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5--2022.5期间的4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手术治疗,20例)和对照组(保守治疗,20例)。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d)、下床正常活动时间(d)和抗生素应用时间(d),并进一步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治疗组的住院时间、下床正常活动时间和抗生素应用时间均显著少于保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也较保守治疗组更为明显。结论: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治疗在缩短治疗时间和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均优于保守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芬太尼结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麻醉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接受无痛人流的患者(共62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0年10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5月)。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命名为2组(每组均为31例),一组为对照组(单纯应用丙泊酚麻醉方法),另一组为实验组(应用芬太尼结合丙泊酚麻醉方法)。结果:对比两组接受无痛人流的患者的不良反应(呼吸抑制、恶心以及呕吐等)发生率,结果表明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对比两组接受无痛人流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和清醒时间,结果表明实验组比对照组更短(P<0.05)。对比接受无痛人流的患者的镇痛有效率,结果表明实验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芬太尼结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麻醉的临床效果高于单一丙泊酚麻醉,与此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EIS1、BTBD9、MAP2K5、PTPRD等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2021年3月1日以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收集与RLS相关的风险基因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Review Manager 5.3及Stata 1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研究,累计病例数7 824例,对照数14 64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RLS相关的风险基因SNPs位点为:MEIS1 rs2300478(OR=1.68,95%CI:1.59~1.78)、BTBD9 rs9296249(OR=1.62,95%CI:1.47~1.77)、BTBD9 rs9357271(OR=1.49,95%CI:1.44~1.55)、MAP2K5 rs12593813(OR=1.44,95%CI:1.36~1.53)、MAP2K5 rs11635424(OR=1.47,95%CI:1.34~1.60)及PTPRD rs1975197(OR=1.34,95%CI:1.21~1.49)。结论MEIS1 rs2300478、BTBD9 rs9296249、BTBD9 rs9357271、MAP2K5 rs12593813、MAP2K5 rs11635424、PTPRD rs1975197为RLS患病的风险基因位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宁腿综合征(RLS)患者经颅超声(TCS)的特点,分析其RLS严重程度自评量表(IRLS)评分及TCS参数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睡眠障碍门诊自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1例RLS患者作为RLS组,同期招募23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采用IRLS评估RLS组患者的严重程度,采用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2组受试者的焦虑、抑郁状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嗜睡自测量表(ESS)评估2组受试者的睡眠质量状况,采用TCS检查2组受试者黑质低回声、中缝核断裂的发生情况及第三脑室宽度,比较2组受试者的临床资料、TCS参数的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检验RLS组患者IRLS评分、TCS参数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LS组患者的HAMA-14、HAMD-24、ISI、PSQI评分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RLS组患者黑质低回声、中缝核断裂者所占比例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LS患者的IRLS评分与HAMA-14、HAMD-24、ISI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RLS患者的黑质低回声、第三脑室宽度与ESS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s=-2.005,P=0.045;r=-0.477,P=0.029)。第三脑室宽度与男性、受教育年限均呈负相关关系(rs=-0.592,P=0.005;rs= -0.627,P=0.002),与年龄、病程均呈正相关关系(r=0.756,P<0.001;r=0.167,P=0.047)。结论RLS患者易合并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TCS特征为黑质低回声和中缝核断裂。RLS严重程度可能会影响HAMA-14、HAMD-24、ISI评分。RLS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及ESS评分可能会影响TCS相关参数。
简介:摘要评价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对内镜活检阴性的消化道恶性狭窄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0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CT检查提示消化道恶性肿瘤伴管腔完全狭窄、内镜活检阴性行EUS-FNA的患者资料,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评估技术成功率及EUS-FNA的准确性。共纳入11例患者,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60.3岁;其中食管病灶8例,直肠病灶3例。11例均成功实施了EUS-FNA,其中病理提示恶性肿瘤10例,未见肿瘤细胞1例,所有患者未发生并发症。对内镜活检阴性的消化道恶性狭窄患者实施EUS-FN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简介:摘要脾脏肿瘤并不多见,但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脾脏占位在体检时被偶然发现,而脾脏是人体的“血库”,活检出血风险极大,因此选择安全的技术获得脾脏样本尤为重要。本文报道了3例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ndoscopic ultrasou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诊断的脾脏恶性肿瘤,EUS-FNA有助于明确诊断、指导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2010年12月—2019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昆山市中医医院、常熟市中医院行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确诊为血管或血管瘤压迫的108个上消化道隆起病灶的内镜资料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发现隆起主要分布于食管[50.9%(55/108)]和胃[47.2%(51/108)],各部又分别以食管中段[40.0%(22/55)]、上段[36.4%(20/55)]和胃体[66.7%(34/51)]、胃底[31.4%(16/51)]多见;多为脾动脉及动脉瘤压迫[29.6%(32/108)]、主动脉压迫[23.1%(25/108)]、孤立食管静脉瘤压迫[13.9%(15/108)]和胃黏膜下静脉及静脉瘤压迫[12.0%(13/108)],内镜下表现形态多样。以上结果提示,血管及血管瘤引起的上消化道隆起多由管腔外血管外压所致,但异位黏膜下动脉、孤立静脉瘤也不罕见,其分布广、胃镜下表现各异,EUS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必要时可联合彩色多普勒技术、CT平扫及血管重建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