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外孕破裂失血休克患者急救与护理。方法对2011年急诊收治的20例宫外孕破裂失血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20例宫外孕破裂失血休克的患者通过及时的抢救和护理,及时收入住院部并手术。结论对宫外孕破裂失血休克的患者,应及时有效地抢救和护理,对提高抢救成功率与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十分重要。

  • 标签: 宫外孕 失血性休克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急救护理和转运经验。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46例通过有效抢救护理措施,安全转运,回治疗。结论正确掌握急性左心衰竭发病时间,及时控制病情变化,就地、就近配合抢救,保持较好的体位搬运,做好监护,及时转运,安全有效。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院前急救 护理与转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创伤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发病的关系。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因急性创伤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的1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采用休克指数(shock index, SI)、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评分、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估伤情严重程度;记录患者入院时、术前、术后的Hct、Hb(并判断是否贫血)、WBC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及Cr等,术前、术后是否使用止血药、抗凝药、镇痛药及术后镇痛泵使用情况;于入院时、术前7 d、术后24 h、术后7 d、术后14 d进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入院时和术后当天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进行疼痛评分;记录是否为急诊手术、手术时长、术中是否输血及引流量,观察计算围手术期失血情况。根据患者创伤后1个月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5(th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 for DSM-5, PCL-5)评分将患者分为PTSD组(26例)与非PTSD组(83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差异,对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与伤后1个月PCL-5评分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围手术期失血量与PTSD发病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研究围手术期失血量对PTSD的预测价值。结果PTSD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入院贫血发生率、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以及术后贫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TSD组(P<0.05),入院时和术后Hct、Hb及术前和术后24 h ADL评分明显低于非PTSD组(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L-5评分与APACHE Ⅱ评分、隐性失血量呈正相关(r=0.256,P=0.007;r=0.203,P=0.035),与术后24 h ADL评分、术后Hct呈负相关(r=-0.271,P=0.004;r=-0.194,P=0.044)。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院贫血及隐性失血量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再次验证,隐性失血量是影响PT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 OR)1.001,95%CI 1.000~1.002]。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隐性失血量>1 157.8 ml时,发生PTSD的可能性大(P=0.028)。结论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是急性创伤患者PT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隐性失血量以降低PTSD发生的风险。

  • 标签: 急性创伤 创伤后应激障碍 隐性失血 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5 贫血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的提高急诊胸腹部创伤的治疗效果,比较采用螺旋CT诊断和DR诊断的诊断效果的差异。方法:从就诊时间为2023年6月~2023年12月进行的急诊胸腹部创伤的患者中选取38例参与实验研究,采取DR与螺旋CT的诊断,比较在诊断符合率和成像质量的差异。结果: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高于DR,成像质量优于DR,组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采用螺旋CT诊断对急诊胸腹部传染患者的诊断符合率更高,成像效果更为清晰,诊断更为准确。

  • 标签: 胸腹部创伤 螺旋CT DR检查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患者感染性指标(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 )进行检测,了解患者输血感染状况,避免医疗纠纷发生。方法:选择我院2018-2020年住院1947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酶联免疫方法对输血患者进行HbsAg、Anti-HCV、Anti-HIV、Anti-TP进行检测。结果:2018年HbsAg阳性率7.96%;Anti-HCV阳性率0.32%;Anti-HIV阳性率0.32%;Anti-TP阳性率1.43%。2019年HbsAg阳性率8.15%;Anti-HCV阳性率1.33%;Anti-HIV阳性率0.30%;Anti-TP阳性率3.41%。2020年HbsAg阳性率9.31%;Anti-HCV阳性率0.78%;Anti-HIV4阳性率0.62%;Anti-TP阳性率3.26%。结论:输血患者输血感染性指标均具有一定比例的阳性检出率,在输血对患者进行各感染性指标检测,能够有效避免医疗纠纷,保障患者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还能为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输血 感染性指标 输血前感染
  • 简介:摘要对一例广泛壁心肌梗死病人采取休息、氧气吸入、心电监测、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溶栓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有序护理措施,使病人痊愈出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改变,明确床旁超声检测量视神经鞘管直径(ONSD)能否准确评估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3—9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每例患者均测量ONSD值并行头颅CT检查,比较ONSD值与头颅CT检查结果,分析两者之间的阳性率的统计学意义及对两者进行一性研究。结果超声测量ONSD值的阳性率为85%,CT显示阳性率为75%,通过配对卡方检验结果认为超声测量ONSD与CT评估颅内压增高两者检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进行一性检验说明两者检查结果一性较好。结论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管直径可用于评估成人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变化。

  • 标签: 床旁超声 视神经鞘直径 颅脑损伤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比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选择在我院接受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试验组患者接受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经过仔细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处理,发现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颅内压水平方面,试验组患者也表现出更低的评分和水平。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显示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降低并发症风险方面的优势。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方面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与常规骨瓣开颅术相比,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病情、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常规骨瓣开颅术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循证优化后的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在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分别施以常规手术护理与循证优化后的精细化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与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入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循证优化后的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促进患者康复,改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循证优化 精细化手术室护理 开放性颅脑损伤 医院感染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