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治疗失效患者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的围手术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4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接受POEM治疗,并完成随访的849例AC患者。对比观察既往有治疗患者(既往治疗组,n=245)与既往无治疗患者(既往未治疗组,n=604)的POEM疗效差异,并分析出现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术后临床反流和临床治疗失败的风险因素。结果两组共34例(4.0%,34/849)患者出现气胸、胸腔积液、延迟出血等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但2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11/245)比3.8%(23/604), χ2=0.21,P=0.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持续时间≥60 min(OR=3.82,95%CI:1.81~8.08,P<0.05)是发生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医师熟练程度>100例(OR=0.23,95%CI:0.07~0.76,P<0.05)是避免发生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保护因素。23个月(1~71个月)的中位随访期间,有203例(23.9%,203/849)出现临床反流,有94例(11.1%,94/849)临床治疗失败。既往治疗组的临床反流率为26.9%(66/245),既往未治疗组为22.7%(137/604),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全层肌切开(OR=1.49,95%CI:0.98~2.29,P=0.07)是随访期间发生临床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治疗组POEM术后5年临床治疗失败率为18.0%(44/245),既往未治疗组为8.3%(50/60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病程≥10年(HR=1.62,95%CI:1.04~2.52,P=0.03)、有既往治疗(HR=1.90,95%CI:1.26~2.88,P<0.05)是随访期间临床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OEM具有较低的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具有较好的中长期疗效,对于AC治疗失败的患者POEM仍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治疗方法。虽然既往治疗不会明显增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和临床反流的发生,但是会显著增加POEM临床治疗失败的发生。

  • 标签: 贲门 食管失弛症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随访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近年来消化内镜诊疗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内镜诊疗中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围绕内镜诊疗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预防策略及抗血栓药物管理等方面展开论述,呼吁内镜医师重视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抗血栓药物管理。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预防 消化内镜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2014年日本胃肠内镜学会与日本胃癌学会联合发布了基于循证医学原则的《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和内镜黏膜切除治疗指南》。然而由于当时该领域的许多证据级别较低,部分准则只能通过专家共识来建立。近年来,设计规范的临床研究数量激增。基于这些新的证据,日本胃肠内镜学会发布了上述治疗指南的修订第二版。本文将基于新版指南中更新和新增的内容进行介绍与解读。

  • 标签: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保胆息肉切除治疗胆囊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7年9月—2019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接受内镜保胆息肉切除治疗的25例胆囊息肉病例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手术完成情况、手术用时、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单发息肉13例、多发息肉12例,单纯胆囊息肉13例、合并胆囊结石12例,息肉最大径0.2~1.5 cm。1例(4%)经胃开窗进入腹腔后,因腹腔严重黏连,探查未见胆囊,终止操作,手术失败;其余24例(96%)成功接受内镜保胆息肉切除治疗,手术时间(67.1±26.8)min(35~140 min),术后中位住院时间4 d(2~5 d),无迟发性出血、迟发性穿孔、弥漫性腹膜炎、腹腔脓肿等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0~23个月),无患者失访,无息肉复发,无金属夹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内镜保胆息肉切除治疗胆囊息肉安全且短期疗效显著,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 标签: 内窥镜 胆囊息肉 保胆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内镜黏膜切除(modified-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M-EMR)治疗结肠扁平息肉疗效。方法将276例结肠扁平息肉患者(297枚息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内镜黏膜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组136例152枚息肉,M-EMR组140例145枚息肉。病灶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后,EMR组一次性切除病灶,M-EMR组在病灶周边用圈套器头端切开周边黏膜后一次性切除病灶,回收全部标本送病理检查。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完整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患者息肉均为一次性切除。EMR组息肉切除时间(5.6±2.0)min,M-EMR组息肉切除时间(5.7±2.1)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息肉完整切除率91.2%(124/136),M-EMR组息肉完整切除率100.0%(140/1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1例迟发出血,1例穿孔,1例电凝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2.2%(3/136);M-EMR组1例迟发出血,1例电凝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1.4%(2/140)。术后病理:管状腺瘤135枚,绒毛状腺瘤40枚,绒毛管状腺瘤57枚,增生性息肉29枚,炎性息肉34枚,黏膜内癌2枚。腺瘤伴高级别内瘤变8例,其中EMR组1例息肉残留,后行肠段切除,6个月后8例复查无复发。M-EMR组2例黏膜内癌,完整切除,6个月后复查无复发。EMR组12例术后残留,1例手术,11例行氩离子凝固处理后,1例6个月复发,复发率0.7%(1/136)。结论M-EMR组较EMR组治疗结肠扁平息肉更有效。

  • 标签: 结肠息肉 内镜黏膜切除术 完整切除率
  • 简介:摘要评估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诊断继发性胰腺肿瘤的有效性。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因胰腺占位性病变行EUS-FNA,且病理证实为继发性胰腺肿瘤的患者资料。统计患者的临床特征,肿瘤EUS表现,病理类型和分布,以及后续治疗及随访情况。11例患者经EUS-FNA最终诊断为继发性胰腺肿瘤,其中肾脏来源4例,肺来源4例,结肠、乳腺、膀胱来源各1例。EUS主要呈均匀低回声表现(10/11),周围边界不清晰(6/11)。近半数患者(5/11)可在转移灶附近发现淋巴结肿大。转移灶诊断与原发肿瘤发现的时间跨度从6 d至27年不等。EUS-FNA可有效诊断继发性胰腺肿瘤。

  • 标签: 超声检查,介入性 诊断 胰腺肿瘤 继发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刀辅助息肉切除(knife assisted polypectomy,KAP)治疗结直肠带蒂息肉(巴黎分型0-Ⅰp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19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徐汇区中心医院内镜中心行KAP治疗的42例结直肠带蒂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切除操作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初步分析KAP的治疗效果。结果对42例患者共48枚息肉完成切除,息肉中位直径2.0 cm(0.8~3.5 cm),操作时间(11.3±1.1)min。所有患者中无严重出血和穿孔发生,术后无迟发性出血、迟发性穿孔及电凝综合征发生。术后病理显示手术完整切除率为100%。结论KAP治疗结直肠带蒂息肉操作安全高效。

  • 标签: 肠息肉 结直肠带蒂息肉 黏膜刀辅助息肉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颈内镜-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切除(LGE)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1例行LGE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例,女3例;年龄为(68±4)岁。以手术时间排序,病例序列第6例患者开始进行前哨淋巴结导航,腹部手术与颈部手术同时进行操作完成LGE。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情况,随访时间截至术后30 d。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11例患者中,5例行前哨淋巴结导航且显影效果较满意,6例未行前哨淋巴结导航;1例因前哨淋巴结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阳性终止手术;10例完成LGE,无中转开胸。10例完成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04±27)min,肿瘤长径为(2.5±1.0)cm。(2)术后情况。10例完成手术患者中,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2例(对症治疗后均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10例完成手术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均为鳞癌,9例为T1b~3N0M0期,1例为T1bN1M0期,均为R0切除;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4±4)枚;神经束侵犯3例,脉管侵犯2例,其余5例未见神经束侵犯和脉管侵犯;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为(4.0±2.4)d,术后住院时间为(7.2±1.5)d。(3)随访情况。10例完成手术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30 d内未发生死亡。结论LGE安全、可行;结合前哨淋巴结导航能够保障手术肿瘤学效果。

  • 标签: 食管肿瘤 内镜 腔镜 经颈内镜-腔镜联合微创食管癌切除术 微创 经纵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口内镜下肌切开(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婴幼儿肥厚性幽门狭窄(infantile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IHPS)的临床实践经验。方法出生35 d,出生体重3 600 g的男性患儿,因"非胆汁样呕吐1周"于2019年2月15日收治于上海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根据患儿术前临床表现、B型超声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诊为IHPS。于出生后40 d在全身麻醉下实施POEM:距幽门2 cm切开胃黏膜,在胃黏膜下层建立"隧道"直至幽门,海博刀纵行完整切开肥厚、增生的幽门环肌,电凝止血后钛夹关闭胃黏膜切口。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总用时38 min;术后2 d拔出胃管,术后4 d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示幽门通畅无穿孔;进食无呕吐,患儿于术后7 d出院。术后1个月余随访无呕吐等症状,体重增加2 kg。结论POEM是治疗IHPS的一种新方法,患儿近期疗效良好;开展该手术需要有丰富的内镜手术经验,其远期疗效有待多中心大宗病例研究进一步探索。

  • 标签: 幽门狭窄,肥厚性 婴幼儿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Dual刀预切开在困难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就诊行ERCP治疗的40例患者,对插管困难的患者行Dual刀预切开,再行插管,评估该种方法对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40例患者中胆管结石21例,胰腺或胆管肿瘤15例,良性乳头或胆管狭窄4例。39例Dual刀切开后插管成功,成功率为97.5%(39/40);l例未成功病例为胰腺肿瘤广泛侵犯胆管。术后发生血淀粉酶升高共11例,其中高淀粉酶血症2例,无出血、穿孔、ERCP术后胰腺炎、感染及死亡病例。结论Dual刀预切开在增加插管成功率的同时,降低了切开过程中的出血、穿孔及ERCP术后胰腺炎风险,提高了困难ERCP的成功率。

  • 标签: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困难插管 Dual刀 预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pre-cut-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pre-cut-EMR)治疗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s,LSTs)的临床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6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pre-cut-EMR治疗的结直肠LSTs患者临床资料,研究分析病灶临床特征与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共132例结直肠LSTs病变纳入研究,LSTs内镜分型中颗粒均一型29例(22.0%),结节混合型43例(32.6%),扁平隆起型58例(43.9%),假凹陷型2例(1.5%)。LSTs病灶直径(2.3±1.5)cm(2.0~5.0 cm)。病灶位于直肠36例(27.3%),乙状结肠15例(11.4%),降结肠10例(7.6%),结肠脾曲17例(12.9%),横结肠21例(15.9%),结肠肝曲24例(18.2%),升结肠6例(4.5%),盲肠3例(2.3%)。LSTs病理结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58例(43.9%),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9例(52.3%),黏膜内癌2例(1.5%),癌变3例(2.3%)。132例LSTs病灶应用pre-cut-EMR治疗,手术时间(25.3±13.6)min(20~65 min),病灶整块切除率95.5%(126/132),完整切除率100.0%(132/132)。中穿孔2例(1.5%),均位于乙状结肠,病灶直径分别为4.0 cm、4.5 cm。中即刻出血12例(9.0%),术后迟发出血2例(1.5%)。术后随访6~24个月,术后创面愈合良好,随访期间病灶未见残留及复发。结论内镜下应用pre-cut-EMR治疗直径<4.0 cm的结直肠LSTs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预切开 侧向发育型肿瘤
  • 简介:摘要自2009年经口内镜下肌切开(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首次应用于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其疗效与安全性已逐步得到广泛认可。近年来,为更安全有效地实施手术,内镜医生不断进行探索,将传统POEM技术从三个方面更迭出新,即式改良、设备更新和适应证拓展。本文即介绍新型POEM技术的临床应用和疗效评价。

  • 标签: 消化系统疾病 经口内镜下肌切口术 术式改良 设备更新 适应证拓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gastric peroral endoscopic pyloromyotomy,G-POEM)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西安市儿童医院2019年1—9月期间接受G-POEM治疗的6例CHPS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情况、围手术期管理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6例CHPS患儿平均日龄54.5 d(27~130 d),均顺利完成G-POEM,平均手术时间49.5 min(34~150 min),术后均未出现发热、消化道出血及腹腔脓肿,平均住院时间12.5 d(10~22 d)。6例术后平均随访4.2个月(3.3~8.6个月)。术后1个月幽门平均直径1.1 cm(0.9~1.5 cm),较术前的0.3 cm(0.1~0.5 cm)明显扩张。术后1个月体重平均增加0.9 kg(0.4~1.6 kg),术后3个月体重平均增加3.2 kg(2.6~3.5 kg),术后3个月随访时患儿体重接近同龄儿的标准体重。结论初步证实G-POEM治疗婴幼儿CHPS安全、有效,可成为CHPS治疗方式的一种新选择。

  • 标签: 幽门狭窄,肥厚性 先天性畸形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igh resolution esophageal manometry,HREM)评估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of cardia, AC)儿童经口内镜下肌切开(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效果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9年9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行POEM治疗的30例AC患儿资料。患儿分别于POEM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行HREM。比较术前与术后患儿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 LESP)、4 s完整松弛压(4-second integrated relaxation pressure, 4sIRP)、Eckardt症状评分及营养状况。结果行POEM治疗的AC患儿年龄4~14岁。LESP术后为(5.50±1.13)mmHg(1 mmHg=0.133 kPa),较术前的(26.23±4.47)mm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23,P<0.001);术后中位4sIRP为5 mmHg,较术前的25 mmHg降低20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86,P<0.001)。术后中位Eckardt症状评分为1分,较术前的8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96,P<0.001);患儿的营养状况由术前的重度营养不良明显改善至正常(Z=-5.166,P<0.001)。结论POEM治疗能显著改善AC患儿的食管动力学特征,HREM可作为AC患儿POEM术后随访评估的重要客观指标。

  • 标签: 儿童 食管失弛症 贲门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