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作者对于一些与中国史研究有重要关系的理论问题如: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国家的起源时代、农奴制与封建社会的关系、战国秦汉是中国古代社会(奴隶社会)、汉魏之际封建社会开始、以及交换经济和专制主义等都提出过与众不同的独行见解。这里作了综述。

  • 标签: 史学理论 中国史研究 古代社会 战国秦汉 亚细亚生产方式 氏族部落
  • 简介:我的史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社会史(周到隋唐)、汉唐佛教寺院经济和汉唐兵制三个领域,用力最多的是中国社会史.20世纪30年代,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形态,提出了魏晋之际(或汉魏之际)封建说,后来,不断丰富、发展,到今天还在坚持.此外,对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发展道路的其他一些重大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殷周时代(盘庚到春秋)是氏族部落向国家的过渡阶段,可称为部落国家或早期国家;战国秦汉时期是古代社会,是城市支配农村的时代;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社会的显著特征是自然经济、依附关系和户口分割,等等.在近70年的学术生涯里,形成了自己的学术风格:宏观、微观并重,理论、材料并重.

  • 标签: 史学研究 《中国古代社会》 社会史 中国 魏晋时期 封建社会
  • 简介:旧时民间有一句话:"人活七十古来稀,哪有几人庆八十。"虽然解放后中国人的平均年龄已逐渐提高,但钟老享年百岁,仍是少有的人瑞。我是1950年到北师大历史系来任教的,当时钟老是中文系教授、学校的教务长。1984年后又同住在小红楼

  • 标签: 北师大 中文系 历史系 平均年龄 学术界 题词
  • 简介:<正>1950年九月,我从美国回国,经顾颉刚师八行书推荐,系主任白寿彝同志的接受,我到师大历史系来教书,一教就是四十年,而且还要教下去。但我和师大同学的友谊,比四十年还要长,要从1930年我来北京算起,是六十年了。1930年暑假前,我山东六中(在荷泽)毕业,到北京来考学。这年大学取消预科,中学由旧制四年(接大学预科)改为高、初中各三年。我到北京,跳了一年考入辅仁大学附中高二插班,转年寒假后,我又转入文治中学高三。半年后,我文治高中毕业,考入北大。我在六中的好友,有朱启贤、沈秉钺、武鹤飞和王显琳。朱、沈、武中学比我高两年

  • 标签: 三十年代 四十年 国民党 教育系 共产党 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