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活体肾移植与尸体肾移植术后早期两组受者间BK病毒感染状况,并评价他克莫司谷浓度对两组受者BK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肾移植手术并且术后24个月内规律监测BK病毒的535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肾来源分为活体肾移植99例和尸体肾移植436例,对术后早期两组受者间BK病毒尿症、持续BK病毒尿症、BK病毒血症、BK病毒肾病、急性排斥反应和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的累积发生率以及移植肾功能进行比较,同时分析两组受者的他克莫司谷浓度对BK病毒感染的影响。结果随访24个月,尸体肾移植受者术后尿液中BK病毒DNA>107拷贝数/ml的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活体肾移植组,而两组间BK病毒尿症、BK病毒血症、持续BK病毒尿症、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的累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两组间BK病毒尿症的他克莫司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较BK病毒阴性组受者升高(P<0.05),而在术后3、6、9、12、15、18、21、24个月时,三组间他克莫司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逻辑回归分析发现术后1个月时的他克莫司谷浓度是BK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在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活体肾移植和尸体肾移植的BK病毒尿症、持续BK病毒尿症、尿液中BK病毒DNA>107拷贝数/ml以及BK病毒血症受者的血清肌酐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与BK病毒阴性组比较,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尸体肾移植受者术后尿液中BK病毒DNA>107拷贝数/ml的2年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活体肾移植组,两组间BK病毒尿症、BK病毒血症、持续BK病毒尿症、急性排斥反应以及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的累积发生率相近。尿中BK病毒持续状态和高BK病毒复制以及BK病毒血症并不影响术后的移植肾功能。术后1个月时的他克莫司谷浓度是BK病毒尿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肾移植 BK病毒 急性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儿童肾移植术后短、中期疗效及影响移植肾和受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2010年8月至2021年5月284例肾移植患儿供、受者移植时基线资料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至2021年12月31日。根据移植肾和受者存活状态,分为移植肾丢失组和移植肾存活组以及受者死亡组和受者存活组,组间单因素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影响移植肾丢失和受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284例患儿中男184例(64.8%),女100例(35.2%);亲属活体供者19例(6.7%),抢先移植19例(6.7%),二次移植患儿8例。284例受者移植时年龄为13.0(9.0,15.0)岁,其中0~6岁29例,7~11岁96例,12~18岁159例。移植肾和受者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2.3%、88.9%、84.8%和97.1%、95.6%、94.4%。多因素分析术后急性排斥反应(HR=3.14,95%CI 1.38~7.15,P=0.006)和围术期血管并发症(HR=4.73,95%CI 2.03~11.06,P<0.001)是术后移植肾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感染(HR=14.23,95%CI 3.45~58.72,P<0.001)是受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肾移植术后显示出良好的短、中期预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和围术期血管并发症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因素,术后感染是影响受者存活的因素。

  • 标签: 肾移植 儿童 预后 存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中心儿童肾移植疗效,并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方法总结2007年7月至2019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儿童(≤17岁)肾移植临床资料。分析供受者临床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移植效果及受者/移植物存活情况。结果共计入组202例患儿,围手术期最常见并发症为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24例(11.9%)、急性排斥反应21例(10.4%)及肾病复发8例(4.0%)。受者死亡和移植肾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为肺部感染9例(,4.5%)、排斥反应11例(5.4%)。围手术期血肌酐呈进行性下降,由术前(816.1 ±303.1))μmol/L,降至术后3个月(62.7±20.6)μmol/L。术后1、3、5年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别为:(166.8±37.3)ml/(min·1.73 m2)、(135.1±29.0) ml/(min·1.73 m2)、(109.9±31.1) ml/(min·1.73 m2)。受者/移植物1、3、5年生存率分别96.7%/96.3%、94.1%/93.5%、94.1%/90.7%。亲属活体供肾与器官捐献供肾组相比1、3、5年受者/移植肾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效果良好。结论我们中心儿童肾移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仍需优化诸多问题。

  • 标签: 肾移植 儿童 免疫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供者体质量≤15 kg供肾婴幼儿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探讨婴幼儿供者匹配儿童受者(PTP)儿肾分配策略下的移植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供肾婴幼儿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分析供受体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术后肾功能恢复及人、肾存活情况。结果共入组50例婴幼儿供者,93例儿童受者。其中单肾移植(SKT)89例,双肾整块移植(EBKT)4例。围术期主要并发症为肾功能延迟恢复(5/93例,5.4%)和移植肾血管栓塞(3/93例,3.2%),其他有原发性肾病复发(3/93例,3.2%)、呼吸道感染(3/93例,3.2%)和急性排斥反应(2/93例,2.2%)。随访期内受者死因主要为呼吸道感染(4/93例,4.3%)。除死亡造成肾脏丢失外,排斥反应(2/93例,2.2%)、原发性肾病复发(2/93例,2.2%)是造成移植肾丢失的主要原因。术后血肌酐均进行性下降,由术前(824.77±150.24) μmol/L降至术后1个月(90.73±47.24) μmol/L。SKT组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1个月(3~74个月),受者术后1、3、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7.5%/94.2%、96.0%/88.8%、93.1%/86.1%;EBKT组随访时间中位数为50个月(13~65个月),受者术后第1、3、5年人、肾存活率均为100.0%。随访期内2组受者人/肾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移植效果良好。结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开展的供肾婴幼儿单/双肾移植效果良好,且PTP儿肾分配策略下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不增加,手术安全可靠。

  • 标签: 婴幼儿供肾 终末期肾病 肾移植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体重≤15 kg与体重>15 kg的儿童供者单供儿童受者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实施的156例儿童单供肾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儿童供者体重大小分为两组,体重≤15 kg的儿童供者对应单供儿童受者为小肾组,体重>15 kg的儿童供者对应的单供儿童受者为大肾组。小肾组89例,大肾组67例,供肾分别源于46例体重≤15 kg和48例体重>15 kg的儿童供者。小肾组与大肾组供者的年龄[1.00(0.02~4.00)岁与10.00(3.00~18.00)岁]、体重[10.0(3.4~15.0)kg与35.0(16.2~56)kg]、身高[76(50~113)cm与144(67~172)cm]、肾小球滤过率[(31.50±7.46)ml/min与(36.79±7.00)ml/min]、供肾长径[(5.91±0.48)cm与(8.71±1.88)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供者在性别、冷/热缺血时间、死亡原因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肾组与大肾组受者年龄[(11.28±3.89)岁与(13.86±3.56)岁]、身高[(130.02±28.56)cm与(143.97±16.59)cm]、体重[(31.83±10.45)kg与(35.13±9.15)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者术前血清肌酐水平[(822.65±135.04)μmol/L与(777.31±165.40)μmol/L]、HLA错配位点[(3.4±1.4)个与(3.2±1.3)个]、原发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受者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不良事件、患儿及移植肾存活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后3个月肾功能均恢复正常。小肾组与大肾组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有肾功能延迟恢复[5.6%(5/89)与7.5%(5/67),P=0.89]、移植肾血管栓塞[3.4%(3/89)与0,P=0.35]和急性排斥反应[2.2%(2/89)与4.3%(3/67),P=0.7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小肾组术后平均随访30(3~74)个月,术后1、3、5年患儿存活率分别为96.6%(86/89)、91.0%(81/89)、91.0%(81/89),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2.1%(82/89)、86.5%(77/89)、84.2%(75/89);大肾组术后平均随访32(4~89)个月,术后1、3、5年患儿存活率分别为95.5%(64/67)、94.0%(63/67)、91.0%(61/67),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2.5%(62/67)、83.6%(56/67) 、83.6%(56/67),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肾组和大肾组术后移植肾均快速生长,1年后移植肾长径[(9.63±0.31)cm与(9.75±0.71)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15 kg儿童供者单供儿童受者肾移植效果与体重>15 kg儿童单供肾移植效果相当,可在临床开展。

  • 标签: 肾移植 体重 儿童供者 器官捐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在儿童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ation renal artery stenosis,TRAS)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诊断为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血管介入治疗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血肌酐水平及移植肾动脉收缩期峰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叶间动脉PSV和峰值流速后比值变化。结果238例儿童肾移植受者中6例诊断为TRAS,发生率2.5%,手术时的中位年龄为12岁(9~17岁),确诊TRAS时的中位时间为术后4个月(1.7~18.0个月),随访中位时间6.6年(2.5~8.0年)。6例TRAS的儿童受者均经血管介入治疗,其中经皮腔内血管成形(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5例,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PTAS)治疗1例。肌酐基础值为(75.2±27.9)μmol/L,确诊TRAS时为(200.8±88.5)μmol/L,较基础值显著升高(P=0.025),而经血管介入治疗后1个月时的肌酐下降为(103.8±44.7)μmol/L,至末次随访时肌酐为(98.7±30.2)μmol/L,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96,P=0.115)。与血管介入治疗前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内径(2.6±0.6)mm相比,治疗后24 h时吻合口内径(3.8±0.5)mm和末次随访时的吻合口内径(4.1±0.8)mm均明显增加(P=0.027)。此外,处理后24 h和末次随访时移植肾动脉PSV为(163±45.0)cm/s和(184.7±80.8)cm/s,峰值流速比为6.5±2.2和5.4±2.0,均较血管介入处理前的(356.5±77.9)cm/s和18.0±5.8明显降低,而叶间叶间动脉PSV均较处理前明显升高(P=0.024,P=0.032)。在随访期内,6例TRAS儿童受者的移植肾动脉未再次出现狭窄或血栓等并发症。结论PTA或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儿童TRAS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治疗后再狭窄率低,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中长期临床疗效。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肾动脉狭窄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儿童供者单侧供肾用于成人肾移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捐献单侧供肾用于成人肾移植受者病例,术后随访时间大于3年者纳入本研究。将受者分为0~5岁供者组(A组)及6~17岁供者组(B组),其中A组受者体重≤50 kg,B组受者体重≤70 kg。分析供、受者临床资料、受者/移植肾存活情况、移植物功能及生长、并发症情况。结果共入组45例成人受者,A组12例,B组33例。术后3年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100%,96.9%)/(91.6%,93.9%)。术后1周B组受者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优于A组,血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其余各随访时间点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两组移植物持续生长,1年时均达到成人水平。两组受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受者蛋白发生率分别为(33.3%、6.1%),术后1年两组各1例仍存在蛋白尿,术后3年仅A组1例婴儿供肾受者存在蛋白尿。结论依据受者体重选择合适的供者,儿童单侧供肾移植可为成人尿毒症受者提供良好的移植效果。

  • 标签: 肾移植 儿童供肾 成人受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41例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包括霍奇金淋巴瘤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5例。采用化疗药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血小板生成素(TPO)或化疗药物+G-CSF的动员方案。移植前预处理方案:26例患者采用BEAM方案+地西他滨,12例采用BEAM方案,3例采用BEAM方案+西达苯胺。观察患者无进展生存(PFS)及总生存(OS)、相关并发症、移植后转归,以及临床分期、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结外累及部位、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移植方案、移植前状态对移植后OS及PFS的影响。结果41例患者中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疾病获得完全缓解37例(90.24%),部分缓解2例(4.88%),未评估2例(4.88%)。24例干细胞采集资料完整的患者采集的中位有核细胞计数12.74×108/kg[(3.91~22.68)×108/kg],中位CD34阳性细胞数为6.74×106/kg[(0.91~50.47)×106/kg]。全部41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位血小板植入时间为11 d(7~32 d),中位粒细胞植入时间为9 d(8~16 d)。41例患者移植后疾病均获得完全缓解,无一例发生移植相关死亡。至随访结束,无疾病进展33例,死亡8例。患者移植后12、24、72个月OS率分别为93.4%、85.3%和60.9%,PFS率分别为93.3%、84.0%、84.0%。中位PFS及OS时间均为未达到。不同性别、临床分期、B症状、IPI评分、结外累及部位、血红蛋白、LDH、β2-MG、移植前状态患者OS及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移植前预处理方案为BEAM方案+地西他滨患者PFS及OS均优于单用BEAM方案患者(均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具有较好的效果。BEAM方案+地西他滨预处理方案较单用BEAM方案可获得更长的生存时间。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淋巴瘤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机电一化基于机械技术。机械技术的重点是如何适应机电一化。机电一化将其本质归结为其渣滓,并利用其高科技发展的新技术来更新其概念。机械机构应考虑几个重要方面,如提高性能,降低质量,提高工作精度,以减少工作中的能耗,提高工作效率。为了提高机械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稳定性,机电一化必须具有高精度,快速响应和良好的稳定性。

  • 标签: 机电一体化 技术 发展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越来越重视体育运动健身,为满足科学、安全、有效的体育健身运动,真正促进全民的健康,在长春市体育局的指导下,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与长春市奥方体育传媒有限公司共同积极探索"互联网+体育+医学+护理+营养"服务模式,在"奥运动"大众健身服务平台基础上,采用混合式方法,开展医融合健康促进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本研究主要分析总结在医融合健康促进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平台架构、技术功能、平台总体功能,探讨研究医融合发展增加平台服务内容、提升平台服务水平的作用和平台促进医融合发展的作用。本研究认为平台未来发展趋势:①平台服务范围区域化,②平台服务全面化和精准化,③平台服务技术智能化,④平台服务措施科学化,⑤平台服务流程和管理规范化。

  • 标签: 体医融合 健康促进 大数据 服务平台
  • 简介:摘要:机电一化技术的应用,让机械工程领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也让机械工程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基于此,笔者在文中对机电一化技术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对机电一化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相应阐述。

  • 标签: 机电一体化 机械工程 发展
  • 作者: 刘磊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3
  • 机构:身份证号:150404199009214314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机械电气一化设备安装技术也获得了迅速发展,它已经变成了一种先进的技术,它给企业的设备安装和调试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还可以有效地节省企业在设备安装、维护等方面的费用和时间。机电一化设备安装技术的总体适用范围和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在许多公司中都有一定的运用。从中小企业在国家社会经济中所处的发展位置来看,要想提高企业在此方面的工作效率,就必须要持续掌握该技术的运用要领,并针对这些要领,针对这些要领,给出企业在机电一化设备安装技术上的具体实施方法,这样才可以提高机械电气一化设备安装的品质和技术水平,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

  • 标签: 机械电气 一体化 设备安装 技术要点
  • 简介:摘要:伴随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快速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的用电需求量也不断提升。为了达到人们的用电目标,地区电网输变电设备的规模也快速发展,电网发展速度远远超过队伍建设的速度,这就要求传统变电站的生产管理模式进行改变。在我国电网企业中,采用变电运维一化新管理模式,把变电站的各方面转换成一化模式,从而消除之前运行模式有的问题,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实现了人们对电量的需求。虽然变电运维一化管理模式取得一定进步,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 标签: 变电站 运维一体化 管理模式 要点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电网运行情况直接影响电力系统设备维护和电网的安全。因此,电力输送过程中要增强电网维护工作,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目前变电运维设备仍然有很多故障,严重影响电力企业的发展以及居民的正常用电。

  • 标签: 变电运维 一体化系统 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兴国战略正在快速实施,新时期的智能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机械制造中对智能化水平需求日渐重视。在智能制造中结合机电一化技术能摆脱传统机电技术的束缚,满足技术创新的时代要求,机电一化技术主要是应用机械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相互结合,实现现代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及高效化,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种加工业及制造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分析机电一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基本内涵和优势,分析其在数控技术、传感器技术、生产加工技术、智能机器人和系统集成等实际应用体现,并提出未来我国机电一化技术的主要发展重点与研究方向,促进智能制造行业的繁荣发展。

  • 标签: 智能制造 机电一体化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机电一化技术的应用领域逐渐广泛,并在各个领域和应用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因此,为了可以确保机电一化技术在日后的有效应用及发展,对机电一化技术的运用现状展开详细的分析,并充分认识到实际应用阶段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是极为必要的,由此才可以切实的确定机电一化技术的改进方案与发展方向,从而有效提升机电一化在实际生产的成效,为提升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和推动企业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机电一体化技术 应用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