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切割手术(PPV)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确诊为合并CRF的PDR并行PPV治疗的58例患者8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48.45±10.41)岁。肾功能衰竭病程(4.15±3.23)年;糖尿病病程(14.45±6.71)年。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Snellen视力表进行,记录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患眼logMAR BCVA 2.04±0.82 (0.7~ 2.8)。玻璃体积血持续时间(2.65±1.55)个月。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38只眼(46.3%,38/82)。既往有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史32只眼(39.0%,32/82 )。患眼均行25G PPV治疗。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者手术前3 d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晶状体混浊影响手术操作者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收集患者血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等生化指标和替代治疗方式(无透析、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判断两变量相关性。结果手术后6个月,患眼平均logMAR BCVA 1.16±0.57;与手术前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37,P<0.001)。BCVA≥0.1、<0.1者分别为44、38只眼。手术后玻璃体再积血(PVH)17只眼(20.7%,17/82 )。无透析者、血液透析者、腹膜透析者发生PVH分别为15 (46.9%,15/32)、1 (2.3%,1/44)、1 (16.7%,1/6)只眼。无透析者与血液透析者PVH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06,P<0.05 );腹膜透析者与无透析者、血液透析者PVH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94、2.849,P>0.05 )。玻璃体腔填充硅油、灌注液者发生PVH分别为3 (10.0%,3/30)、14 (27.0%,14/52)只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5,P<0.05)。需再次PPV手术治疗者分别为1 (33.3%,1/3)、10 (71.4%,10/14)只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12只眼(14.6%,12/8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值比(OR)=0.911,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OR=7.229,P<0.05)、肾功能衰竭病程(OR=0.850,P<0.05 )、手术时间(OR=1.135,P<0.05)是视力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OR=1.158,P<0.05)、肾功能衰竭病程(OR=1.172,P<0.05)、替代治疗是发生PVH的独立影响因素;糖尿病病程(OR=1.138,P<0.05)、肾功能衰竭病程(OR=1.157,P<0.05)是手术后发生NVG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VH与手术后NVG呈强相关性(r=0.469,P<0.01 )。血糖、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与手术后视力预后、PVH、NVG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合并CRF的PDR患者,DR分期、年龄、肾功能衰竭病程及手术时长与视力预后相关;与未行替代治疗者比较,血液透析治疗可降低手术后PVH、NVG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慢性肾衰竭 玻璃体切除术 血液透析 复发性玻璃体积血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合并或不合并异常中心凹内层(EIFL)患眼手术前后视网膜内层结构变化和视功能改善情况,初步探讨影响IMEM患眼手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IMEM患者90例90只眼纳入研究。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BCVA采用Snellen视力表进行,记录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90只眼中,黄斑前膜(MEM)分级为2~ 4级者分别为68 (75.6%,68/90)、18 (20.0%,18/90)、4 (4.4%,4/90)只眼。据此将2级设为A组,3、4级合并设为B组。两组患者年龄(t=0.015)、性别构成比(χ2=0.060 )、平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F=2.27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04、0.809、0.141 );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913,P=0.000 )。所有患眼均行25G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同时剥除MEM及内界膜。观察手术后1、3、6、12个月BCVA、CMT变化以及MEM分级改善情况。手术前后BCVA、EIFL厚度、CMT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方差分析;手术后12个月时两组患眼解剖结构的改变情况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手术后1、3、6、12个月,A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50±0.13、0.38±0.12、0.27±0.12、0.19±0.10,平均CMT分别为(364.82±81.29)、(281.65±72.45)、(228.55±55.34)、(182.84±56.13)μm;B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66±0.14、0.60±0.13、0.54±0.14、0.52±0.14,平均CMT分别为分别为(455.88±69.60)、(440.18±68.65)、(383.76±65.38)、(371.39±66.60)μm。两组患眼手术后不同时间平均logMAR BCVA、C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CVA:F=37.913、11.479、24.250、39.013,P=0.000、0.002、0.000、0.000;CMT:F=10.987、39.610、55.789、79.987,P=0.002、0.000、0.000、0.000)。手术后12个月,A组68只眼中,MEM改善至1级57只眼;B组3级18只眼中,MEM改善至1、2级分别为1、3只眼,4级4只眼均无改善。两组患眼MEM分级改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不合并EIFL的IMEM患眼具有较好的视力预后和解剖改变的可逆性;EIFL是影响手术后视功能和解剖结构恢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黄斑 玻璃体切除术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异常中心凹内层