胞迁移不明显(t=10.99、18.27、9.75、8.93、26.94、7.01 ,P <0.05)。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正常组和空载组微孔膜上染色的细胞数较多,而PSF高表达组微孔膜上染色的细胞数明显减少(t=9.33、6.15,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缺氧组、空载组hRMECs中HIF-1α、VEGF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t=15.23、21.09,P<0.05),PSF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t=0.12、2.15,P<0.05 );与缺氧组、空载组比较,PSF高表达组hRMECs中HIF-1α、VEGF的mRNA表达明显下降(t=10.18、13.10,P<0.05),PSF mRNA表达明显增加(t=65.00、85.79,P<0.05 )。结论PSF可减少OIR模型小鼠RNV面积。PSF可能通过HIF-1α/VEGF信号通路抑制缺氧诱导的hRMECs增生和迁移。

  • 标签: 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质 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缺氧 视网膜血管/细胞学 内皮细胞/生理学 细胞,培养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完毕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玻璃体积血(V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PDR合并VH患者50例50只眼纳入研究。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依据随机表随机分组原则将患眼分为手术完毕注药组(注药组)和对照组,均为25例25只眼。所有患眼后极部未见增生性改变和牵引性视网膜脱离。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97,P=0.030 );性别构成比(χ2=0.330 )、糖尿病病程(t=-1.144)、logMAR BCVA (t=-0.148 )、晶状体状态(χ2=0.397 )、是否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眼数(χ2=1.3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64、0.258、0.883、0.529、0.248 )。所有患眼均接受27G PPV治疗。注药组患眼于手术完毕时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康柏西普0.05 ml(含康柏西普0.5 mg )。手术后1周,1、3、6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BCVA、VH复发情况、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和病情进展情况。结果手术后1周,1、3、6个月,注药组、对照组患眼logMAR 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80、-4.840、-4.892、-5.439,P<0.001 )。手术后3、6个月,注药组患眼VH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30、4.153,P=0.192、0.103 )。手术后1周,1、3、6个月,注药组患眼CR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2、-2.638、-3.613、-3.037 ,P=0.012、0.010、0.001、0.004、0.005 )。手术后所有患眼均未发生脉络膜脱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虹膜红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结论手术完毕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辅助治疗PDR可有效降低PPV后VH复发,改善BCVA;安全性较好。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 玻璃体出血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玻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7G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Healaflow覆盖封闭视网膜裂孔和空气填充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临床为基础的前瞻性连续研究。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检查确诊并行PPV治疗的原发性RRD患者50例51只眼纳入研究。患眼均行27G PPV,视网膜完全复位后,视网膜裂孔周围及变性区行激光光凝;使用27G钝性针头将Healaflow完全覆盖于视网膜裂孔表面,注射量根据视网膜裂孔大小确定,以裂孔完全被包含为标准。手术后无体位限制。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5.8±6.3)个月。观察首次和最终视网膜复位率、BCVA、视网膜脱离复发情况;手术中、手术后并发症等。结果50例5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9例(58.0% ),女性21例(42.0% )。平均年龄(58.5±11.2)岁。单一裂孔28只眼(54.9%);2~5个裂孔23只眼(45.1 %)。是否累及黄斑区分别为32 (62.7%),19 (37.3%)只眼。首次视网膜复位50只眼(98.0% ),最终所有患眼均复位(100.0% )。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logMAR BCVA分别为0.95±0.80、0.22±0.17;手术前后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36,P<0.001 )。手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31只眼(60.8% )。随访期间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27G PPV联合Healaflow覆盖视网膜裂孔和空气填充治疗原发性RRD,成功率高,视功能恢复快;安全、有效。

  • 标签: 视网膜脱离/外科学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玻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5G+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空气填充及手术后俯卧位1 d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非同期对照研究。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接受25G+ PPV联合内界膜剥除、空气填充且手术后保持俯卧位1 d的IMH患者作为空气组;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接受25G+ PPV联合内界膜剥除、25%SF6填充以及手术后保持俯卧位3 d的患者作为SF6组。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logMAR BCVA、黄斑厚度、眼压、裂孔直径、眼轴长度以及IOL眼数和裂孔分期情况等基线资料。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后7 d及1、3、6个月复查,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裂孔闭合率、视力恢复以及手术中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空气组、SF6组分别纳入39例39只眼、30例患者30只眼。两组患者年龄(t=-1.63 )、性别分布(χ2=0.03)、logMAR BCVA (t=0.39 )、黄斑厚度(t=-0.93 )、眼压(t=-0.31 )、裂孔直径(t=-0.70 )、眼轴长度(t=-0.56)、IOL眼数(χ2=0.13)以及裂孔分期分布(Z=-0.4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空气组39只眼中,裂孔闭合35只眼,裂孔闭合率为89.7%。SF6组30只眼中,裂孔闭合27只眼,裂孔闭合率为90.0%。两组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0 )。空气组39只眼中,视力提高、稳定、下降分别为23、10、6只眼;SF6组30只眼中,视力提高、稳定、下降分别为18、6、6只眼。空气组视力改善的比例略低于SF6组,但两组视力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8 ,P=0.93 )。空气组、SF6组气体平均吸收时间分别为(8.54±1.74)、 (31.10±3.20)d,空气组气体吸收速度较SF6组更快。两组患者手术中均未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手术后均未发生眼内炎或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空气组、SF6组分别有2、3例患者于手术后第1天出现眼压升高,经降眼压滴眼液点眼后眼压恢复正常。结论25G+ PPV联合空气填充及手术后俯卧位1 d治疗IMH与常规术式获得的裂孔闭合率和视力改善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空气 俯卧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Andogsky综合征表现为患者全身性的特应性皮炎(AD)并发白内障,也称为皮源性白内障。除白内障外,还有睑缘炎、角结膜炎、圆锥角膜、葡萄膜炎、视网膜脱离等眼部并发症。本文报道了2例合并视网膜脱离的AD患者,共同之处在于均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控制,停药数年后出现眼部症状。笔者建议AD患者即使皮肤症状得到控制,眼科定期检查也很重要。(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99-302)

  • 标签:
  • 简介:摘要菱形挂篮悬浇筑大跨度的桥梁施工技术已趋于成熟,菱形挂篮的联接构件选用,应尽量控制数量、重量,这样可以减少操作难度,降低施工过程的工作量。菱形挂篮结构刚度强,不易变形,移动方便。菱形挂篮悬臂浇筑法是一种结构简单、受力容易计算的桥梁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非常普遍,且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菱形挂篮 悬浇施工 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增长,公路交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高速公路是国内道路交通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且高架桥梁又是高速公路的关键构成部分。因为在路桥工程施工阶段会产生诸多问题,为此,本文就高速道路高架桥钢筋砼现浇持续箱梁工艺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保证高速公路高架桥建设质量。

  • 标签: 高速公路 高架桥 钢筋砼 现浇连续箱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