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ELISA法在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手术前检查发现50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为探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参照组,予以参照组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的诊断方式,予以观察组ELISA的诊断疗方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特异性程度、敏感程度、检测率等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其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另外,参照组患者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观察组,具有显著差异,使其统计学存在价值意义(P<0.05)。结论在梅毒螺旋体感中,ELISA法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而且特异性与敏感程度也相对较高,值得临床领域不断推广与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温、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对预测PICU医院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的急危重症患儿,依据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分为院感组和非院感组;连续记录4个时点[T1为入PICU后4 h内,T2~T4分别为T1后(48±1) h、(120±1) h和(192±1) h]的体温、PCIS、WBC、CRP、PCT及pro-ADM,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时,距离其发生前最近时点(Th)的各指标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5例患儿,院感组27例,非院感组58例。入PICU时,两组患儿在年龄、体重、体温、WBC、PCT、pro-ADM、原发疾病、侵袭性操作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性别、PCIS、CRP、气管插管率和中心静脉置管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h时,院感组与非院感组间体温、PCIS、CRP、PCT及pro-ADM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UC分别为0.787、0.755、0.709、0.704和0.809,预测医院感染的最佳界值依次分别为38.0 ℃、87分、14.5 mg/L、0.28 ng/mL和0.67 nmol/L;WBC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PCIS和pro-ADM的敏感度较高,pro-ADM和PCIS特异度较高。PCIS可能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78,95%CI 95.9~99.9,P<0.05)。结论pro-ADM对医院感染的预测具备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PCIS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温、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对预测PICU医院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收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的急危重症患儿,依据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分为院感组和非院感组;连续记录4个时点[T1为入PICU后4 h内,T2~T4分别为T1后(48±1) h、(120±1) h和(192±1) h]的体温、PCIS、WBC、CRP、PCT及pro-ADM,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时,距离其发生前最近时点(Th)的各指标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5例患儿,院感组27例,非院感组58例。入PICU时,两组患儿在年龄、体重、体温、WBC、PCT、pro-ADM、原发疾病、侵袭性操作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性别、PCIS、CRP、气管插管率和中心静脉置管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h时,院感组与非院感组间体温、PCIS、CRP、PCT及pro-ADM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UC分别为0.787、0.755、0.709、0.704和0.809,预测医院感染的最佳界值依次分别为38.0 ℃、87分、14.5 mg/L、0.28 ng/mL和0.67 nmol/L;WBC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温PCIS和pro-ADM的敏感度较高,pro-ADM和PCIS特异度较高。PCIS可能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78,95%CI 95.9~99.9,P<0.05)。结论pro-ADM对医院感染的预测具备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PCIS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云南省德宏州2015—2017年新报告HIV感染者中的病毒学和免疫学检测指标的分布情况,探索将常规的HIV感染检测结果用于辅助综合判定HIV新发感染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德宏州2015—2017年新报告HIV感染者样本1 152份,通过抗体亲和力实验判定新近感染者和长期感染者,并分析两组感染者中CD4+T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值、抗体酶联免疫反应S/CO值、以及免疫印迹实验出现p31条带的结果。进一步分析应用不同的检测指标进行新发感染综合判定得到的结果。结果1 152例新报告HIV感染者中通过抗体亲和力实验判定205例为新近感染者,947例为长期感染者。新近感染者中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比例、抗体酶联免疫反应S/CO值>20的比例、免疫印迹实验出现p31条带的比例均显著低于长期感染者。抗体亲和力实验结合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或病毒载量检测值<1 000 CPs/ml的新发感染综合判定策略可分别区分出30例和31例误判的新近感染者;抗体亲和力实验同时结合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和病毒载量检测值<1 000 CPs/ml的新发感染综合判定策略可区分出60例误判的新近感染者。结论常规HIV检测结果可用于辅助新发感染抗体亲和力实验结果综合判断新近感染,新发感染综合判定策略可以提高新近感染者判定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实施于妇产科医院感染防控中的效果以及价值。方法 :选取 2017年 10月 至 2018年 10月 本院治疗的 106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 53例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性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无缝隙护理 ,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及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 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73.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 9.4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 24.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妇产科医院感染防控中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 ,能提高护理满意率 ,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重症感染患者的感染原因、临床特点等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明确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120例神经内科重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感染发生率、临床特点等,总结护理干预对策。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附加染色体异常的费城染色体(Ph)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诊断的351例Ph+ CML患者资料,患者均经R显带技术进行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总结初诊时附加染色体异常Ph+ CML患者临床特征及核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核型患者总生存(OS)差异。结果351例Ph+ CML患者中,32例(9.1%)为变异易位。初诊时附加染色体异常47例,包括慢性期29例、加速期3例和急变期15例,分别占全组慢性期的9.15%(29/317)、加速期的25.00%(3/12)和急变期的68.18%(15/22),各期附加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99,P<0.05);47例附加染色体异常的Ph+ CML患者中,13例为附加3种以上染色体异常的复杂核型,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复杂核型比例分别为13.79%(4/29)、33.33%(1/3)、53.33%(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6,P<0.05)。慢性期患者中最常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为双Ph(48.28%,14/29)、-Y(10.34%,3/29),急变期患者中最常见的为+8(26.67%,4/15)、双Ph(26.67%,4/1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h+ CML患者中,初诊时附加染色体异常者OS较非异常者差(χ2=61.138,P<0.05);初诊时附加染色体异常的Ph+ CML患者中,复杂核型者OS较非复杂核型者差(χ2=4.945,P<0.05)。结论附加染色体异常与CML疾病进展密切相关;附加染色体异常的Ph+ CML患者的预后较只有Ph易位的患者差。附加染色体越复杂,CML急变的可能性越大,预后也越差;在CML治疗过程中出现附加染色体异常也可能导致急变的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手术术后感染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感染因素等,为临床积极防治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术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期间在我科室确诊并采取手术治疗的口腔颌面肿瘤患者1524例,分析其术后感染情况。结果1524例患者中,52例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为3.4%;52例患者中感染部位居前三的分别为手术创面、下呼吸道和上呼吸道。52例术后感染患者中,革兰氏阳性菌30株,占比57.7%,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22株,占比42.3%,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导致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年龄、住院时间、护理方法。结论临床需积极地对各项引起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手术术后感染的因素进行管理,加强预防护理工作,从而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基层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病室院内感染重点区域工作的 19名护理人员进行研究 ,实施为期 1年的干预 ,包括多样化的培训考核 ,规范各项监测登记 ,制定工作标准 ,组织医院感染例会等措施 ,收集干预前后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 ,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知识知晓情况显著优于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干预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取多样化干预措施对护理人员进行干预 ,能够增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提升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 ,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医院护理中通过手术室护理管理对改善控制感染的可行性。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在本院实施手术患者共 268例,时间选自 2019年 1月 -10月。 5月前的 134例对照组患者以医院手术室常规的护理管理操作进行相关医治工作, 5月后的 134例强化组患者在其护理上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分析与评估患者实施相关护理管理操作后医院感染率、手术室消毒隔离合格率的变化。结果:护理后强化组患者仅有 3例出现感染,感染率 2.24%低于对照组 10例,感染率 7.46%, P<0.05。且强化组手术室消毒隔离合格率 98.5%高于对照组 91%, P<0.05。结论:在医院手术室的相关管理中落实护理管理后对医院感染有一定的控制力度,且消毒隔离合格率高、改善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匹多莫德降低肺癌化疗患者肺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肺癌患者12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匹多莫德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根据病理类型分别选取相应标准含铂两药方案化疗,匹多莫德组患者口服匹多莫德。观察两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发生肺内感染的次数、按期完成化疗例数及不良反应等。应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肺内感染与应用匹多莫德的相关性。结果匹多莫德组肺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33%(11/60)比40.00%(2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845,P<0.01)。匹多莫德组按期完成化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5.00%(33/60)比36.67%(2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62,P<0.0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用匹多莫德可降低肺内感染风险(OR = 0.210,95% CI 0.072~0.606,P = 0.004),并有助于化疗周期完成(OR = 2.323,95% CI 1.080~5.003,P = 0.031)。匹多莫德组未监测到与应用匹多莫德有关的明显不良反应,未影响患者化疗。结论应用匹多莫德可降低肺癌化疗患者肺内感染率,有助于患者按计划完成化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匹多莫德降低肺癌化疗患者肺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肺癌患者12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匹多莫德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根据病理类型分别选取相应标准含铂两药方案化疗,匹多莫德组患者口服匹多莫德。观察两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发生肺内感染的次数、按期完成化疗例数及不良反应等。应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肺内感染与应用匹多莫德的相关性。结果匹多莫德组肺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33%(11/60)比40.00%(2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845,P<0.01)。匹多莫德组按期完成化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5.00%(33/60)比36.67%(2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062,P<0.0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应用匹多莫德可降低肺内感染风险(OR = 0.210,95% CI 0.072~0.606,P = 0.004),并有助于化疗周期完成(OR = 2.323,95% CI 1.080~5.003,P = 0.031)。匹多莫德组未监测到与应用匹多莫德有关的明显不良反应,未影响患者化疗。结论应用匹多莫德可降低肺癌化疗患者肺内感染率,有助于患者按计划完成化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婴幼儿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427例脑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术后根据患儿的局部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发生感染。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患儿术后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27例患儿中,50例诊断为术后感染,377例无感染。50例术后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为,头痛11例、呕吐15例、局部皮肤红肿7例、发热12例、步态不稳2例、肠梗阻3例;脑脊液或深拭子培养结果显示,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31例(62.0%)、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20.0%)、革兰阴性杆菌5例(10.0%)、其他菌群4例(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早产、月龄、脑积水严重程度及手术时间是影响患儿术后出现感染的临床因素(均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OR=3.687,95% CI:1.937~7.017,P<0.001)、月龄≤6个月(OR=0.385,95% CI:0.155~0.953,P=0.039)、重度脑积水(OR=0.494,95% CI:0.259~0.943,P=0.033)及手术时间>1 h(OR=0.345,95% CI:0.180~0.659,P=0.001)是患儿术后出现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早产史、月龄小、脑积水程度重及手术时间长的脑积水患儿在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易发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