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68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115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LINC00668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LINC00668对胃癌细胞系BGC-823的影响,进一步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验证LINC00668对胃癌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胃癌组织中LINC00668的表达(9.62±0.3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50±0.24,t=9.800,P<0.05)。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侵犯深度和TNM分期密切相关(χ2=10.671,P<0.05;χ2=4.614,P<0.05;χ2=7.398,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χ2=0.010,P>0.05;χ2=1.046,P>0.05;χ2=0.071,P>0.05;χ2=2.580,P>0.05)。干扰LINC00668后,阴性对照组和shRNA干扰组克隆形成数目分别为(309.00±12.01)个和(125.00±8.95)个,shRNA干扰组的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速度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t=7.723,P<0.05;t=4.719,P<0.05;t=3.790,P<0.05)。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68在胃癌中可能促进癌细胞的生长。
简介:摘要目的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可显著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加重患者及社会经济负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旨在调查全国范围内腹部手术后SSI的发生率,分析其风险因素,为腹部手术后SSI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全国68家医院2020年6月1—30日期间所有接受腹部手术的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的相关临床数据以及感染切口微生物培养结果。主要结局指标为腹部手术后30 d内SSI发生率,次要结局变量为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30 d病死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S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 560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有163例(2.9%)发生SSI,其中器官(腔隙)感染98例(60.1%)、深部切口感染19例(11.7%)、浅部切口感染46例(28.2%)。切口微生物培养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为SSI的主要病原菌(22.7%,37/163)。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OR=1.792,95% CI:1.194~2.687,P=0.005)、手术部位为小肠(OR=6.911,95% CI:1.846~25.878,P=0.004)、手术时间延长(OR=1.002,95% CI:1.001~1.003,P<0.001)、手术切口等级(污染切口:OR=3.212,95% CI:1.495~6.903,P=0.003;感染切口:OR=11.562,95% CI:3.777~35.391,P<0.001)为SSI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行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OR=0.564,95% CI:0.376~0.846,P=0.006)以及术前白蛋白水平每升高1 g/L(OR=0.920,95% CI:0.888~0.952,P<0.001)为SSI发生的保护因素。与非SSI患者相比,SSI患者术后ICU入住率[26.4%(43/163)比9.5%(514/5 397),χ2 =54.999]和术后30 d病死率[1.84%(3/163)比0.01%(5/5 397),χ2 =33.642]更高,ICU住院时间(中位数:0比0,U=518 414)、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17 d比7 d,U=656 386)和总住院时间(中位数:25 d比12 d,U=648 129)均显著延长,住院费用亦明显增加(中位数:7.1万元比3.9万元,U=557 9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腹部手术后SSI发生率为2.9%。为降低术后SSI的发生,术前应纠正低蛋白血症,选择微创手术,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在围手术期内对高血压、小肠手术以及切口污染较严重的患者,予以关注并加强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