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儿童供者用于成人肾移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捐献用于成人肾移植受者病例,术后随访时间大于3年者纳入本研究。将受者分为0~5岁供者组(A组)及6~17岁供者组(B组),其中A组受者体重≤50 kg,B组受者体重≤70 kg。分析供、受者临床资料、受者/移植存活情况、移植物功能及生长、并发症情况。结果共入组45例成人受者,A组12例,B组33例。术后3年受者/移植存活率分别为(100%,96.9%)/(91.6%,93.9%)。术后1周B组受者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优于A组,血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其余各随访时间点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两组移植物持续生长,1年时均达到成人水平。两组受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受者蛋白发生率分别为(33.3%、6.1%),术后1年两组各1例仍存在蛋白尿,术后3年仅A组1例婴儿供受者存在蛋白尿。结论依据受者体重选择合适的供者,儿童供肾移植可为成人尿毒症受者提供良好的移植效果。

  • 标签: 肾移植 儿童供肾 成人受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ypoxia-inducible factor prolyl hydroxylase inhibitor,HIF-PHI)预处理小鼠能否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缓解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IRI+HIF-PHI组,每组6只,其中IRI+HIF-PHI组提前1周隔天灌胃罗沙司他20 mg/kg。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肌酐(sCr)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损伤评分;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评估组织细胞凋亡;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反应检测肾脏组织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介素1β(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分别检测HIF-1α,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情况。结果与IRI组相比,IRI+HIF-PHI组小鼠sCr水平明显降低(P<0.01),组织损伤情况明显改善,肾小管损伤半定量评分更低(P<0.01),凋亡细胞减少(P<0.01),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相较于Sham组,IRI组HIF-1α的mRNA表达增加不明显(P>0.05),免疫荧光显示IRI组肾脏组织HIF-1α在髓质区表达增加,皮质增加不明显,而HIF-PHI预处理后,HIF-1α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皮质HIF-1α的表达明显增加,但其髓质区HIF-1α表达弱于IRI组。结论HIF-PHI能够提高HIF-1α表达水平,并减弱炎症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肾功能、缓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 低氧诱导因子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动脉(SUA)合并其他先天性结构畸形胎儿的临床预后评估。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于中、晚孕期孕妇胎儿超声检查提示为SUA的1 160例胎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其他先天性结构畸形,将SUA胎儿分为观察组(n=175,SUA合并其他先天性结构畸形)和对照组(n=985,孤立性SUA)。回顾性分析孕妇和SUA胎儿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及秩和检验,对2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妊娠结局,活产儿出生时情况等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穗妇儿科伦通字〔2019〕第11600号)。所有孕妇对各项检查知情同意,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观察组胎儿合并的其他先天性结构畸形共计239个,按照受累系统及占比,前3位依次为心血管畸形、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及消化系统畸形,占比分别为43.5%(104/239)、17.5%(42/239)及15.1%(36/239)。②对1 160例SUA胎儿的介入性产前诊断结果显示,其染色体异常率为2.2%(25/1 160)。观察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为11.4%(20/175),显著高于对照组胎儿的0.5%(5/985),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46,P<0.001)。观察组胎儿中,合并多发畸形SUA胎儿的染色体异常率为20.0%(10/50),显著高于合并单一畸形者(8.0%,10/125),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1,P=0.024)。③随访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胎儿活产、晚期流产、胎死宫内、选择终止妊娠构成比分别为84.6%与98.5%、1.1%与0.1%、4.0%与1.2%及10.3%与0.2%,2组妊娠结局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87,P<0.001)。④观察组活产儿出生胎龄及出生体重分别为38周(36周,39周)与2 820 g(2 240 g, 3 245 g),均小于或低于对照组的39周(38周,40周)与3 200 g(2 560 g, 3 470 g);而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比例分别为14.9%、20.3%,均高于对照组的3.7%、9.7%,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019、-4.610,χ2=32.476、14.575;均为P<0.001)。结论对SUA胎儿应常规进行宫内生长指标超声动态监测,并对超声检出胎儿SUA合并其他先天性结构畸形孕妇,进一步进行产前诊断以评估胎儿结局,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出生缺陷儿出生。

  • 标签: 超声检查,产前 单脐动脉 先天畸形 畸形,多发性 染色体畸变 妊娠结局 孕妇 胎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供者体质量≤15 kg供婴幼儿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探讨婴幼儿供者匹配儿童受者(PTP)儿分配策略下的移植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供婴幼儿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分析供受体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术后肾功能恢复及人、存活情况。结果共入组50例婴幼儿供者,93例儿童受者。其中肾移植(SKT)89例,双整块移植(EBKT)4例。围术期主要并发症为肾功能延迟恢复(5/93例,5.4%)和移植血管栓塞(3/93例,3.2%),其他有原发性肾病复发(3/93例,3.2%)、呼吸道感染(3/93例,3.2%)和急性排斥反应(2/93例,2.2%)。随访期内受者死因主要为呼吸道感染(4/93例,4.3%)。除死亡造成肾脏丢失外,排斥反应(2/93例,2.2%)、原发性肾病复发(2/93例,2.2%)是造成移植丢失的主要原因。术后血肌酐均进行性下降,由术前(824.77±150.24) μmol/L降至术后1个月(90.73±47.24) μmol/L。SKT组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1个月(3~74个月),受者术后1、3、5年人、存活率分别为97.5%/94.2%、96.0%/88.8%、93.1%/86.1%;EBKT组随访时间中位数为50个月(13~65个月),受者术后第1、3、5年人、存活率均为100.0%。随访期内2组受者人/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移植效果良好。结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开展的供婴幼儿/双肾移植效果良好,且PTP儿分配策略下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不增加,手术安全可靠。

  • 标签: 婴幼儿供肾 终末期肾病 肾移植 儿童
  • 简介:摘要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肺部肿瘤,临床医师缺乏对该疾病的充分认识。本文以本中心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为基础,对该疾病的既往报道做了全面的检索和简要的汇总分析。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更容易出现在男性患者和右肺,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具有异质性。手术是最为重要的治疗方式,完整切除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意义,以克唑替尼为代表的靶向治疗可能对ALK突变阳性的患者有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体重≤15 kg与体重>15 kg的儿童供者供儿童受者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实施的156例儿童供肾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儿童供者体重大小分为两组,体重≤15 kg的儿童供者对应供儿童受者为小组,体重>15 kg的儿童供者对应的供儿童受者为大组。小组89例,大组67例,供分别源于46例体重≤15 kg和48例体重>15 kg的儿童供者。小组与大组供者的年龄[1.00(0.02~4.00)岁与10.00(3.00~18.00)岁]、体重[10.0(3.4~15.0)kg与35.0(16.2~56)kg]、身高[76(50~113)cm与144(67~172)cm]、肾小球滤过率[(31.50±7.46)ml/min与(36.79±7.00)ml/min]、供长径[(5.91±0.48)cm与(8.71±1.88)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供者在性别、冷/热缺血时间、死亡原因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组与大组受者年龄[(11.28±3.89)岁与(13.86±3.56)岁]、身高[(130.02±28.56)cm与(143.97±16.59)cm]、体重[(31.83±10.45)kg与(35.13±9.15)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者术前血清肌酐水平[(822.65±135.04)μmol/L与(777.31±165.40)μmol/L]、HLA错配位点[(3.4±1.4)个与(3.2±1.3)个]、原发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受者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不良事件、患儿及移植存活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后3个月肾功能均恢复正常。小组与大组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有肾功能延迟恢复[5.6%(5/89)与7.5%(5/67),P=0.89]、移植血管栓塞[3.4%(3/89)与0,P=0.35]和急性排斥反应[2.2%(2/89)与4.3%(3/67),P=0.7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小组术后平均随访30(3~74)个月,术后1、3、5年患儿存活率分别为96.6%(86/89)、91.0%(81/89)、91.0%(81/89),移植存活率分别为92.1%(82/89)、86.5%(77/89)、84.2%(75/89);大组术后平均随访32(4~89)个月,术后1、3、5年患儿存活率分别为95.5%(64/67)、94.0%(63/67)、91.0%(61/67),移植存活率分别为92.5%(62/67)、83.6%(56/67) 、83.6%(56/67),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组和大组术后移植均快速生长,1年后移植长径[(9.63±0.31)cm与(9.75±0.71)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15 kg儿童供者供儿童受者肾移植效果与体重>15 kg儿童供肾移植效果相当,可在临床开展。

  • 标签: 肾移植 体重 儿童供者 器官捐献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微通道经皮镜手术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此次研究,使用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对患者进行均分,分别为参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参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治疗,给予实验组超声引导下微通道经皮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各种手术指标。结果 经干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低于参照组的36%,并且前者的各项手术指标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声引导 微通道经皮肾镜手术 肾结石
  • 简介:摘要:CRH5型动车组在运用过程中,当牵引变压器发生故障时,会引起牵引变压器切除,在动车组运行过程中,牵引变压器切除会造成动车组的停站和运行速度下降。为保证动车组行车安全,需及时对牵引变压器进行检修。本文通过对CRH5型动车组牵引变压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CRH5A型动车组牵引变压器切除故障的解决方案,为今后CRH5型动车组的运用提供了借鉴。

  • 标签: CRH5A型动车组 牵引变压器 切除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胃肠重建方式的优化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14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78例消化道重建采用传统BillrothⅡ式胃空肠吻合,68例采取优化的胃肠吻合方式。观察两组病例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51.4±71.6)min,少于改良组的(368.8±97.6)min,但进普食时间[(9.9±6.5)d比(7.6±6.0)d]、术后住院时间[(20.7±8.6)d比(17.9±7.0)d]显著长于改良组,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改良组(19.2%比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例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消化道出血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优化胃肠重建的措施可以减少胃排空障碍,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吻合术,外科 胃排空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延迟性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0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07例,女66例;年龄为(61±11)岁。病人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消化道出血采用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观察指标:(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及治疗情况。(2)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延迟性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出血及治疗情况:17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中,15例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其中2例为早期消化道出血,13例为延迟性消化道出血。13例延迟性消化道出血病人中,3例为轻度出血,10例为重度出血;4例为胃黏膜病变出血,3例为胃溃疡出血,3例为胃肠吻合口出血,2例为胆肠吻合口出血,1例为胆管动静脉瘘出血。13例延迟性消化道出血病人中,4例行内科保守治疗,4例行介入治疗,3例行内镜治疗,2例行手术治疗。13例延迟性消化道出血病人中,12例治愈,1例死亡。(2)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延迟性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白蛋白、总胆红素、胰瘘、胃溃疡病史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延迟性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χ2=7.888、6.555、4.252、6.25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胆红素>200 μmol/L、胰瘘、胃溃疡病史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延迟性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4.122、4.290、5.267,95%可信区间为1.009~16.844、1.149~16.022、1.195~23.221,P<0.05)。结论总胆红素>200 μmol/L、胰瘘、胃溃疡病史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延迟性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消化道出血 高胆红素血症 胰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患有泌尿肾结石的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采取体外冲击波与经皮镜气压弹道碎石,对于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5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50例患有泌尿结石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25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体外碎石以及体外冲击波与经皮镜气压弹道碎石两种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一次治愈以及总治愈的患者数量以及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患有泌尿肾结石的患者,采取体外冲击波与经皮镜气压弹道碎石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泌尿肾结石 体外冲击波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CT三维成像在扩张皮瓣修复小儿体表肿物切除后继发创面中的辅助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9月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29例体表肿物(血管瘤与脉管畸形、色素痣、皮脂腺痣)切除后需要通过扩张皮瓣修复继发创面的患儿。所有患儿均Ⅰ期行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扩张器完成注水扩张后对扩张部位行增强CT三维成像,获得供区皮瓣血管分支的三维图像来指导扩张皮瓣设计。Ⅱ期手术行体表肿物切除、扩张器取出、扩张皮瓣转移修复继发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带蒂皮瓣远位转移时则需择期手术断蒂。收集病例资料,统计扩张皮瓣数量及其分布情况,测量转移扩张皮瓣面积,观察扩张皮瓣增强CT三维成像显示的血管分布及造影剂碘海醇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皮瓣转移术后皮瓣成活情况;门诊随访4~12个月,观察转移扩张皮瓣的颜色和质地情况。结果本组29例患儿共设计获取53个扩张皮瓣,其中头部7个、面颈部10个、躯干20个、四肢16个,18例患儿存在2个及以上的扩张皮瓣。转移扩张皮瓣面积为6 cm×5 cm~18 cm×12 cm,增强CT三维成像均显示扩张皮瓣和毗邻空间位置关系,检查过程未见不良反应,其中28个扩张皮瓣可见动脉分支供血或静脉回流。皮瓣转移术后所有扩张皮瓣成活良好,未见血运障碍。术后门诊随访4~12个月,扩张皮瓣颜色和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结论增强CT三维成像可辅助扩张皮瓣术前血管评估,有助于避免损伤血管主干,在扩张皮瓣修复小儿体表肿物切除后继发创面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外科皮瓣 组织扩张装置 成像,三维 软组织肿物 血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梯度提升机(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GBM)模型对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因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行PELD手术的4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评价采用腰椎JOA评分,评分改善率≥50%为疗效良好、<50%为疗效不佳。采用GBM模型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比较二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评价GBM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39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个月。疗效优良者347例(87.8%)、疗效不佳者48例(12.2%)。不同年龄、椎间盘突出部位及突出类型、手术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退变水平、突出物矢状径及有无钙化、初次症状至手术时间、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水平组疗效优良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9.15,95%CI(4.04,20.73),P<0.001]、突出物矢状径大[OR=1.37,95%CI(1.18,1.58),P<0.001]是术后2年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椎间盘突出型相对于极外侧型疗效不佳的发生概率更小[OR=0.17,95%CI(0.06,0.55),P=0.003];手术节段椎间盘退变Ⅱ级者相对于Ⅲ级者疗效不佳的发生概率更小[OR=0.17,95%CI(0.04,0.70),P=0.014];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2级者相对于3级者疗效不佳的发生概率更小[OR=0.29,95%CI(0.10,0.81),P=0.018]。GBM模型预测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5%CI(0.77,0.96)],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93.46%、83.33%和0.77,均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0.86[95%CI(0.73,0.90)]、88.79%、66.67%和0.55。GBM模型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预测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者ROC曲线下面积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11,P<0.001)。结论在预测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面,GBM模型的预测效能高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切除术,经皮 椎间盘退行性变 人工智能 Logistic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细胞癌患者癌旁组织肝星状细胞与γδT淋巴细胞比值与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连续接受根治性肝切除的320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73例,女性47例,年龄17~80岁,中位年龄53岁。癌旁肝组织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计算肝星状细胞与γδT淋巴细胞比值。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肿瘤多发(HR=1.895,95%CI:1.155~3.108)、微血管侵犯(HR=1.665,95%CI:1.104~2.512)、肿瘤直径>5 cm(HR=2.400,95%CI:1.603~3.594)、肝星状细胞与γδT淋巴细胞比值>18(HR=1.880,95%CI:1.257~2.810)是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性肝切除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甲胎蛋白>20 μg/L(HR=1.631,95%CI:1.151~2.311)、微血管侵犯(HR=2.145,95%CI:1.536~2.994)、肿瘤直径>5 cm(HR=1.866,95%CI:1.342~2.592)、肝星状细胞与γδT淋巴细胞比值>18(HR=1.517,95%CI:1.084~2.122)是肝细胞癌患者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癌旁组织肝星状细胞与γδT淋巴细胞比值将患者分为低比值组(比值≤18,n=222)和高比值组(比值>18,n=98)。低比值组患者累积生存率和累积无瘤生存率均优于高比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癌旁肝星状细胞与γδT淋巴细胞比值是肝细胞癌患者根治性肝切除术预后的影响因素,低比值患者预后更佳。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星状细胞 γδ T淋巴细胞 肿瘤微环境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与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电切术(PKRBT)在膀胱侧壁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7月本院60例膀胱侧壁肿瘤患者,分组采用平行对照法,每组3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经尿道等离子膀胱肿瘤电切术与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膀胱冲洗时间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少,差异明显(P

  • 标签: 膀胱侧壁肿瘤 经尿道等离子膀胱瘤电切术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